三界[佛教術語]

三界[佛教術語]

三界(梵語:trayo dhātava,巴利語:tisso dhātuyo)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三個層次;又稱作三有生死,或單稱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無邊際,故又稱苦界、苦海。在佛教術語中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或指斷界、離界、滅界等三種無為解脫之道。在薩滿教術語中則指宇宙上、中、下三界。欲界(梵kāma -dhātu),為地獄、餓鬼、畜牲、修羅、人間及六欲天之總稱。此界中眾生貪於食、色、眠等諸欲。

基本信息

傳說

傳說一

三界示意圖三界示意圖
(1)欲界(梵kāma-dhātu),為地獄、餓鬼、畜牲、修羅、人間及六欲天之總稱。此界中眾生貪於食、色、眠等諸欲。
(2)色界(梵rūpa-dhātu),色為變礙之義或示現之義,乃遠離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其眾生皆由化生;其宮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質,故稱色界。此界依禪定之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從初禪梵天,終至阿迦膩吒天,凡有十八天。
(3)無色界(梵arūpa-dhātu),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物質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稱無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又稱四無色、四空處。
此三界之果報雖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屬迷界,系眾生生死輪迴之趣,故為聖者所厭棄。《法華經·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即勸三界諸有情莫以三界為安,當勤求解脫。[南本大般涅盤經卷十三、俱舍論卷八、品類足論卷五、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五、瑜伽師地論卷四、大智度論卷二十一、華嚴經孔目章卷二]
形象的展現:
___________________┌非想非非想處天
┌─無色界天───────┤無所有處天
│__________________│識無邊處天
│__________________└空無邊處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毘舍闍摩醯首羅
│__________________┌色究竟天┬大自在天┤
│__________________│善現天│_______└淨居摩醯首羅
│_________┌淨居天──┤善見天│
│_________│________│無熱天│
│_________│________└無煩天┘
│_________│________┌無想天
│_________│四禪天─┤廣果天/果實天
二_________│________│福愛天/無雲天
十─色界天─┤________└福生天
八_________│________┌偏/遍淨天
天_________│三禪天─┤無量淨天
│_________│________└少淨天
│_________│________┌光音天
│_________│二禪天─┤無量光天
│_________│________└少光天
│_________│________┌大梵天
│_________└初禪天─┤梵輔天
│__________________└梵眾天
│__________________┌他化自在天
│__________________│化樂天/樂變化天
└─欲界天────────┤兜率天
___________________│夜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忉利天/三十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東:持國天(提頭賴咤)
___________________└四王天─┤南:增長天(毗琉璃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廣目天(毗琉璃婆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多聞天(毗沙門)以上應為天界
下邊的欲界應該還包括為人、餓鬼、畜生、地獄
___________┌人
非天道欲界天┤畜生
___________│餓鬼
___________└地獄

傳說二

指斷界、離界、滅界等三種無為解脫之對治道。(一)斷界,即斷除九結(九種煩惱)中除貪以外之其餘八種煩惱,或斷除無明結。(二)離界,謂斷離貪煩惱或斷除愛結。(三)滅界,謂斷滅有漏善及諸有為、無覆無記等煩惱。即除九種煩惱外之其餘有漏法。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一切行斷,故名斷界;一切行離,故名離界;一切行滅,故名滅界。’[順正理論卷七十二、俱舍論卷二十五]

傳說三

指法界、心界、眾生界。此系基於華嚴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說而立。[大日經疏卷三]

十一解

【三界】
p0159
顯揚一卷十六頁云:欲等三界者:一、欲界。謂未離欲地雜眾煩惱諸蘊差別。二、色界。謂已離欲地雜眾煩惱諸蘊差別。三、無色界。謂離色慾地雜眾煩惱諸蘊差別。
二解瑜伽二十七卷十三頁云:云何諸界?所謂三界。一者、斷界,二者、離欲界,三者、滅界。見道所斷一切行斷,名為斷界。修道所斷一切行斷,名離欲界。一切依滅,名為滅界。
三解瑜伽九十六卷十三頁云:又即由此內外二事,出離增上,聽聞正法,或不正法,如理思惟,或不如理思惟,依處三種言事差別義故;當知建立有餘三界。謂過去界,未來界。
四解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頁云:又由遠離此因緣義,及由修習此對治義;當知建立有餘三界。謂善界,不善界,無記界。
(《長阿含經》卷二十:《世記經忉利天品第八》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

無色界

三界三界
沒有形象,也不存在聲音
非想非非想處天(成語:想入非非):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無所有處天: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識無邊處天: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惟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空無邊處天: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色界

