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英國民居式有木架建築結構的,也有磚結構的。木結構的房屋一般將煙囪設在中央,磚結構的房屋一般將煙囪設在兩側,煙囪都明顯而精緻。英國民居式房屋的每一層都有多個房間,它由一個吃飯、起居用的中央大廳,以及廚房、儲藏室、餐具室、閣樓以及日光浴室等組成,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英國民居式房屋的屋頂多為側三角形,比較陡峭,屋檐上極少裝飾。
在南崗區同興街上,新改造的馬家溝河畔現保留幾座老房子,很有特點。這是幾座上世紀初建築的,保存相當完好的英國式的民居。其中一座帶柱式門庭的建築,山牆上半露著深色木構架,標誌著英國式建築的一個明顯特徵。與它平行並列著兩所房子,像一對孿生兄弟相互守望著,它們出於同一張圖紙。這樣對稱的住宅規劃,可以看出當年的房主人具有的古典主義審美情趣。100多年前,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哈爾濱湧進了大量的外國移民。隨之蓋起的民居,大半是俄羅斯式樣,無論是板加泥或者是磚木結構,屋頂喜歡採用一坡頂或雙坡頂的洋鐵蓋。使用這樣的材料,為的是容易清除寒帶屋頂積雪。而英國式的民居則喜歡採用坡度較陡,鋪蓋紅瓦的四坡頂或雙坡頂。這種英國式的建築另一特徵,就是選擇依林傍水的環境,建造帶有鄉村情趣的田園別墅。
同興街上的這對孿生兄弟的英國式民居,在紅瓦鋪蓋的四坡屋頂正中,設有一個老虎窗,形成一個山花,居中是半圓視窗,以此強調了房屋的出入門口。居中的左右雙門設有台階,房門上方是由兩個木質的支托架擎起的雨搭。支托架俗稱牛腿,後來演變成建築的裝飾構件,而在同興街英國民居上,牛腿保持著較原始狀態,如今難得一見。清水紅磚牆立面,簡樸精緻。
它的建築原型,來源於18世紀英國農家茅草屋舍。當新古典主義建築在歐洲風行之後,19世紀初,許多建築師把眼光投向充滿鄉土氣息的農舍,他們認為建築應該回歸到最初、最自然的根源,回歸到最單純、最原始的狀態。由此,摒棄建築上過多的細節,注重房屋與周圍自然環境的完美結合。這種建築美學思潮,是受了浪漫主義的影響,形成了風景如畫主義的建築風格,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花園式建築”。
英國式的建築在中國的出現,是鴉片戰爭後,與英殖民者入侵內地分不開的。這樣的英國式建築,在上海等地較為突出,而哈爾濱還不多見。同興街英國式民居的保留存在,可以看到,哈爾濱的卻是一座包容的城市,還有許多史實等待有識之士去揭秘。
今天,我們之所以重視“民居”這種建築形式,是因為它的規劃、建築的內容以及形態都反映了建築它那個時代的特徵。可以說,不同樣式的民居是哈爾濱城市建設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載體。這種民居的形制雖然不如城市公共建築講究,但是他不受官制建築的束縛,與自然地勢結合的更密切,更人性化,也就更具有豐富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它是城市建築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基於此,保留下來的民居老建築相當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