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策劃移植法

“移植法”主要指的是間接移植,根據兩個事物之間存有的原理相似性,把一個事物的原理或機理,用在對另一個事物的理解與把握上。 所以,移植法的前提是“相似性”。 上述講述了移植法的概念和特點,不難看出,發現與利用事物的相似性,形成聯想,這是運用移植法的要領。

移植法(transplant)

在上一章講述“道理”時提到了“跨行哲學移植”,實際上,創新方法從根本上說,都是總結出來、移植開來的,所以,“移植法”是通法中的通法,為此,我們把這個方法列為第一個方法。
所謂“移植法”就是把成熟的事物原理根據相似性複製到其他商務思維中。
“移植”是商界常見的事,中國改革開放,把歐美的商業模式移植到中國來,而中國的經濟發展從東部沿海向西部推進,東部的成熟項目也向西部地區移植。這種照般式的移植是“直接移植”。直接移植的思維作用不可小視,例如,養雞場農場主給雞戴劣質隱型眼鏡避免雞們相互打架,大大地提高了雞的產蛋率,農場主的這一舉措想必是受到了近似眼的啟發,是根據相似性“以人度雞”的原理移植。
“移植法”主要指的是間接移植,根據兩個事物之間存有的原理相似性,把一個事物的原理或機理,用在對另一個事物的理解與把握上。例如,我們在“判斷原則”一節中提到“小型企業下跳棋,中型企業下象棋,大型企業下圍棋……”,如果細緻比較分析起來,企業的競爭性經營確實與下棋有著原理上的某些相似性。下跳棋的主要競爭方式(遊戲規則)就是“跳”,小型企業發展之路就是尋找市場機會,哪裡有機會就跳到哪裡去,“船小好掉頭”。中型企業往往贏利模式已經成熟,這時,自己的地盤確定了,對手也就確定了,與對手分立“楚河漢界”兩邊,競爭不再靠單個棋子的跳,而是要靠“車馬炮”——團隊整體配合,靠比對手多想一步,少一些機會主義,多一些長遠打算……。到了大型企業階段,競爭狀況猶如下圍棋,占先手是第一位的,不能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誰能“長途奔襲”、“另闢蹊徑”、“出其不意”就能獲得戰略先機。下棋與經營完全是兩回事,但在競爭理念上竟然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所以,移植法的前提是“相似性”。
比“下棋與經營”淵源關係更遠的“交友”與“財務管理”也能顯示其驚人的相似性,
把財務管理理念移植到交友活動中,不僅深化了交友理念,反過來也豐富了對財務管理的理解,下面就是《交友資產論》:
交朋友與經營資產具有同理性。“交”就是經營,“友”就是資產;資產分固定資產、遞延資產、流動資產和無形資產;朋友分交神朋友、交情朋友、交酒朋友和在朋友們心目中的形象;要像對待固定資產那樣去對待交神朋友,要像對待遞延資產那樣對待交情朋友,要像對待流動資產那樣與交酒朋友相處,要像對待無形資產那樣注意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
也許你的一位朋友從來沒有和你有過物質上的往來,但你們的關係被稱為忘年交或神交,你們兩人經常在一起談天說地、談古論今,很有共同語言,每每一席話,都感到深受啟迪和安慰。你們經常想見面,在遇到困難時,甚至一想到還有這么個朋友就心底踏實,這就是你的交神朋友。他像企業中的固定資產一樣,長期地、穩定地把價值體現在了你的各種工作作品和生活作品之中。
常常因為利益關係或某種緣分,有一些朋友要與你在某段時間內經常互動,如同學朋友、同事朋友、生意好夥伴等,這些朋友是建立在某種利益的基礎上的,有感情因素,但也有較強的功利主義,這是你的交情朋友。隨著功利的失衡,這種朋友的價值會逐漸貶值,但一般會留下一點殘值,你長時間見不到他們,也能很快地記起他們的名字,多年不見,某日又相逢共事時,尚有一些殘值在,所以會很快又恢復了交情朋友關係。
你經常見到似乎有點印象的朋友,當初他和你喝過酒或玩了場遊戲,這種朋友來得快,去得也快,像企業中的流動資金一樣,流動性非常強,這就是所謂的交酒朋友,缺乏相互信任。
