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學習經歷
大學學習階段
1987年9月-1992年7月,在清華大學現代套用物理系(現物理系)現代套用物理專業加速器物理及套用學科方向學習,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同時,在清華大學電子系攻讀第二學位,獲得“電子與計算機技術”工學學士第二學位。
博士研究生學習階段
1992年9月-1996年3月,考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碩博連讀。1996年3月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博士學位論文為“用於北京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的多腔熱陰極微波電子槍的研究”,該研究獲1999年中國粒子加速器分會組織的第四屆“希望杯”全國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
工作經歷
1996年4月獲得博士學位後,留校工作。
1996年7月~1998年6月期間,作為訪問學者到德國DESY工作2年。在DESY工作期間,主要進行超導加速結構的最佳化及測量研究,並與J. Sekutowicz, M.Ferrario等合作提出了Superstructure的超導加速結構。
1998年6月回國後,繼續在清華大學從事加速器物理、高亮度注入器、湯姆遜散射X射線源、自由電子雷射、新加速原理與新型加速結構、電子直線加速器關鍵物理及技術、加速器套用等方面的研究。先後任加速器研究室主任、核技術及套用研究所副所長、工程物理系副系主任、工程物理系系主任等職務。
研究方向
加速器物理、高亮度電子注入器、加速結構、新型X射線源、自由電子雷射、低能電子直線加速器及其套用等。
科研工作
負責的主要科研項目:
自然基金主任基金項目,基於湯姆遜散射的X射線源關鍵物理及技術問題研究;
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新型X射線光源關鍵物理及技術問題研究;
973課題,高能量密度物質狀態和物理過程的先進診斷;
橫向課題,HEXTRON-3000加速器系統研製。
教學工作
主講《加速器原理》本科生專業課;
負責組織並參與《核能與核技術概論》本科生課程的講授;
參加蒲以康教授組織的《電漿、雷射與電子束》本科生研討課,負責其中的“電子束”部分;
主講研究生課程《加速器最新進展》。
個人榮譽
1999:中國粒子加速器分會第四屆“希望杯”全國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1: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
1999,2002,2004,2005: 四次獲得 清華大學研究生“良師益友”稱號;
2004: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
2007:北京市總工會授予 “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稱號;
2009:清華大學“學術新人”。
學術兼職
中國粒子加速器學會 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中國粒子加速器學會加速器物理專業組
組長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委員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 委員
《強雷射與粒子束》編委會 委員
未來加速器國際委員會(ICFA)先進新型加速器專業組 成員
哈爾濱工程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學術委員會 副主任,兼職教授
東華理工大學 客座教授
全球華人物理學會加速器學校(OCPA-AS) 教員
清華大學第九屆學術委員會 委員
清華大學 第九屆“核科學與技術”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委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