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HIT),坐落於中國北方冰城哈爾濱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重點大學,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九校聯盟(C9)”、“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主要成員,入選國家首批“111計畫”、“2011計畫”、“千人計畫”、“卓越計畫”,中管副部級建制,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點共建。
哈爾濱工業大學溯源於1920年創辦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建校初衷為培養鐵路工程技術人才;而後歷經“中俄工業大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哈爾濱高等工業學校”等多個階段,學校在1938年1月正式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沿用至今。
截止2015年8月,哈爾濱工業大學擁有哈爾濱本部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三個校區,共有全日制學生31640人,其中本科生16718人、研究生13000人,留學生1922人。
學院簡介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現依託2個一級學科辦學,即 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和 電氣工程學科。
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為 國家重點一級學科,由哈工大最早的名牌專業“精密儀器”和我國最早設立的名牌專業“電磁測量技術”及“自動化儀表與控制技術”、“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等組成,在2013年1月教育部發布的第三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排名第 4;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設立於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該系創辦了全國第一批研究生班,培養出我國第一批儀器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是首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首批博士後流動站、首批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電氣工程學科設立於電氣工程系,其前身是建立於1952年的電機系,是我國高校中建立最早的電機系之一。電氣工程學科為國防重點學科,在2013年1月教育部發布的第三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排名第 6,包括5個二級學科:電機與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和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其中 電機與電器為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被批准為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通過教育部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獲準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哈工大校訓“規格嚴格,功夫到家”源自該專業並一直傳承和發揚。
學院具有一支以知名學者為骨幹,業務精良、作風過硬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其中教授82人,副教授87人 (含工程院士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百千萬人才2人、國家級傑青及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中達學者2人、新世紀人才7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千人計畫專 家2人)。經過全院教職工多年努力,學院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擁有以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代表的各類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7個,建設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門。學院和國內外知名企業與大學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已與美、英、法、俄、日、香港、台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著名大學及企業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與長期的合作關係。
學院注重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創造了多學科交叉的學習條件和環境,所培養的畢業生基礎知識紮實、知識面廣、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工業信息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儀器科學與技術和電氣工程領域具有較高的社會聲譽。
學科設定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現依託2個一級學科辦學,即 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和 電氣工程學科。
電氣工程學科
一、電氣工程系概況
電氣工程系的前身是電機系,建立於1952年,是我國高校中建立最早的電機系之一。電氣工程系設有7個研究所、4個研究室;2個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包括電機、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工業自動化4個方向)和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被批准為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通過教育部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個教學實驗中心,其中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氣自動化與測控實驗中心為工信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面向全校的技術基礎課教研室:電工基礎教研室、電工學教研室、電子學教研室。
