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
脾胃濕熱,復受風邪,風熱相搏,結於口唇而發。
【治法】散風,清熱,除濕。
【方名】唇風飲。
組成
防風9克,芥穗9克,薄荷6克,連翹12克,焦梔9克,黃芩9克,生石膏9克,白朮9克,白芍6克,當歸9克,滑石9克,苡仁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齊強方。
【治法】散風,清熱,除濕。 【方名】唇風飲。 【出處】齊強方。
脾胃濕熱,復受風邪,風熱相搏,結於口唇而發。
【治法】散風,清熱,除濕。
【方名】唇風飲。
防風9克,芥穗9克,薄荷6克,連翹12克,焦梔9克,黃芩9克,生石膏9克,白朮9克,白芍6克,當歸9克,滑石9克,苡仁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齊強方。
唇疔,病名。系指疔生唇上,症見初起如粟如芥,形小根深,周圍有紅腫根盤,自覺麻木癢痛,伴壯熱煩渴、二便不利。多由脾胃二經火毒上沖所致。
名詞解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病因病機 臨床診斷 辯證論治四物消風飲,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七十三。具有調榮滋血消風的功效。主治赤白游風,滯於血分發赤色者。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唇濕,中醫病名。因脾胃濕熱,復感風邪所致,以唇紅部紅斑脫屑、乾燥皸裂,微感灼痛,脫屑後見鮮紅肉麵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稱為唇濕。
名詞解釋 歷史沿革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發病部位 病因唇風,中醫病名。多因胃經素有濕熱,外感風邪,風熱相搏而起,俗稱“驢嘴風”。多發於下唇,主要症狀是唇部紅腫,疼痛,日久破裂,流水。西醫慢性唇炎、繼發感染性...
名詞解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病因 病機 診查要點《點絳唇·風勁雲濃》出自朱淑真的《斷腸集》。
作品內容 作者介紹蟬退飲是中藥方劑,主治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
蟬退飲介紹 相關文獻 相關處方嘴唇乾裂多發生在秋冬季節,主要原因是秋冬氣候乾燥、風沙大,加上人體維生素B2、維生素A攝入量不足造成的。預防措施為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可...
簡介 防治方法 保護措施 相關配方 注意事項嗚呼!國以民為本,而民失其教,或以亂天下;人以食為養,而飲食失宜,或以害身命。衛國、衛生,理無二致,故聖人疾與戰並慎,而養與教並重也。
前序 後序 飲食譜題辭 水飲類泠聲漸杳雲歔散,風逐凌波影鑒開。清角濃憐晴邂逅,音痕淡啟夢徘徊。
泠風清音音樂廣播劇團簡介 泠風清音正式團員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泠風清音社員權利及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