啀話

概念簡介

啀話(又稱ʎ話、涯話),為粵西及廣西南部等地區的一類客家語方言。“ʎ話”的“ʎ(亻厓)”,拼音為ngai1(IPA/ŋai44/),一般認為來源於客家語日常口語中的第一人稱——我(ʎngai2,IPA/ŋai21/),根據發音可寫作“涯話”、“啀話”、“哎話”、“埃話”等。

產生來源

綜述

一般地認為,啀話因其語言的第一人稱為啀(即我,僅聲調不同)而得名。
而這種說法有兩種的解釋,具體以下兩點:

由他稱而來

啀話先民初遷新地方,與當地先遷之民或土著交流時,總是“哎哎聲”,於是所操語言被稱為啀話。源於他稱,後來他稱慣了,便用於自稱。

由自稱而來

啀話先民在原居住地並沒有用一個稱謂稱呼自己的語言,但是遷入新地方後,與操另外不同分支的漢語(如白話、黎話)的人交流時,必須用一個稱謂加在自己語言上以示區別,於是自稱啀話。源於自稱,後來推廣了,也成了一種獨特的啀話咯。

分布情況

文字描述

啀話由於一般沒有分布在縣城或市中心(博白和陸川等少數地區除外),故長期受周邊強勢語言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與粵東等地客家語分化越來越大,並有逐步被粵語等取代的趨勢。在粵西、桂南地區使用啀話的人口超過500萬。
啀話的核心區範圍:廣西的玉林市羅城縣博白縣陸川縣合浦縣廣東省的廉江市和化州市,共5個縣市。與之相鄰的語言主要是粵語,在學術劃分片區上分屬三大類:高陽片、欽廉片、邕潯片。(補註:實際上,電白啀話不能忽視,因為電白啀話還與電白黎話發生相互影響。)
1、東南部的是廉江市化州市,屬高陽片粵語。
2、西南部的是合浦縣,屬欽廉片粵語。
3、北部的是博白縣、陸川縣,屬邕潯片粵語。

地圖顯示

這是啀話分布情況的地圖顯示:

歷史背景

操啀話的移民主要是宋朝以後來自福建西部舊汀州府和粵東舊嘉應州的客家話地區。雖說是宋後,但是大規模的遷徙還是發生在明朝期間。客家人從中原輾轉南遷,又往閩西、粵東遷到西南。客家移民始終不忘自家的宗族淵源,他們到了新的居住地,勤奮拓荒,紮下根基後,有了條件都要修建姓氏宗族祠堂,祭祀祖先,承先啟後,世代相傳。更為重要的是,在白話等強勢方言的夾縫中,講啀人將啀話留傳至今,精神可嘉。雖然啀話受到當地的其他方言的深刻影響,但是仍舊堅守自己的特色。

現狀及發展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粵西、桂南涯話並不相連在一起(與粵東、閩西、贛南的客家語相區別),以小片的形式存在於這些地區。各小片在辭彙、發音等方面有差異。然而,啀話大部分是一鄉一口音,甚至一村一口音,形成這樣的狀況的因素可分析如下:
1、啀話的人口分布大都處於當地強勢方言的包圍。
2、古時各地之間的交流少,造成各地“基因變異”,促使啀話的分化和發展。
3、缺乏啀話廣播電視的宣傳和傳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