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學創作與觀念嬗變考論

儒家詩教對宋詞創作的影響 “辛派詞人”稱謂的確定與廣泛接受 南宋詞體創作觀念的嬗變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1月1日)
平裝: 217頁
開本: 16
ISBN: 9787010099989
條形碼: 9787010099989
商品尺寸: 23.6 x 16.6 x 2 cm
商品重量: 458 g

內容簡介

唐宋文學研究雖已取得豐碩成果,但仍存在若干問題,或眾說紛紜,或懸而未決。單芳的這本《唐宋文學創作與觀念嬗變考論》在唐代文學中,重點考察了陳子昂、李頎、王維、杜甫有關邊塞詩的創作本事並提出新的意見;對李白、杜甫的相關作品編年、心態歷程及李杜交遊予以具體考證;從巨觀到微觀,論述了敦煌說唱文學的藝術成就。《唐宋文學創作與觀念嬗變考論》在宋代文學中,通過個案剖析與整體觀照相結合的方法,比較兩宋詞創作目的與審美取向的差異,從中透視宋代政治經濟與文學相互作用的關係,較全面地展現出兩宋詞體創作及觀念嬗變的軌跡。這些成果將為唐宋文學研究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鑑。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唐代邊患與邊塞詩創作考述
第一節 陳子昂在北征期間的詩歌創作
一 陳子昂在武周政權時期的兩次從軍
二 北征詩歌的精神風貌及特色
三 北征詩歌創作的得與失
第二節 李頎邊塞詩評價中的若干問題
唐與吐蕃之戰性質考
二 李頎邊塞詩的借古諷今
三 對《古從軍行》評價的異議
第三節 王維涼州詩考論
一 《雙黃鵠歌送別》創作背景考
二 《出塞作》創作背景考
第四節 杜甫《前出塞》與哥舒翰征吐蕃的關係
一 哥舒翰並無出兵西域四鎮事跡
二 《前出塞》實為高仙芝征吐蕃事而發
第二章 李、杜生平與作品風格考述
第一節 李白遊蹤與作品編年
一 李白一出長安與相關作品編年商榷
二 李白二出長安與相關作品編年商榷
第二節 “安史之亂”後杜甫的心路歷程
一 由杜甫詩中所見他與鄭虔的友誼
二 從曲江諸詩看杜甫對唐玄宗的繫念
三 杜甫政治地位與詩風的關係——以贈賈至詩為例
第三節 李、杜交遊與詩歌往來考論
第三章 敦煌文學探微
第一節 敦煌說唱文學的藝術成就
一 敦煌說唱文學的鋪陳藝術
二 敦煌說唱文學的想像藝術
三 敦煌說唱文學的誇張藝術
第二節 《伍子胥變文》與《伍員吹簫》
一 取材視角
二 主題傾向
三 人物形象塑造
四 情節設定
五 表現手法
第四章 宋詞獨特的審美傾向
第一節 晏殊詞在宋代詞壇的經典意義
一 對時光流逝的敏銳感悟與細緻描述
二 以理節情的感傷美
三 以清麗纖巧的詞風表現雍容華貴的氣度
第二節 宋詞服飾意象的深層文化意蘊
一 服飾意象是宋詞審美觀照的感性載體
二 服飾意象是宋詞體現人物身份地位的顯性標誌
三 宋詞服飾意象的內涵擴充與意蘊延伸
四 服飾意象折射出宋詞的生成機制與宋人深層文化心態
第三節 儒家詩教對宋詞創作的影響
第五章 辛棄疾詞學追求與創作個性
第一節 辛棄疾對傳統詞體觀念的革新
一 “不妨舊事從頭記,要寫行藏入笑林”
二 轉益多師,不拘一格
第二節 杜詩在稼軒詞中之接受
一 以詩言志與以詞言志
二 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與悲憤
三 贈友論藝,心慕意許
四 寫景詠物,意接筆隨
第三節 稼軒詞的意緒矛盾與情感衝突
第四節 稼軒農村詞創作考述
第五節 王鵬運對稼軒詞版本的貢獻
第六章 豪放派詞人對詞壇的革新意義
第一節 “辛派詞人”稱謂與詞史地位
一 “稼軒體”稱謂的提出
二 “辛派”稱謂的提出
三 “辛派詞人”稱謂的確定與廣泛接受
第二節 辛派詞人個案解讀
一 方岳《秋崖詞》的愛國精神與“以文為詞”的藝術特色
二 冷越剛勁、情懷跌宕的文天祥詞
第三節 劉克莊反映現實的詞學思想
一 對“本色”詞的肯定
二 “借花卉以發騷人墨客之豪,托閨怨以寓放臣逐子之感”的創作標準
三 以發展變化的眼光對待詞體與創作
第四節 劉辰翁“存江山以不朽”的詞學思想
一 “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的詞體創作追求
二 兼收並蓄、以意為先的詞體觀
第五節 南宋辛派詞人研究歷程
一 以辛棄疾為話語中心的詞論與詞評時期
二 詞分兩派說與辛派特徵的確定
三 整合與全面研究時期
四 對“辛派”的詞史認定
五 對辛派詞學思想及創作風格的評價
第七章 南宋詞體創作觀念的嬗變
第一節 南宋詞壇創作態勢透視
一 重心轉移:從歌唱文學到案頭文學
二 選腔擇調:對傳統詞調的突破和悖離
三 言志抒懷:實用功能的進一步拓展
第二節 南宋豪放派詞人對詞體形式的革新
一 “搏搦義理,劫錄經傳”
二 “古文手段,寓之以詞”
三 詼諧幽默的俗文學色彩
第三節 宋代詞論對儒家詩教的接受
一 牽雅頌之旨,入鄭衛之音的理論導向
二 “溫柔敦厚”的審美旨歸
三 “變風”、“變雅”在南宋詞壇的接受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