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汗王朝

喀拉汗王朝

葛邏祿也是現代哈薩克的來源之一,今天的哈薩克部落中也有與之相對應的 \n部落名。

來源

喀拉汗王朝喀拉汗王朝
葛邏祿也是現代哈薩克的來源之一,今天的哈薩克部落中也有與之相對應的
部落名。葛邏祿在中亞的霸權較為長久,從八世紀到十世紀,持續了近兩百年的
時間。十世紀中葉,它又作為主體之一,聯合部分西遷的回鶻等,建立了著名的
喀拉汗國(即中國史籍中的黑汗王朝),汗國的東邊是佛教回鶻人的高昌王朝,
西南是伊斯蘭教塔吉克人的薩曼王朝,後來喀拉汗國滅掉了薩曼王朝,從而統治
了中亞的大部分地區。正是在喀拉汗國時期,開始了突厥人大規模的伊斯蘭化,
而中亞的突厥化也在此時達到高潮。汗國的文化也極為發達,馬赫穆德•喀什噶 爾就是在這期間寫出了成為後世研究突厥學經典之作的《突厥語大辭典》;汗國 還以“聖戰”的名義出兵滅掉了有千年佛教文化傳統的和田國,使整個南疆全部 接受了伊斯蘭教【後來高昌回鶻歸降成吉思汗的蒙古,整個新疆便不再有佛教徒 的國家了】。說到這裡,還不得不提及赫赫有名的匈奴,它在哈薩克的形成中也 占有一席之地。北匈奴主體西遷後,有很大一部分留在哈薩克草原上,在中國史 籍中叫做“悅般”,悅般人非常講衛生,這一點明顯區別於周圍的其他族人,今 日哈薩克人中也有很多特別注重清潔衛生的習慣,可能就和悅般人有關。悅般到 了突厥人統治的時代被叫做“咽面(樣磨,牙格馬)”,是西突厥十姓之一,上 面提到的喀拉汗國的統治者中,也有不少咽面部落。今天哈薩克的大玉茲中有名 為阿爾班的部落,中玉茲中有名為阿爾根的部落(又叫做匈奴),據認為就是匈 奴人的後代。

歷史

五代末至南宋(約940~1211)時期,西北地區操突厥語的民族在今新疆、中亞建立的封建汗朝。亦稱黑韓王朝。據大約在1077年成書的中國喀什噶爾(今新疆喀什)人馬合木(Mahmūd al-Kashgharī)撰《突厥語辭典》(Dīwān lughāt al-Turk)提供的片斷材料,該汗朝自稱“可汗王朝”(al-Khaghaniyya)或“汗朝”(al-Khā-niyya)。漢籍作“黑韓王”、“黑汗王”。現今學界常常稱之為哈剌汗朝,喀喇汗王朝(Qara Khanids),這是19世紀歐洲東方學家和錢幣學家給起的名字,因為該汗朝的許多大汗稱號中多有哈剌(Kara)的字樣。在西方文獻中,該汗朝由於其副汗或小汗的稱號中常有伊利(Ilek/Ilig)的字樣,有時還被稱為伊利汗朝(Ilek-Khan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