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喜寧 ,明正統年間的太監,後叛變淪為叛徒。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在權奸王振的鼓動下,御駕親征,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師(瓦剌的實際領導人)也先所敗。喜寧隨朱祁鎮被俘。
被俘後,喜寧叛變,投靠也先,為其出謀劃策,意圖推翻明朝政府,淪為一個叛徒。
《明朝那些事》描述
“在朱祁鎮被帶走後,喜寧就迫不及待地拋棄了他的主人,投降了也先。現在看來,當初他守在朱祁鎮身邊,實在是別有企圖,更為可惡的是,他還不斷為也先出謀劃策,並告知邊關的防守情況,為蒙古軍隊帶路,活脫脫就是一幅漢奸嘴臉。”
“也正是這個喜寧,主動向也先提出,現在京城空虛,可以立刻進攻,必可得中原。”
“其實在也先向明朝索取贖金的同時,他還企圖利用朱祁鎮去騙開城門,具體操作方法是:兵臨城下,並不開打,先叫守將在城頭說話,然後把朱祁鎮領出來給城內的人看,並傳達所謂皇帝的意旨,打開城門。
也先的如意算盤就是兵不血刃地攻克城池,反正有皇帝在手中,不用白不用。
這一招十分狠毒。
要知道,邊關的將領們平日和也先交道打得多,自然是不會乖乖投降的,但現在皇帝大人就在城門前訓話,是聽還是不聽呢?打開城門自然是不行的,但如果不答應朱祁鎮的要求,以後的處境就很難說了,要是這位俘虜兄將來回去繼續作了皇帝,自己豈不是要背上個大不敬的罪名?
正是抓住了這種心理,也先經常會帶著朱祁鎮四處叫門,企圖打開一條通道。
但同時要說明的是,這條計策並不是也先自己想出來的,而是那位叫喜寧的太監的主意,也先雖然在戰場上十分狡猾,畢竟還是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像這種陰謀詭計,他是不太精通的。喜寧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一空缺。
這也算是老傳統了,無論哪個朝代,漢奸從來都不是稀有動物。”
“也先的軍隊十分強悍,騎兵以猛虎下山之勢直撲紫荊關,在喜寧的引導下(所以說叛徒最為可恨),也先僅用了兩天時間就攻破了這座關口,守備都御史孫祥戰死。”
後明英宗和袁彬、哈銘勸說也先派喜寧入京當使節,並派遣同樣被俘的明軍士兵高磐隨行。事先,英宗暗中叮囑高磐如何行事,並親寫書信,縫在高磐的褲子裡。喜寧挺洋洋自得,以瓦剌和明英宗雙料使臣自居,入宣府與明軍談判。 明將出城,與喜寧在城下宴飲,高磐突然大聲呼喊,抱住喜寧不放,聲稱太上皇有旨。招待來使的明將不敢怠慢,揮兵撲上,把瓦剌使團全部活捉,縛送喜寧入北京。
讀了英宗的親筆信,聽了高磐一番指控,明景帝君臣大怒,把太監喜寧送入鬧市,三千多刀,碎剮凌遲而死,終於為英宗除去一塊心頭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