無論對於哪種朋友,在初始交往時有人交得快,有人交得慢,在交往過程上,有人受到朋友的支援多些,有的人則少些,這取決於你作為朋友的形象,就像企業中的無形資產一樣,是一種技術,是一種能力。
經營中固定資產貴在保值和增值,要經常進行檢修甚至大修,所以,對待交神朋友,要經常找機會進行精神來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不要長期冷淡,以防生鏽報廢。
經營遞延資產貴在及時利用好,在資產有價值期內,一方面延緩其折舊速度,一方面抓緊利用,使價值充分轉移,所以,對待交情朋友,要抓緊時間研究利益共同點,以在一定時期內做成更多的事。
經營流動資產關鍵在於提高其流動速度,這樣才能提高生產率,及時清理庫存積壓,及時回收銷售收入,所以,對待交酒朋友,就要一事一議,一事完結,各走各的路。
有時流動資產可能沉澱為固定資產。其實朋友的類別也在交往過程中升級或退化。
企業形象需要包裝,因為企業形象也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好的企業形象,既要體現所處行業的共性,更要體現企業的個性。所以樹立在朋友中的形象,也應注意既要體現自己個性又要進行必要的共性包裝。
企業應有一個適宜的資產結構,固定資產比重過大,企業沒有活力,固定資產比重過小,企業沒有後勁,遞延資產過多,企業短期化行為加重,遞延資產過少則企業缺乏改良機會;流動資金過多,會造成資源閒置,流動資金過少會造成周轉不靈。所以,個人交友,也應有一個適宜的朋友比例關係。交神朋友太多,你忙不過來,朋友成了負擔;過少,則你會心靈空虛。交情朋友太多,會分散你的注意力,丟了正業、廢了副業的事會經常發生;交情朋友太少,則會經常感到無事可做,事業機會匱乏。交酒朋友太多,會發現對許多朋友渠道沒時間利用,交酒朋友太少,你會發現可供選擇的渠道不足。
單從事業發展需要出發交友,朋友比例依個人事業類型不同而應有不同,決策型的人排序(從多至少)一般是交神朋友、交情朋友、交酒朋友;管理型的人排序(從多至少)一般為交情朋友、交神朋友、交酒朋友;銷售型的人排序(從多至少)一般為交酒朋友,交情朋友,交神朋友……
事物總是具有某些相似性,這就是哲學的根據,也是哲學的結論。事物之間的相似性主要體現在結構和過程兩個方面。把朋友分成交神朋友、交情朋友、交酒朋友,就會使我們產生固定資產、遞延資產、流動資金的聯想,甚至還能把友情形象作為無形資產來看。這就是所謂的結構相似性。
財務管理上的資產結構還可以套用在決策思維上:人的決策思維是由經驗、知識、信息、思維方法共同作用形成的,這四者之間的關係類似企業資產結構,經驗就似固定資產,知識就似遞延資產,信息就似流動資金,思維方法就似無形資產。
朋友相處、決策思維與財務管理三者毫無關係,但若聯繫起來看,其結構的相似性能極大地提升想像力。
上面講的是結構相似性,再談談過程的相似性。有人說,人的生命過程與社會的發展歷程也有某些相似之處:人類社會歷經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人生下來無知、無識,不知榮辱,就似原始社會,再長大些,童年時代服從父母,百依百順,如同奴隸制社會,再長大些,到了少年時代,雖然依附父母,但偶爾也會發生“農民起義”(叛逆心理),到了青年時期就有了利益意識,開始和父母計較,打自己的小算盤,和資本主義特點差不多,直到成家後有了兒女,才真正知道父母不易,親屬、朋友、鄰里、同事關係網路著生活,追求和諧的社會主義就到了……。把人生過程比做社會歷程,並無充分的科學依據,但它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我們藉此說明了事物之間的過程的相似性。
有些事物具有結構與過程的雙重相似性。例如,房地產業與IT業的相似形:INTERNET