電氣工程系現有1個一級學科:電氣工程。一級學科電氣工程包括5個二級學科:電機與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和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其中電機與電器為國家重點二級學科。一級學科電氣工程綜合水平在2012年全國重點學科評估中名列第 6。1998年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獲準博士學位授予權。電氣工程系設有電氣工程博士後流動站,設有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和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博士點和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碩士點。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為1637人,其中本科生1084人,碩士研究生313人,博士研究生240人。非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138人。
電氣工程系現有專任教師140餘人,教授58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青2人,博士生導師54人),副教授43人,講師43人。45歲以下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94.03%。現有國家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教學名師3人、校教學帶頭人9人。
電氣工程系重視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共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9門;近五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十一五”期間出版教材34本,其中“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3本、專著8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3本。
電氣工程系形成了微特電機、電力傳動、電動車電驅動控制技術等特色優勢研究方向,積極發展車輛與艦船推進、汽車計算平台、環境電磁學、綠色能源等新興方向。目前學科擁有電驅動與推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精密微特電機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五年承擔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2項;近五年科研經費累計超過4億元;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7項;SCI、EI、ISTP檢索論文總計688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06項,其中已授權108項。
電氣工程系注重學生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2007年以來獲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國家一等獎13項、二等獎18項,獲省級獎勵105項。2007年獲國家一等獎數量位居全國第三,2009年哈工大獲國家獎總數躋身全國前五名;榮獲ALTERA亞洲創新杯等EDA競賽獎勵17項,其中2011年獲ALTERA亞洲創新設計大賽大陸地區特等獎、海峽兩岸總冠軍。2012年獲國家級科技創新競賽獎項141人次;承辦第七屆全國飛思卡爾智慧型汽車競賽東北賽區賽,並獲優秀組織獎。獲飛思卡爾智慧型車競賽國家一等獎1項、國家二等獎2項、東北賽區一等獎6項,獲2013年飛思卡爾智慧型汽車競賽全國賽、國際賽承辦權;2012年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25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30項;8名教師獲競賽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近60年來,電氣工程系充分發揮高校的社會職能,在微電機和特種電機的設計與控制、電器系統設計、電力電子技術及其套用、電力傳動控制、電力系統自動化、工業自動化和建築電氣等領域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傑出校友李長春、耿兆傑、封錫盛、尚志為其典型代表。他們在航天、國防和國民經濟各條戰線上的表現得到了廣泛讚譽。
哈工大的校訓“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就源於該專業,並為歷代電氣師生傳承和發揚。電氣工程系將繼續秉承哈工大校訓,堅持科學發展,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二、電氣工程系專業介紹
電氣工程系共有2個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立於1952年。該專業一直是哈工大的教學標桿單位,本科教學評估中教學效果、實驗室建設、學生成績、教學管理等方面均為優秀,並得到了教育部專家組的高度讚揚。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設有4個專業方向:電機、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工業自動化。該專業的教師承擔並完成了大量科研和工程項目,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居國內高校前列。在高環境電機與電器、電動汽車技術、電力系統穩定性分析和電網調度、電能品質控制、特種電源和電力傳動等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專業建設中,既注重其傳統內涵—強電為主,要求學生了解發電、輸電、用電的全過程,又與時俱進,引入了先進的信息類課程。使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強弱電並舉,軟硬體結合的知識結構,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領域,目前學生的就業情況在各專業中居於全校前列。畢業生主要到國家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國家機關、高等院校、電氣信息類高新技術企業工作。隨著航天、國防以及電力事業的發展,對該方面人才的需求量正在大幅增加,該專業具有極好的發展前景。
近三年本專業本科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碩士研究生一次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1 ) 電機專業方向
