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哭劉司戶二首
•其一
離居星歲易 ,失望死生分。
酒瓮凝餘桂 ,書籤冷舊芸 。
江風吹雁急,山木帶蟬曛 。
一叫千回首,天高不為聞。
•其二
有美扶皇運 ,無誰薦直言。
已為秦逐客 ,復作楚冤魂 。
湓浦應分派 ,荊江有會源 。
並將添恨淚,一灑問乾坤。
作品注釋
⑴劉司戶:劉蕡(fén),大中三年(849)秋卒於得陽(今九江市)。這兩首及《哭劉蕡》七律、《哭劉司戶蕡》五律均為同時作。時商隱在長安京兆府暫假參軍。
⑵星歲易:蕡與商隱大中二年正月初在湘陰黃陵晤別,三年秋蕡卒,故說“星歲易”。
⑶桂:桂酒。屈原《九歌·東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漿。”
⑷芸:魚豢《魏略》:“芸香辟紙魚蠢,故藏書台曰芸台。”《新唐書·劉蕡傳》:“令狐楚、牛僧孺節度山南東、西道,皆表幕府,授秘書郎。”芸台為秘書省之通稱。
⑸曛:日色昏黃。
⑹有美:《詩經·國風·鄭風 ·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後常以“有美”指理想人物。此指劉蕡。
⑺秦逐客:《史記 ·秦始皇本紀》:“十年,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秦逐客:謂蕡被貶逐。
⑻楚冤魂:本指投汨羅而死的屈原,此借指劉蕡。
⑼湓浦:即潯陽。派:水的支流。郭璞《江賦》:“流九派乎尋陽。”
⑽荊江:出峽後流經荊州的長江,其與洞庭水匯合處稱荊江口。此似以喻二人在洞庭湖畔之會晤。
創作背景
這組詩是為悼念作者的亡友劉蕡而作。劉蕡,字去華,幽州昌平人。明《春秋》,能言古興亡事,浩然有救世意。大和二年(828)他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在對策中猛烈抨擊宦官亂政,要求“揭國柄以歸於相,持兵柄以歸於將”,在士大夫中引起強烈反響。劉蕡因此遭到宦官忌恨,被黜不取。(見其子劉理墓誌)
劉蕡是和李商隱同時的正直敢言的士人。開成二年(837),令狐楚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劉蕡和李商隱同在幕,兩人大概是這時結識的。大約在會昌元年(841),宦官誣陷劉蕡,貶責為柳州司戶參軍。直到大中元年(847),才從貶所放還。大中二年(848)春初,李商隱由江陵返回桂林鄭亞幕府途中,與自貶所放還的劉蕡相遇,商隱曾作詩相贈。兩人旋即在黃陵(今湖南湘陰縣靠近湘江入洞庭處)分別。第二年秋天,劉蕡客死於潯陽。當時,李商隱正在長安,聽到噩耗後,一連寫了四首詩哭吊。這是其中的兩首。
作品鑑賞
這是一組悼念亡友的詩。劉蕡:唐代寶曆二年進士,善作文,耿介嫉惡,祖籍幽州昌平,就是今天北京市昌平。太和一年參加“賢良方正”科舉考試時,秉筆直書,主張除掉宦官,考官贊善他的策論,但不敢授以官職。後令狐楚、牛僧孺等鎮守地方時,徵召為幕僚從事,授秘書郎。終因宦官誣害,貶為柳州司戶參軍,客死異鄉。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劉蕡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在策文中痛斥宦官專權,引起強烈反響。考官懾於宦官威勢,不敢錄取。後來令狐楚、牛僧孺均曾表蕡幕府,授秘書郎,以師禮待之。而宦官深恨蕡,誣以罪,貶柳州司戶卒。對劉蕡貶謫而冤死,李商隱是極為悲痛的。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公元837年進士及第。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擅長駢文寫作,詩歌成就很高,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過多,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意旨隱晦之病。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被人排擠,一生很不得志,潦倒終生。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有《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