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00.00畝(其中:田1,600.00畝,地2,100.00畝),人均耕地1.35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85,712.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59.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1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6,691.00畝;荒山荒地7,264.80畝,其他面積16,049.00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584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0%)。有584戶通電,有46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6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7.03%、69.3%和6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29戶(分別占總數的54.69%和49.03%)。該村到鎮道路為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0輛,拖拉機194輛,機車5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670.00畝,有效灌溉率為72.1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67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8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9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58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8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6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6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結構以土木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9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7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9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9.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8.06萬元,占總收入的39.50%;畜牧業收入140.27萬元,占總收入的24.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30頭,肉牛111頭,肉羊166頭);漁業收入11.00萬元,占總收入的1.90%;林業收入18.50萬元,占總收入的3.20%;第二、三產業收入71.52萬元,占總收入的12.39%;工資性收入108.09萬元,占總收入的18.72%。農民人均純收入1,55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8.0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99人(占勞動力的14.59%),在省內務工281人,到省外務工118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71戶,共鄉村人口2746人,其中男性1370人,女性1376人。其中農業人口2735人,勞動力1379人。該村以傈僳、納西族為主(是傈僳、納西族混居地),其中傈僳族2342人,納西族342人,其他民族0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0.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2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4.83%;享受低保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2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00%。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3,16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在校學生442人,距離鎮中學5.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42人,其中小學生250人,中學生192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等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薄弱;2、產業結構單一,農業增產不增收;3、全村200多口沼氣池需要一至兩名維修人員。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在壩區沿河一帶加大和完善種植業,繼續種植獨蒜,形成一定種植經營規模;2、大力發展稻田養魚,實施田埂硬化;3、進一步完善田間渠系配套工程;4、在山區、半山區大力發展養殖業;5、繼續加大勞務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