四禪之“五不還天”,又稱:淨居天,三果聖人居住。
1、色究竟天(阿那含天,若菩薩修德成滿,於此示現一切世間最高大身者,為報身佛,亦即菩薩所見佛身相好無邊者):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若於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2、善現天(阿那含天):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3、善見天(阿那含天):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4、無熱天(阿那含天):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5、無煩天(阿那含天):苦樂兩滅,斗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
四禪之“舍念清淨地”。
1、無想天(外道所修)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舍心,相續不斷,圓窮舍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2、廣果天: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3、福愛天:舍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4、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舍。粗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三禪之“離喜妙樂地”。
1、遍淨天: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托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2、無量淨天: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3、少淨天: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
二禪之“定生喜樂地”。
1、光音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套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2、無量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3、少光天: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初禪之“離生喜樂地”。
1、大梵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2、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3、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欲界

欲界六天:
1、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瞭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2、化樂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玉體}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3、兜率天(彌勒菩薩現居此天,將來下生人間成佛。):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
4、夜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
5、忉利天(玉皇大帝):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6、四天王天(天龍八部多為此天所攝):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1.欲界-四天王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恆的真理,不能割捨妻妾的恩愛,但也不犯邪淫,故於心中生明白世間處世之心,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與日月為鄰,如此一類稱四天王天。
2.欲界-忉利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恆的真理,對於自己的妻子,淫愛已較微薄,但對修行起居並不拘泥,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已超越日月在人間之頂,如此一類稱忉利天。
3.欲界-須焰摩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恆的真理,對於淫愛有需求時則行淫愛,但結束後則不會想念回憶,處在人世間動時少靜時多,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於虛空中日月所不能照及,因為在此天境之人,本身自有光明,如此一類稱須焰摩天。
4.欲界-兜率陀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大多時以靜修身,若有需要時才予以回應世間事,不會違反這樣的常規,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與下界如人間及前面所提的天界已無接觸,乃至面對劫壞(境界崩殂)所造成的災害也不會殃及,如此一類稱兜率陀天。