哈工大電機專業成立於50年代,是 國家重點學科、 國防重點學科和 黑龍江省重點學科,是國內同類最早成立的專業之一,在全國同類學科中具有很高的學術聲譽。本專業密切結合航天和國防尖端技術的前沿需求,開展基礎科學與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形成了結合航天、先進裝備等技術背景,以電磁與電子技術、微特電機與控制、電磁驅動與控制為主要特色的專業方向,並取得了以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為標誌的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學科現有共享和兼職院士2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青2人,教授20人,博導14人,具備完善的人才培養和科研開發條件。
本專業方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結合具體科研工作,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實驗條件,很多學生從大二開始就進入實驗室。近年,在本專業教師指導下,學生們在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中共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勵20餘項。
就業去向:主要培養具有寬廣的自然科學基礎和良好的人文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強,能夠在電機及其控制相關領域從事科研開發、工程設計、運行控制、試驗分析、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本專業畢業的大部分畢業生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碩士學位,其他畢業生進入國內各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國企、外企、各大公司、技術開發類企業)以及國家機關等單位。
(2 ) 電器 專業方向
為滿足航天、航空、國防、通信、電力、鐵路等現代工業技術領域對電器技術的需求,本方向以電器、可靠性、計算機、嵌入式系統、現場匯流排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技術為基礎,系統掌握電器原理及控制、工業控制網路、嵌入式系統原理及套用、高壓電器、電力工程及工廠供電、電氣系統可靠性、可程式控制器套用等技術,能夠從事高低壓電器、數位化電器與系統、電子電器裝備可靠性分析、電器可靠性測試、工業控制網路、數位化繼電保護裝備、電能質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設計、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就業去向:大部分畢業生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碩士學位,其他畢業生可到國內各科研院所以及國內外知名企業等單位。
(3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方向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是20世紀50年代初在前蘇聯專家指導下創建的,是我國最早建立該專業的院校之一。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於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0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同年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本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優良的學術傳統和紮實的理論基礎,從創建至今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電力領域專業人才。
就業去向:畢業生可以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讀碩士研究生,也可進入電氣工程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研發和技術支持。有廣泛繼續深造機會和廣闊的就業去向:①大部分畢業生從事電力系統的設計、研發和運行管理工作,這些單位主要有: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其兩大電網公司下屬的各級電力公司;國家五大發電集團、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等;電力設計院、電力規劃院;電力建設公司;各類電力技術專業公司;能源、航空、航天、冶金、有色、石化、船舶、電子、醫藥、機械、建築等大中型企業的供電部門。②可以在電氣設備製造企業、電力自動化設備公司、電力電子類高新技術企業從事技術研發、管理和運營工作;③還可以在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4 )工業自動化 專業方向
工業自動化專業方向前身是創建於1952年的“工業企業電氣化及自動化專業”,是國內創建最早的自動化專業。本專業的研究方向主要有電機驅動新理論及統一電能品質控制、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套用、電力傳動控制系統的理論及套用、交流傳動與伺服系統集成技術、綠色能源開發技術、節能技術、照明電子技術、智慧型機器人與運動控制、信息網路家電及其智慧型控制技術等。
本專業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國家863計畫研究項目,十分注重結合工程項目進行套用基礎研究,服務於國防及國民經濟建設。承擔了多個國防與航天及國民經濟領域的重大課題,在航天工業中工藝電源、電動舵伺服驅動系統、機器人驅動控制系統、電能質量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套用、小衛星相機系統等領域做出了開拓性的工作。
就業去向:本專業所培養的學生適應性強,能從事的專業領域非常廣泛,如電機驅動、電力傳動、工業自動化、檢測技術、電力系統等。本專業重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大部分畢業生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碩士學位,另一部分畢業生可進入國內各科研院所、國企、外企、技術開發類企業。
2.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專業
哈工大於1977年開始培養建築電氣及智慧型化方向本科學生。1997年由我校牽頭10餘所院校共同完成了國家建設部下達的面向21世紀教改項目“樓宇自動化系列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2004年8月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智慧型建築教育與學術研討會集中討論了我校該專業方向的教學計畫,住建部以此作為申辦新專業的基礎。目前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本科專業在國內已有20幾所院校開設與招生,我校是高等學校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目前,智慧型建築自動化研究所全面負責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本科、碩士及博士的培養工作。該研究所現有專職教師12人。編著了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專業六門主幹專業課教材,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被教育部定為“國家十一五重點教材”。本專業教師參加了國家標準《體育建築電氣設計規範》、《會展建築電氣設計規範》及《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的編寫工作,是28個參加制定國家標準的單位中唯一的一所高校。
