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焦

唇焦指的是口唇焦乾,多屬脾胃實熱,或見於”秋燥”,或熱病傷津的"內燥"證。

名詞解釋

證名。口唇泛現焦黑色之證。由瘀血、食積、熱病傷津所致。

歷史沿革

《醫學入門·傷寒雜症》:“無寒熱而唇焦者,多因血瘀。”《溫熱經緯》卷四:“唇焦大渴,津液耗傷,清化為宜。”《傷寒溫疫條辨》卷二:“唇燥裂,唇焦色,口臭,鼻孔如煙煤,此胃家實,多有此證急下之。”瘀血者,治宜活血化瘀,用鱉甲煎丸等;胃家實者宜下之,選用承氣湯之類;熱病宜清之,用冬瓜煮湯代茶煎藥,或五汁飲加黃芩等。

病因病機

瘀血、食積、熱病傷津。

臨床診斷

口唇泛現焦黑色之證。臨床多伴見熱證。

辯證論治

瘀血者,治宜活血化瘀,用鱉甲煎丸。

胃家實者宜下之,承氣湯之類。

熱病宜清之,用冬瓜煮湯代茶煎,或五汁飲加黃芩等。

鱉甲煎丸:鱉甲12分(炙),烏扇3分(炮),黃芩3分,柴胡6分,鼠婦3分(熬),乾薑3分,大黃3分,芍藥5分,桂枝3分,葶藶1分(熬),石葦3分(去毛),厚朴3分,牡丹5分(去心),瞿麥2分,紫葳3分,半夏1分,人參1分,(庶蟲)蟲5分(熬),阿膠3分(炙),蜂窠4分(炙),赤硝12分,蜣螂6分(熬),桃仁2分。

大承氣湯:大黃12g厚朴24g 枳實12g芒硝6g

五汁飲加黃芩:梨汁,荸薺汁,藕汁,麥冬汁,鮮蘆根汁,黃芩。

其他療法

刺合谷等穴;耳間放血。

轉歸預後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