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九種大乘禪之第五種。能含攝一切善法,為大善根眾生所修之禪定。分為五種:(一)不味著,謂此禪定不樂著於禪定之味。(二)慈心俱,謂愛念眾生之心與禪定同時產生。(三)悲心俱,謂悲愍眾生之心與禪定同時產生。(四)喜心俱,謂歡喜眾生離苦得樂之心與禪定同時產生。(五)舍心俱,謂無憎無愛之平等心與禪定同時產生。[法華玄義卷四上、法界次第初門卷下]
相關詞條
-
禪
禪 shàn,本義為“向祖宗大力推薦非血統的帝位繼承者”,組成詞語有“封禪”、“禪讓”等。“禪讓”這一奇特的傳承制度實行於我國上古五帝時代(2337 B...
基本資料 歷史淵源 含義 佛教禪七 禪的內容 -
禪[佛教禪宗修持方法]
“禪”是梵語音譯“禪那”的縮寫,意思是靜慮。靜坐沉思,被稱為“坐禪”或“禪定”,是佛教修養的重要方式之一。禪宗、宗門禪宗,又稱宗門,創始人是菩提達摩,在...
基本資料 歷史淵源 含義 佛教禪七 禪的歷史 -
慈心禪
慈心禪(Keats XinChan)是佛教用語,目的是勸人向善。
慈心禪 慈愛經 總括 -
禪醫
禪醫,又稱禪武醫,少林禪醫,中華禪醫。 1500年前,西來的高僧達摩,在嵩山面壁九年、結廬修真,創立了中土佛教禪宗的祖庭——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禪醫介紹 武學觀 歷史發展 行醫方法 食療法 -
九種大禪
九種大禪即自性禪、一切禪、難禪、一切門禪、善人禪、一切行禪、除煩惱禪、此世他世樂禪、清淨淨禪。
九種大禪 (一) 自性禪 (二) 一切禪 (三) 難禪 (四) 一切門禪 -
三種禪
含義: 泛指佛教的三種禪,根本味禪,出世禪,出世間上上禪。
根本味禪 出世禪: 出世間上上禪 -
游禪
洞山 住山人 茶人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慈心禪那
慈心禪那是佛教修持的一種方法,慈心是修持的意識內容,禪那是修持過程中的外在形式和途徑。意思是指能過禪定的形式,向自己和他人祝願幸福平安,進而達到一種安靜...
行禪目的 修行方法 修行準備 修行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