該專業方向背靠土木建築學科的優勢,利用電氣工程系提供的技術基礎課平台,發揮教師建築自動化的教學、科研專長。本專業為電氣工程學科在土木工程學科中的套用開闢了廣闊的套用領域,同時建築自動化專業與水、暖專業一樣又是土木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配套專業。我校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專業方向社會需求走勢一直看好。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專業按“強電+信息”模式培養人才,培養學生的方向是建築電氣設計、智慧型建築系統集成設計、產品技術創新及國產化、施工管理人員。主要工作單位為國家或省部設計院或大型建築企業。
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專業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寬廣的自然科學基礎和良好的人文素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建築自動化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建築自動化領域從事信息處理、實驗分析、研製開發、工程設計與施工、系統集成及管理工作。
三、電氣工程系師資情況
1.師資情況概況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師資隊伍素質高、責任心強、結構合理。電氣工程系現有專任教師140餘人, 教授58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青2人,博士生導師54人),副教授43人,講師43人。電氣工程系擁有一批治學嚴謹、學術造詣頗深的專家學者:工程院士 梁維燕教授、 陳清泉教授等;建設了一支以國家教 在學科前沿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獲得者程樹康教授,“中達學者”徐殿國教授;還有許多出類拔萃、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長江學者及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立毅教授,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鄭萍教授,“中達學者”崔淑梅教授,“新世紀人才”寇寶泉教授等。
2.知名學者、學術帶頭人介紹
梁維燕
中國工程院院士,電機與電器學科博士導師,哈爾濱動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兼任國家機械工業局三峽裝備辦公室高級顧問,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成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常務理事。研究方向:同步發電的理論與技術,交流勵磁。
陳清泉
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院院士,美國IEEEFellow,英國IEEFellow,香港工程師學會資深會員及前任會長,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亞洲電動車學會主席,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哈工大電磁與電子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電機與電器學科博士導師。研究方向:電機,電力驅動及控制,電力電子,電動車,新能源。
吳建強
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電工電子國家級示範中心主任,哈工大教學帶頭人。中國高校電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黑龍江省電工學研究會理事長;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電子信息科學與電氣信息類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電氣電子教學學報編委會委員;全國信息與電子學科研究生教育委員會信息與電子學科研究生教育書系編委會委員。研究方向:電力電子器件、電路的建模和計算機仿真分析;功率脈衝技術的研究及其套用;特種開關電源的研究及其套用。
程樹康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電磁與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微特電機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磁發射技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微特電機”編委會編委;“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中文版)編委會編委。研究方向:電動車及其相關技術;微特電機及其驅動控制系統;電機與電器反問題;電機與電器的物理場研究。
四、教學、科研及學生科技創新
電氣工程系秉承“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以育人為本,在學校組織的本科教學評價工作中,連續多年名列第一。在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教學質量、教學管理等各方面均走在學校前列,得到了校領導、專家及國內同行的普遍好評。
課程建設成效顯著。現有國家精品課程4門:電子技術基礎、電工學、電路和電工電子實驗系列課程;省級精品課2門:電力電子技術和工業控制網路;校級優秀課程9門:電機學、自動控制理論、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嵌入式系統原理及套用、邏輯與可程式控制、電氣傳動自動控制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檢測與信號處理技術、電磁場。
教材建設成果突出。歷史上有多部全國聞名的教材,如:《電工理論基礎》(俞大光編)、《電工學》(秦曾煌編)、《電路理論基礎》(周長源編)、《自動控制理論》(夏德鈐編)、《微電機原理》(王宗培編)等。《電工學》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印數達1000餘萬冊。“十一五”期間出版教材34本,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13本、專著8部。
教研、科研碩果纍纍。2000年以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16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4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項,“863”計畫19項,國防基礎(預研)16項,省、市攻關項目21項;科研總經費達4億元;發表學術論文1025篇,其中SCI/EI檢索592篇。
