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維六

唐維六

男,1912年8月生,湖南省洞口縣人。中共黨員。民主同盟盟員。1938年畢業於中山大學農學院蠶桑系。1939年-1942年主持中山大學農學院設在越南的河內工作站、廣西桂林工作站的養蠶保種工作。以後歷任湖南蠶改良場技師、總技師、代場長、場長,中山大學農學院副教授,華南農學院教授,蠶桑系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蠶桑系主任,中國蠶學會第3、4、5、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廣東蠶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我國解放初期,師資缺乏,他多年來擔任幾門課程並編寫講義(如養蠶學、蠶生態學、蠶生理學、蠶體遺傳學、普通遺傳學)直到新的師資養出來為止。

基本信息

貢獻

主要貢獻:(1)抗日戰爭時期學校遷往雲南,我為保存我國五百多個優良蠶品種(華東曹詔蓀委託保存華東的一化二化性品種二百多個,廣東原有的二化多化品種一百多個,桂應祥教授的遺傳研究用品種一百多個)以及我在越南蒐集的多化性品種等與水、火以及日本轟炸之災不傾自己的一切進行搶救得以保存。(2)教學之餘發表論文40多篇。1942年與蔣同慶合作首次發表桑蠶第一聯關群PM-RC兩因子的組換值和廣東蠶系統“水引縮卵”的遺傳學研究。(3)因生產需要,以後我率領後輩從事家蠶育種工作。1957年與劉仕賢等首創將同樣親本(華九、姬白、海南三個品種)、同樣雜交方式,採用超高溫多濕環境與常溫常濕環境培育出純多化性新品種“305”(亦稱九白海)與純二化性新品種“306”,此點為世界首創並取得輝煌成果。此項培育方法後為蘇聯所學。以後我們將“305”與115南雜交成“南農七號甲、乙”新品種,在華南地區推廣達20多年,又將“306”與華十雜交成“南農六號甲、乙”新品種,在華東地區推廣達20年之久,為國家和人民創造多少財富。(4)1979年與鍾生泉等首選育出以紫外線鑑別蠶繭內蛹雌雄的新品種“東34每次。以利蠶種製造工作。此項亦超國際水平,後為國內外學習採用。

生活趣事

老人非常注重鍛鍊,身體力行,腦體並用,除了堅持寫作外,他還非常注重體育鍛鍊,92歲以前他還每天將沙袋梆在小腿上外出小跑,天天提著幾十斤重的書走出走進。體檢時讓醫生意想不到的是,他已患了多發性的腦萎縮,居然沒有痴呆,這也許與他勤於動腦不無關係。他的生活也一直是自理。如今他雖是耄耋之年,仍是那樣細心地關愛著家人,充滿了溫馨浪漫的情懷,他教育孩子如何珍惜與維護雙方的情感與家庭的和睦,他鼓勵自己已四、五十歲的重又結婚的孩子夫妻倆手牽著手地一起去散步,他希望朋友相聚時他們倆人能同時前往參加。兒女們的朋友來了,他總希望把他作為家人的一份子介紹給兒女們的朋友,而他,並不會打擾兒女們與朋友的談話,打過招乎後,他會逕自回到自己的房間。每個星期外出喝早茶是老人最開心的一件事,聽著兒女們講述著各種新鮮事,看著兒孫們歡樂的表情,老人感到快慰。他鼓勵兒媳婦也像他一樣寫詩。當兒子第一次舉辦個人電腦畫展時,他親自到了現場捧場,並親自執筆寫下了對兒子勉勵的話。他的學生們出於關心,叫他寫幾個字就行了,不要累著,可他穩穩地坐下後,用93歲蒼老的手,寫下了兒子成長時的一段往事,那鋼勁有力的字,讓我等後生感嘆莫及。他那勉勵的話語,深切表現了一位老父親對孩子一輩子的關懷與期望。當他看到自己在電腦顯視屏上出現時,驚訝得伸出了手,指著那位老先生,“那不是我嗎?!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