是說你我相互勾結——INTER之後,你中有點我,我中有點你,形成一片——NET,所以,INTERNET就是土地;WWW註冊就是買地;這個土地是“生地”,沒有“七通一平”,所以,要用寬頻、路由器等進行管網配套,使“生地”變成“熟地”;電腦就是在土地上的建築物,光有電腦還不能用,所以,就得裝修,軟體就是房屋裝修;裝好軟體的電腦可以自己用,但互動的信息就像大樓進出的人流一樣,管理起來很困難,於是就需要專業的物業公司來管理,這就是入口網站等信息服務……。土地、土石方工程、管網配套、土建、裝修、物業管理,這既是房地產的產業鏈上下游過程,也是房地產的產業結構;同理,網路、註冊、通訊、硬體、軟體、信息服務既是IT產業鏈的上下游過程,也是IT產業的結構。可見兩個產業的結構與過程的相似程度。
上述講述了移植法的概念和特點,不難看出,發現與利用事物的相似性,形成聯想,這是運用移植法的要領。上一章我們介紹過創新方法的四個切入點,移植法也不例外,也有四個切入點,下面,我們將分切入點介紹幾個案例,以便更具體地體會移植法的運用原理。
首先介紹的是物質性(或功能性、結構性)移植,我們以《深圳民俗村》為例加以介紹:
相傳,有人發現荷蘭“小人國”
旅遊項目很好,它的市場是國界分割嚴重的歐洲,時間緊張 深圳民俗村的遊人可以在這裡一眼看罷歐洲的風土人情。時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不難發現深圳是中外遊人集中的地方,中國人到這裡學習改革開放,外國人到這裡看一看中國,中國各地雖然同屬一個國家區域,但當時分為少數開放地區和多數的不開放地區,外國人到不了的不開放地區,即便是中國本國人,大多也很少有機會滿中國旅遊。所以,中國當時的旅遊市場環境類似歐洲。深圳旅遊公司就把荷蘭的“小人國”項目原理移植到了深圳,結合深圳當地的實際情況,建成了“中華民俗村”、“錦繡中華”大型旅遊項目。他們又利用中國的政策,把該項目辦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門票可以由單位報銷,項目效益自然可觀……,中國的主題公園旅遊開發就是從深圳這兩個項目開始的。荷蘭“小人國”項目的市場環境與“深圳民俗村”、“錦繡中華”市場環境具有結構相似性,都具有廣闊的、分隔著的、差異化的腹地,這是有效移植的基礎。
再說,“深圳民俗村”與“荷蘭小人國”在給遊客帶來的利益方面也具有相似性,都是節約旅行時間的文化視窗型項目,所以,也帶有利益性切入的意味。而下面要介紹的《一棵希望樹》案例則是利益性切入移植法為主的典範:
……時值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突發奇想,他跑遍 荷蘭小人國美國50個州,在每個州買一英畝土地,分解成“美國土地證”,每份土地證含50個州的每州一平方英寸土地,土地證印製精美,與美圓的綠色同底,樹脂薄膜覆面,胡桃木底板,銅釘鉚入,十分漂亮。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有些地方還出現惡炒現象,甚至被某些中間商操作成騙局。儘管某些不良操作令人作嘔,但其首創者將富有紀念意義的事件有形化,變成能夠給人帶來利益感的商品,是值得策劃者學習的。後來,中國的“希望工程”(慈善公益項目)在結束海外募捐時,曾經在大連的長興島建設了10萬株的超大型櫻桃園——綠城國際希望園,以50美圓的價格向海外10萬個希望工程捐方發行了“希望樹證”,以紀念海外人士10年來對中國慈善事業的貢獻,發行活動大獲成功。“希望樹證”與“美國土地證”兩個方案的原理如出一轍:“一片美國”和“一棵希望樹”都不具有實用價值,但它們都能給人以同樣形式的價值感和利益感,這就是利益性切入運用移植法的作用。“擁有一片美國”傳遞著這樣的信息:你可以擁有強大的美國!它給全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尤其是給剛剛開放的中國人以極大的占有欲望,使“購買”美國土地的人們產生了極大的自豪感。同樣,“一棵希望樹”則讓美國人擁有了中國的未來。兩者傳遞的信息是一致的。從這個角度看,“一棵希望樹”也是信息性切入移植了“擁有一片美國”原理。下面我們再介紹一個以信息性切入移植法為主的案例——《二板上市融資(大連)洽談會》:
2000年,中國的股份制改革已經十分深入,證券市場也具備了相當的基礎,上海、深圳的股票“主機板市場”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為了藉助股票市場,籌措資金,發展高科技產業,中國政府準備開闢“二板市場”,建設中國的“納斯達克”。於是,國家科技部和大連市政府決定聯合主辦“二板上市與風險投資融資洽談會”。大會組委會發出的主廣告語為“上市的路不止一條,請來參加二板上市大會”。但是,大多數高科技企業自認為沒有達到上市的條件,所以,企業對大會關注力很高,參加大會的積極性並不高。眼看離預定的會期越來越近,報名者很少,籌備組十分焦急。經詳細調查發現,許多高科技企業關心的是自己的企業離二板上市的標準相差多少。這種情況類似一種“達標效應”現象,某中學體育教師測試學生的跳高成績,1.4米為優秀,1.3米為良好,1.2米為及格,結果,許多學生不及格。後來,教師改變了策略,變成以1.4米為標準,測量與優秀的差距,差0.1米優秀者為良好,差0.2米者為及格,學生們克服了心理障礙,再測試,不及格者減少了40%。根據這個方法,移植使用,開發了新的廣告語,大會組委會決定啟用這個新的廣告語:“上市的路不止一條,你離上市還有多遠”……,企業參會的積極性被激發了出來,大會取得了圓滿成功。達到標準與否和測量離標準的距離,本質是一樣的,說法不一樣,傳遞的信息不同,給人的動員力量也大不同,這就是信息性切入運用移植法的思維結果。
前面提到的“擁有一片美國”案例,發生在紀念哥倫布發現美國新大陸的紀念日,而“一棵希望樹”策劃發生在中國希望工程結束海外募捐的紀念時機,所以,“一棵希望樹”在推出時機上移植了“擁有一片美國”,這裡暗含著時間性切入移植法的思維。下面我們再藉助《成本倒推法》案例了解一下時間性(或時機性)移植: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經營初期,為了使汽車進入普通百姓家,決定把經營的主攻方向放在降低成本上,於是提出了一輛轎車賣500美圓的計畫,按照500美圓的銷售價反過來進行成本核算和控制,最終實現了這個目標。中國邯鄲鋼鐵公司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在與其他鋼鐵公司進行的價格競爭中取勝,也提出了著名的“成本倒推法”,獲得了成功,被業界美傳為“邯鋼經驗”。雖然兩個案例來源於不同的行業和國度,但使用“成本倒推法”的時機是一樣的——市場進入價格戰時代,因時機相似,而獲得了成功的移植。這就是時間性切入運用移植法的運用。
這裡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四個切入點既有區別有有聯繫。我們說深圳“中華民俗村”和“錦繡中華”是對荷蘭“小人國”的物質性(結構性)移植,而若換個角度,站在遊人的立場看,在一個小區域內能遊覽歐洲或中國,這不是利益性切入移植嗎?從節省遊客時間角度看,不是時間性切入移植嗎?“錦繡中華”,不就是“錦繡國”、“小人國”嗎?!這也是信息性切入移植法的思維。一個移植可多點切入,按照這樣的邏輯,區分四種切入點是不是沒有意義了呢?非也:
首先,我們應當認識到:切入點屬於哪個類型,完全是取決於策劃者當初的思維過程,而非取決於旁觀者的猜測與判斷。我們之所以把《深圳民俗村》確定為結構性切入移植,是根據策劃者的回憶錄斷定的。其次,切入點本來就是對運用創新方法起著提示作用的,不同的提示,得到相同的結論,“殊途同歸”,這是正常的,這也是蘇格拉底“真理只有一個”論斷的一種詮釋。所以,區分切入點,對於自覺地捕捉創新機會具有重要意義。
移植法揭示了策劃思維的可“複製”特點,任何成功的策劃都有自我經驗複製的成分,都有學習與複製別人經驗的成分。
運用移植法打開思路,是探求把握新鮮事物發展規律的一條捷徑,它要求我們善於總結常見事物中的原理,經常“打比方”——通過比較內在規律而尋求解決方法。正如中國古人所云:“治國如同烹小鮮”,小事見理,大事得法。不過,“相似”不等於“是”,不能過分求全地照搬其他領域的原理,財務管理畢竟不能替代朋友管理,非得把失去朋友記為壞帳,未必合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