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碑漢刻的文化視野

唐碑漢刻的文化視野

《唐碑漢刻的文化視野》用現代哲學、傳播學、文學、美學等的理論模式和思維方法,多時空、多層次、多視角地探討碑刻文化的特質、功能、內涵、輻射、作用、影響,尤其是它的精神特質在現代的轉化及形式,從而開闢了中國碑刻文化研究的新路徑。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唐碑漢刻的文化視野》是國家“985工程”二期“西安交通大學西部社會文化藝術研究基地”建設項目。中國的碑刻文化既是歷史的記憶,又是新時代的標記。唐碑漢刻是中國古代的特殊產物,是時代精神的必然成果,不僅僅只是一些雕花刻字、風吹雨蝕過的石頭,而是愈老愈健,風韻勝昔,唐碑漢刻的文化品質就是:古代刻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廣泛的存在空間和高度的文化權威:石刻的功能在於述德、銘功、紀事、纂言等等,也只有最值得記載的事功才有可能銘之於碑刻,碑刻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精華和濃縮,所謂“藏之名山,傳之後世”,指的就是這些重要價值或重要精神財富的流傳和繼承。一個社會一旦失去了這些價值,就會失去秩序和規則,失去能夠維繫的基礎。而碑刻就承擔這樣一種維繫的使命。
《唐碑漢刻的文化視野》用現代哲學、傳播學、文學、美學等的理論模式和思維方法,多時空、多層次、多視角地探討碑刻文化的特質、功能、內涵、輻射、作用、影響,尤其是它的精神特質在現代的轉化及形式,從而開闢了中國碑刻文化研究的新路徑。

作者簡介

李慧,女,1960年生,山西晉城人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文藝學、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文學、新聞與傳播學、歷史、文獻等的教學或研究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陝兩省、兩安交通人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7項,主編或參編著作及教材15部,發表學術淪文50餘篇,成果受到學界關注與好評,並多次獲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唐碑漢刻的哲學思考
第二節 唐碑漢刻的文化觀照
第二章 唐碑漢刻的傳播視野
第一節 唐碑漢刻作為文化傳播載體的人文淵源
第二節 唐碑漢刻作為文化傳播載體所含的特質
第三節 唐碑漢刻作為文化傳播載體所需的環境
第四節 碑刻是認知信息與審美信息完美結合的最佳載體
第五節 唐碑漢刻在文化中的價值體認
第六節 唐碑漢刻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生命
第三章 唐碑漢刻的現代哲學視野
第一節 時代與物
第二節 如何通達唐碑漢刻
第三節 唐碑漢刻的存在精髓
第四節 唐碑漢刻的文化品質與時代生命
第五節 唐碑漢刻的藏與顯
第六節 唐碑漢刻作為文化環節 的不可或缺性
第七節 唐碑漢刻從生死到超越
第四章 唐碑漢刻的文學視野
第一節 唐碑漢刻中的變格破體現象
第二節 唐碑漢刻中“以情緯文,以文被質”的文學觀照
第三節 墓志銘與傳記文學
第四節 與時俱進的碑刻文體文風
第五章 唐碑漢刻的美學視野
第一節 石材質的藝術品性與人格比附
第二節 唐碑漢刻是時代文化的集大成形式
第三節 詩書俱妙的題壁與石刻文學藝術
第四節 碑刻的美學視野綜論
第六章 唐碑漢刻的宗教視野
第一節 法像莊嚴的佛教碑刻
第二節 天人合一的道教碑刻
第三節 其他宗教碑刻
第七章 唐碑漢刻的歷史視野
第一節 碑刻的考史正史補史之功
第二節 碑刻對古代經濟的記載
第三節 碑刻對古代商貿的反映
第四節 碑刻對古代科技的反映
第八章 餘論
第一節 作為里程碑的唐碑漢刻的文化召喚和文化慧命
第二節 處於唐碑漢刻的境界
參考書目
參考論文
……

序言

中國的文字是被刻鑄出來的,從遠古的甲骨、商周的青銅到後世的石碑,無不留下了深深的文字刻痕。而刻痕本身的意義就是為了留存,為了記住,為了重溫,為了不朽。因而有資格被刻出來的文字一定具有難忘的價值,讓世界留存它,讓人們記住它,讓後世重溫它,讓它雖時過境遷也照樣永葆不朽。刻痕把歷史事實凝固成讓人刻骨銘心的文化記憶,這些刻痕便以刻骨的樣式熔入在我們的生命體中。它從不歇息地昭示出往復交纏、日新月異的文明軌轍,又把文明軌轍銘刻成生命基因以在人類前赴後繼的生死流轉中生生不息。作為生命基因的文字刻痕隨時隨地都欲喚醒那些被我們遺忘的歲月陳跡,都欲將我們置回年深日久的過去,於是一種情不可抑的滄桑感、一種莫名的復古情懷便油然而生,讓我們始終不能釋然,不能忘記,甚至不能背叛自己的來歷。驀然間,我們會發覺自己是有來歷的,甚至是大有來頭的,也正因為有了對自己來歷的覺悟,我們才能追尋到屬於自我的文化之根。人世代謝,人生無常,但只要尋到了根,則無疑就是尋到了一種超越人生、橫貫人世的大生命。每個個體都不過是大生命中的小細胞,如朝菌不知晦朔,如蟪蛄不知春秋。以小我觀我,則人生一世,電光火石,白駒過隙,俯仰即逝;以大我觀我,則人類不朽,古往今來,青山不改,綠水常流。文化對於時間向來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要么向前瞻望,要么向後回首。而在文化的意義上,向前瞻望容易失卻自我,向後回首容易發現自我。佛家云:進一步苦海無邊,退一步海闊天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