5.欲界-樂變化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本身沒有什麼欲心,完全是依據對方的應對來行事,當面對死亡的時候,其感覺如同嚼臘,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乃超越前述的境界,如此一類稱樂變化天。
6.欲界-他化自在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本身沒有什麼人世間的心,對於在世間行事能夠瞭然超越,命終之後,能夠超越世間化現無極的境界,如此一類稱他化自在天。
佛告訴阿難,這六種天境,雖能脫出形體但心中尚有執著,所以稱為欲界。
7.色界-梵眾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修心的人,不修禪定無法獲得智慧,但若能堅固自己的心念不做淫慾的情事,不論處於靜時或動時,都沒有任何的心念,各種情愛欲染都無從生起,就不會留在欲界,,此類修行之人必然因其心念投身僧侶梵眾,如此一類稱梵眾天。
8.色界-梵輔天
承上段,如果欲望的習氣已經去除,離開欲望的心已經浮現,在各種佛教的規律儀式,能夠喜愛並樂於去順從,則該修行人能夠行僧侶的德行,如此一類稱梵輔天。
9.色界-大梵天
承上段,如果覺得身心都通融圓明,威儀俱全,都能明了各種戒律並能遵守,則該修行人能夠統領僧侶梵眾,成為大梵王,如此一類稱大梵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苦惱都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修三摩地,但心中所得到的清靜,各種苦惱及五蘊不會從心中起,這種境界可稱為初禪。
10.色界-少光天
佛告訴阿難,其次在梵天中,統理梵人能夠圓滿梵行(身為僧侶的德行),心中寂然不動自然生出光明,如此一類稱少光天。
11.色界-無量光天
承上段,在自然生光之後能夠光光相照,照耀無盡的十方世界,到處都是如硫璃所成,如此一類稱無量光天。
12.色界-光音天
承上段,能夠吸收護持此圓滿的光明,成就自然的本體,化現清靜而套用不盡,如此一類稱光音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憂慮苦惱都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修三摩地,但心中所得到的清靜,已經了解並降伏初漏(五蘊之始),這種境界可稱為二禪。
13.色界--少淨天
佛告訴阿難,再進一步,像這樣的天人(居於天堂之人),已具有圓滿光明,並了解其中的精妙,並能夠去施行,通曉寂靜無爭之樂,如此一類稱少淨天。
14.色界--無量淨天
承上段,再者,寂靜空無現前,引發無有邊際的身心輕快安隱,成就寂靜無爭之樂,如此一類稱無量淨天。
15.色界--遍淨天
承上段,一切身心於十方世界圓明潔淨,而能成就此德行,如此勝境現前,歸於寂淨安樂,如此一類稱遍淨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具備有浩大的隨意順心,故能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不是真正得三摩地,但在安樂的心中,已經歡喜俱全,這種境界稱為三禪。
16.色界--福生天
佛告訴阿難,再者,像這樣的天人(居於天堂之人),各種苦厄不會壓迫身心,苦因已盡,但樂非永久常在,久了必定生壞。此時苦樂兩種心境頓時捨棄,各種煩惱趨滅,純一之福性生出,如此一類稱福生天。
17.色界--福愛天
承上段,如果捨得之心圓融,了解何謂清靜無為,自然無法遮擋福性,在未來可得妙意隨順,如此一類稱福愛天。
18.色界--廣果天
佛告訴阿難,從此天境中有兩種不同的路,若於初發心時,有無量淨光,福德圓滿光明,乃因修行證得而住此,如此一類稱廣果天。
19.色界--無想天
承上段,若於初發心時,乃是對於苦樂厭離,精進的研究如何捨棄心念,從不間斷,並能做到捨棄一切道法,身與心具滅,心思凝定,經過五百劫。該人既然以生滅為修行之因,故不能發現明了生與滅的本質,所以會有初半劫滅後半劫生的狀況,如此一類稱無想天。
佛告訴阿難,此四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世間各種苦樂所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無為究竟不變的天境,但因是有所得的心境且功用純熟,故稱為四禪。
佛告訴阿難,在此當中還有五種不還天,在下界時九種習氣皆能除盡,無苦也無樂,由於沒有舍戀,故心無掛念,能安心立命於一處。
20.色界-無煩天
佛告訴阿難,由於苦樂兩滅故無爭鬥之心,如此一類稱無煩天。
21.色界-無熱天
能夠了解苦樂天機,勤於研究,如此一類稱無熱天。
22.色界-善見天
對於十方世界能夠圓滿的了解清楚的看見,不會被什麼塵垢所遮擾,如此一類稱善見天。
23.色界--善現天
對於苦樂有精闢的見解,沒有阻礙,如此一類稱善現天。
24.色界-色究竟天
能夠究竟脫離之前所述,了解物質的本性,有如進入無邊的境界,如此一類稱色究竟天。
佛告訴阿難,此五種不還天,前面所說的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四位天王,具有獨特的見聞,他人等不能了解。就像世間,在曠野深山,講道的場地,都有阿羅漢在住持,但世間的凡人卻不能看見般。
佛告訴阿難,以上這十八天獨行而無所窒礙,沒有形體的牽累,到此為止的境界稱為色界。
其次,佛告訴阿難,再過來更有上層,於色界的邊際中,再分有兩條路線,若能捨棄心念,發現大智慧開悟,便能脫離塵界,成為阿羅漢,進入菩薩的境界,如此一類稱為回心大阿羅漢。
25.無色界--空處
承上段,若在舍心的過程中,以厭離為成就,感覺到身軀是一種障礙,然後以此方法去掉這樣的障礙入於空處,如此一類稱為空處。
26.無色界-識處
承上段,各種障礙既然消滅,便成為無礙無滅,其中只剩下阿賴耶識,存於邊際非常微細,如此一類稱為識處。
27.無色界-無所有處
承上段,空與色既然都已消滅,識心也都滅了,故十方一片寂靜,無來無往,如此一類稱為無所有處。
28.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
承上段,如果識性不動,積極的研究滅性,在無盡中,發現(終了)的特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存在與不存在沒什麼不同,終了與不終了也沒什麼不同),如此一類稱為非想非非想處。