實踐教學條件國內領先。本專業下設三個實驗中心,為學生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07年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eelab.hit.edu.cn)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中心實驗室的面積約1800平方米;固定資產約882萬元。實驗中心開放式運行,並充分利用網路進行教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實驗中心(eealab.hit.edu.cn)是工信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下設現代工業控制、電機及其控制、自動控制理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樓宇自動化、羅克韋爾自動化技術實驗室、西門子自動化技術培訓中心、電器等9個實驗室。實驗室面積1318平方米,設備總額約673萬元。學生電子科技創新中心(ee403.hit.edu.cn)現有實驗室面積180m2,35套計算機和電子類實驗儀器,總價值約80萬元。中心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已有2000餘名學生參加了電子競賽和電子類科技創新活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實行導師制,本科生三年級開始進入實驗室,畢業設計實行一年制;有23位教授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開出了創新研修課程,每年可接收120餘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擁有“電工電子國家級示範教學中心”、“大學生電子科技創新實驗中心”、“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創新實驗中心”,為學生科技創新和電子設計競賽提供了先進的軟硬體平台。2007年獲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國家一等獎10項、二等獎18項,獲省級獎勵105項。2007年獲國家一等獎數量位居全國第三,2009年哈工大獲國家獎總數躋身全國前五名;榮獲ALTERA亞洲創新杯等EDA競賽獎勵17項,其中2011年獲ALTERA亞洲創新設計大賽大陸地區特等獎、海峽兩岸總冠軍。2012年獲國家級科技創新競賽獎項141人次;承辦第七屆全國飛思卡爾智慧型汽車競賽東北賽區賽,並獲優秀組織獎。獲飛思卡爾智慧型車競賽國家一等獎1項、國家二等獎2項、東北賽區一等獎6項,獲2013年飛思卡爾智慧型汽車競賽全國賽、國際賽承辦權;2012年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25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30項;8名教師獲競賽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五、學生國際交流及派出項目介紹
1.學院已與英國伯明罕大學、法國里昂國家套用科學研究院、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荷蘭德爾芙特工業大學、日本東京農工大學、日本佐賀大學、韓國慶北大學、愛爾蘭高威國立大學等多所大學建立本科生、研究生聯合培養的合作關係,其中與英國伯明罕大學、法國里昂國家套用科學研究院、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愛爾蘭高威國立大學相關院系已經明確從2010年開始進行本碩博連讀的“英才班”聯合培養計畫,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聯合培養協定正在簽訂中;學院與美、英、法、俄、日、韓、香港、台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著名大學或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與長期的合作關係。學生在哈工大學習2—3年後,所學課程合格、外語成績達到對方學校要求即可赴上述大學學習,修滿規定的學分並達到對方畢業要求可同時獲得哈工大及國外相應的學士學位。
2.哈爾濱工業大學(HIT)與法國特魯瓦工程技術大學(UTT))簽署了雙學位聯合培養協定,合作舉辦教育項目。特魯瓦工程技術大學(UTT)是法國工程技術大學集團(UT)下屬三所大學之一,直接隸屬於法國高等教育科研部,可以頒發工程師文憑的國立大學,學制五年,是法國著名的五年制精英大學。
該項目採取“2+2+2模式”培養方案。第一階段,在哈工大通過大學一、二年級學習;第二階段,在UTT進行為期兩年的專業學習;第三階段,回到哈爾濱工業大學直接進入兩年碩士階段學習,成績合格後可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工學碩士學位和法國工程師文憑。參加該項目的學生在導師同意前提下有免試推薦哈爾濱工業大學工學博士研究生資格。學生在中法兩地學習時,應遵循各自的教學安排和實習計畫,並輔以法語培訓。碩士學位答辯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進行。2011年共有2名學生參加該項目,赴法學習。
3.哈爾濱工業大學(HIT)與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B)簽訂了3+2和短期訪學校際交流協定。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B)屬英國羅素聯校二十所大學成員之一,全球大學排名200左右。始建於1845年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十所大學之一。地處北愛爾蘭,坐落於英國貝爾法斯特市的南部,建築古色古香,環境宜人。該校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已在國際上享有聲譽。全英只有3所大學兩次榮獲英國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女王周年紀念獎,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已獲此殊榮。
該項目採取“3+2模式”培養方案。第一階段,在哈工大通過大學一~三年級學習;第二階段,在女王大學進行為期兩年學習。成績合格者,可獲哈爾濱工業大學工學學士學位,獲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工學碩士學位。
儀器科學與工程學科
一、測控技術與儀器
1.專業介紹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國防重點專業,工信部重點專業和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計畫試點專業,隸屬於信息技術領域的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該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2012年在全國同類學科的評估中名列第四,具有很高的學術聲譽。本專業始終瞄準高科技前沿和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密切結合航天和國防尖端技術的前沿需求,開展科學研究與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形成了以航天、航空、先進裝備與信息裝備製造為背景,以超精密測試技術與裝備、自動化綜合測試與控制主要特色的專業方向。近三年累計科研經費超過4億元。
