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古鄉

喜古鄉隸屬文山縣,地處雲南省文山文山縣中部,距縣政府所在地24公里,到縣城道路為四級水泥路,交通較為閉塞。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圖)喜古鄉喜古鄉

喜古鄉東鄰開化鎮,南臨平壩、小街鎮,西連壩心鄉,北界馬塘鎮。轄喜古、新寨、小寨、戈革、以勒沖、古那沖、車期7個村委會42個自然村(其中小寨村委會沙科白和阿雜簸兩個自然村合併為一個自然村)5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890戶,共12544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12358人,勞動力7163人。全鄉國土面積89.57平方公里,海拔1350—1530米,年平均氣溫17.6℃,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甘蔗、西紅柿、辣椒、小麥、人參果、蔬菜、蠶豆等農作物。全鄉耕地面積9828畝,人均占有耕地0.8畝,林地58531畝,森林覆蓋率27.2% ,共有經濟林果832畝。全鄉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收入為主,2007年全鄉經濟總收入3323.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57元。有15個貧困村,其中絕對貧困村5個。

基層組織

(圖)黨員學習開會 黨員學習開會

本鄉共建有喜古、新寨、小寨、戈革、以勒沖、古那沖、車期7個農村黨總支,下設31個農村黨支部,共有黨員322人,其中男性282人、女性40人,年齡在60歲以下285人,60歲以上的37人。鄉上建有鄉機關和學校兩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7人,男黨員52人,女黨員15人。

全鄉建有村團委7個,團支部41個,共有團員401人。鄉團委共有團員128人,其中男團員46人,女團員82人。

喜古鄉機關黨支部及黨委2006年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文化教育

(圖)圖書室圖書室

喜古鄉有8所完小(喜古中心完小、新寨完小、所世期完小、小寨完小、戈革完小、伍家寨完小、車期完小、古那沖完小)和5所村小(么作革村小、永豐寨村小、者黑沖村小、老者底村小、丫師邑村小,村小分別設有一到三年級),校舍建築面積6841平方米,擁有國小教師82人,國小在校學生1000人。現在整個鄉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1406人,其中小學生人數1000人,中學生人數406人。該鄉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3個業餘宣傳隊在林改等宣傳工作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農村經濟

(圖)喜古鄉喜古鄉耕地

2007年,喜古鄉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323.4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91.0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8.85%;畜牧業收入1304.8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9.26%;漁業收入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 0.06%;林業收入43.4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31%;第二、三產業收入100.03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01%;外出勞務收入 592.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97元。該鄉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有41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2016戶,居住於磚木結構的農戶813戶,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2007年底全鄉共擁有汽車10輛,農用運輸車21輛,拖拉機5輛,機車453輛。

農業產業化

(圖)待售的人參果 待售的人參果

2007年,喜古鄉積極以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始終把西紅柿、人參果、甘蔗、烤菸作為農民增收的重點,積極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全年經濟總收入2649.85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64.9元,占總收入的51.21%,經濟作物種植收入678元,占種植業經濟收入的53.60%。

2007年喜古鄉進行了全方位招商引資,全年共引進山泉水廠,縣80萬噸氧化鋁廠配套石場、石灰廠等企業3個,開發山泉水加工、氧化鋁專用石灰燒制以及新農村建設等項目,簽訂協定資金1060萬元,占計畫的120%,實際到位資金580萬元,占計畫的50%。這些項目的成功引進,為我鄉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礎設施

喜古鄉現在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整個鄉共有1860戶通自來水,794戶還在飲用井水,15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284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797戶,其中281戶通有線電視;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4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94戶。本鄉進鄉道路為硬化的四級水泥路面,到縣城道路較為閉塞。整個鄉共有1153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22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1戶;建有小水窖125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18畝。

人口衛生

(圖)喜古鄉喜古鄉衛生院

喜古鄉以壯民族為主,占全鄉總人口的45.52%(是漢、苗、壯、彝、傣族混居鄉),其中:漢族1447人,苗族2629人,彝族2719人,壯族5710人,傣族48人。整個鄉現有農戶2890戶,共12544人,其中男6432人,女6051人。農業人口數為12395人,勞動力總數7163人(占農業人口的57.79%),從事第一產業人口5656人,外出務工人數1264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17.65%)。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環境衛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加入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行列。

特色產業

喜古鄉的主要特色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於本縣,沒有完善的銷售渠道,2007年全鄉西紅柿、生豬養殖等主要特色產業銷售總收入139.9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7%。喜古鄉現在正在發展西紅柿、烤菸、冬早黃瓜、甘蔗、生豬養殖等特色產業,今後計畫大力發展西紅柿、辣椒、人參果、三七、甘蔗、烤菸、高效蔬菜生產、冬早黃瓜、生態農業、林果業、生豬養殖、日本甜柿、八角等特色產業。

招商引資

(圖)喜古鄉喜古鄉烤菸種植

喜古鄉2007年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積極實施“以項目促發展”的戰略,把招商引資工作擺在重要的位置,憑藉自身的資源優勢,積極改善投資環境,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利用喜古臨近文山縣城較好的區位優勢、幕底河水庫周邊開發及自然資源優勢,加大宣傳力度,推介自身投資優勢,努力營造親商、愛商、幫商的招商引資環境,全方位招商引資。全年共引進山泉水廠,縣80萬噸氧化鋁廠配套石場、石灰廠等企業3個,開發山泉水加工、氧化鋁專用石灰燒制以及新農村建設等項目,簽訂協定資金1060萬元,占計畫的120%,實際到位資金580萬元,占計畫的50%。這些項目的成功引進,為喜古鄉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認真做好幕底河水庫周邊開發及經濟林果種植招商引資工作。

社會保障

(圖)五保戶、低保戶證書 五保戶、低保戶證書

至2007年底喜古鄉全鄉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31人,享受低保人數38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總計11108人,參合率89.89%。本鄉共有五保戶61戶,低保戶326戶,在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關心下都能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2007年,我鄉積極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州、縣戰略部署機遇,高度重視扶貧工作,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積極爭取建設項目和資金,加快脫貧步伐。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規劃建設,全鄉共實施了爛泥寨被列為文山縣2007年度小康及溫飽示範村加以建設,建設總投資100.95萬元。

新農村建設

(圖)喜古鄉喜古鄉

(一)生產發展情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全面落實“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技術,重點發展山蒼籽、西紅柿、甘蔗、烤菸、冬農開發、畜牧業等種養業,切實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加大貫徹落實“三農”政策力度,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在保證總體建設成效的同時,努力突出自己的特點,打造“特色村寨”。

(二)農村生活水平狀況。圍繞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二十字”方針認真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努力構建集醫療衛生、教育、生活救助、災疾病救助為一體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三)鄉風文明建設情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結合小康及溫飽示範村建設,實施鄉村道路、民房改造、人畜飲水、沼氣池和科技培訓工程,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精神文明建設。挖掘、收集、整理民間民俗文化,加快農村文藝隊發展,積極開展民眾體育文化活動,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

(四)村容村貌情況。在村內進行了規劃,做到民房整潔,環境優美,衛生清潔等。村內安有路燈,為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五)鄉村管理民主化情況 。紮實抓好農村普法工作,向民眾宣傳農村適用法律法規,使“學法、懂法、依法、守法、用法”的觀念深入人心,民眾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