阿修羅

有四種阿修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
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仙道:(修布施持戒之福而我慢諂曲。仙神二者,為佛家所不取。)
精行仙:堅固交媾而不休息,感應圓成,名精行仙。
照行仙: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名照行仙。
道行仙: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名道行仙。
通行仙: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
天行仙: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
空行仙: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
遊行仙: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名遊行仙。
飛行仙: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飛行仙。
地行仙: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人道:(佛示現成佛都是在人間)
熟諳世故,人情練達類:彼諸循倫,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達類。
世智辯聰類:彼休徵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明類。
文人類:彼應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於文類。
勞苦類:彼服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勞類。
優柔懦弱類:彼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柔類。
卑微下賤類:彼蛔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微類。
兇狠類:彼毒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很類。
庸俗類:彼狐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庸類。
妖異類:彼咎徵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異類。
冥頑類:彼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頑類。
畜生道:
鴿犬貓類:依人之鬼,人亡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循類。
靈禽瑞獸類:明靈之鬼,明滅報盡,生於世間,多為休徵一切諸類。
春燕秋雁類:和精之鬼,和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應類。
蠶貂驢馬等類:綿幽之鬼,幽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服類。
雞鴨豬羊等類:受氣之鬼,氣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食類。
蛔蟯等腸蟲類:衰癘之鬼,衰窮報盡,生於世間,多為蛔類。
毒蛇蝮蠍類:蟲蠱之鬼,蠱滅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毒類。
狐狸類:畜魅之鬼,畜死報盡,生於世間,多為狐類。
咎徵淫獸類:風魃之鬼,風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咎徵一切異類。
梟鳥類:物怪之類,物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梟類。
餓鬼道:
傳送鬼:貪黨為罪,是人罪畢,遇人為形,名傳送鬼。
役使鬼:貪成為罪,是人罪畢,遇明為形,名使役鬼。
魍魎鬼:貪明為罪,是人罪畢,遇精為形,名魍魎鬼。
魘鬼:貪罔為罪,是人罪畢,遇幽為形,名為魘鬼。
餓鬼:貪傲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
癘鬼:貪憶為罪,是人罪畢,遇衰成形,名為癘鬼。
蠱毒鬼:貪恨為罪,是人罪畢,遇蟲成形,名蠱毒鬼。
魅鬼:貪惑為罪,是人罪畢,遇畜成形,名為魅鬼。
魃鬼(女妖):貪色為罪,是人罪畢,遇風成形,名為魃鬼。
怪鬼:若於本因,貪物為罪,是人罪畢,遇物成形,名為怪鬼。

地獄道

一百零八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
三十六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
十八地獄: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
八地獄: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
阿鼻地獄(無間地獄):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若諸眾生,惡業同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

十法界觀

法界,是世界的別稱;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稱呼,法界是無限的稱呼。因為眼所見的,有形的東西叫做法,意所緣的無形的東西亦叫做法。所以以法為界,縱橫含攝,大而無外,就不同那有形限地域的世界了。
世界在佛經里分有兩類,就是“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前者是指我們所依所住的地方,亦叫做“依報”;後者是指有情識有生命的眾生的個體,亦叫做“正報”。兩者都是由眾生自己所做的業力而感得的。現在說的法界,也就包括了這兩種世界。
十法界,是把所有的眾生,從性質狀態之上,區分為十類,但仍是以法為界,無有限量因的;每類的眾生,都是無量無邊,不可算數。所謂“世界無邊,眾生無盡,佛法亦無邊無盡。”正顯出法界無限的意思。
十法界的名目:一地獄法界,二餓鬼法界,三畜生法界,四阿修羅法界,五人法界,六天法界,七聲聞法界,八緣覺法界,九菩薩法界,十佛法界。這是從極惡到極善、從極苦到極樂、從極低層到極高層的次序排列。前六個法界,叫做“六凡法界”;後四個法界,叫做“四聖法界”。六凡法界的眾生隨他所做的善業,上下升沉,循環不定,所謂:“三惡報窮來善道,六天福盡下塵寰”。普通所說的六道輪迴,生死不息,就是指的六凡法界的眾生。四聖法界的眾生,已斷煩惱,了生死,跳出三界,不受六道輪迴,超凡拔俗,所以稱之為聖。雖然佛、菩薩、緣覺、聲聞、修證的程度有高低的不等,但他們超出三界,不受輪迴生死的痛苦相同,所以總名四聖法界。

十法差別

這十法界的差別,究竟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華嚴經》說得好:“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不是什麼上帝創造的,也不是什麼天神賜予的,是由每個人自己的心力創出來的。說淺顯一點:
我們現在起了一念極惡的心,就是創造地獄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極慳吝的心,就是創造餓鬼法界的動力;
起了—念極愚痴的心,就是創造畜生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極瞋恚的心,就是創造阿修羅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五戒的心,就是創造人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十善的心,就是創造天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四諦法的心,就是創造聲聞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十二因緣法的心,就是創造緣覺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六度法的心,就是創造菩薩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廣大慈悲普遍平等的心,就是創造佛法界的動力。
動力是現在所做的業因,法界是將來所感的業果。各人所造的業因不等,所以所得的業果亦不同,於是就有十法界的差別。
樂世的人說“金錢萬能”;尊佑的人說“上帝萬能”;原子時代的人說“科學萬能”;佛教則說“心力萬能”。金錢、上帝,科學的為善為惡、為福為禍,試問那一樣能跳出心力的控制與操縱?所以佛陀教人為聖為凡,關鍵全在修養自己的心力的控制和支配,這也是“擒賊先擒王”的意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