本專業重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業實驗中心對學生全天開放,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條件。近三年,在國際和全國大學生各類競賽中,獲得國家一等獎3項,二等獎13項,省級一等獎5項。
近三年本專業本科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碩士研究生一次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1)精密光機電技術及儀器方向
為滿足航天、航空、船舶、汽車和信息等現代技術領域和產業對先進裝備和信息裝備的迫切需求,特別是對精密光機電一體化儀器技術與專用精密測試裝備的需求。本方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傳輸、分析處理及套用、精密光機電一體化儀器工程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是電子、光學、精密機械、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多學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術密集型綜合專業方向。
就業去向:該方向的畢業生主要成為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碩士學位的主力軍,另一部分畢業生進入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國企、外企、各大公司、技術開發類企業以及國家機關等事業單位從事研究或管理工作。
2)電子信息技術及儀器方向
為滿足航空、航天、船舶、通信、石化等現代工業技術領域對電子信息及儀器技術的需求,本方向以電子、計算機、信息感知、信息處理等專業理論與技術為基礎,培養掌握信息檢測與處理、測試與控制、試驗與驗證、計算機套用、現代儀器和系統集成等技術,能夠從事感測器(如:物聯網)、電子儀器、電子系統、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統設計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以及從事學術研究的高級研究人才。
就業去向:50%以上的畢業生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碩士學位,其他畢業生主要進入國內知名科研院所、技術開發類企業以及事業單位從事技術研究或管理工作。
2.師資情況介紹
本專業(兩個專業方向)所屬一級學科為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包括兩個二級學科:光電信息技術與儀器工程(原精密儀器及機械)和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師資來源於這兩個二級學科。現有教師106人,教授35人,副教授41人。其中,國家千人計畫、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跨/新世紀人才等高端人才6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1人,省教學名師2人,留學回國人員25人,實驗室教學人員7人,目前,本專業的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和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占45歲以下教師總數的94%,為一支結構合理,年富力強,高學歷的教師隊伍。
3.教學、科研成就
本專業國防特色突出,發展勢頭強勁。本專業不僅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測量控制與儀器工程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而且在儀器科學與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我國的航天和國防事業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本專業已與英、美、俄、德、日等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較密切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係。本專業在精密光機電儀器技術與裝備、大型超大型軍用自動測試系統、、輻射測溫理論與儀器、數位訊號處理理論、仿生測試新理論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已成為超精密光機電儀器裝備和國家大型自動化測試系統的研發基地,研製的多種型號測試設備已裝備部隊,為國防、航天和國家尖端技術領域解決了大量關鍵技術問題。
專業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近五年獲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出版教材16本,其中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2本、專著2部;近三年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863、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10餘項。科研經費連續2年超過2億元。近年發表論文750餘篇,國際SCI論文220餘篇,SCI他引310餘篇次;獲中外發明專利150餘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
近十年本系向國家重要領域輸送博士、碩士1410餘人,其中向航天、國防領域輸送630餘人,占博士、碩士畢業生的45%;160餘人在航天和國防工業部門擔任型號總師和副總師、主任設計師和副主任設計師等;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4人,提名獎2人。
4. 實踐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
本專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為加強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專業不僅設有有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實驗中心,從2004年開始,在學校、國防科委、985項目基金的支持下,還建立多個校內實踐基地,同時與國內外多個知名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及海外實踐基地,為本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中校企合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測控技術與儀器實驗中心成立於2003年,中心由原精密儀器專業實驗室、自動化儀表與控制系統專業實驗室、電磁測量專業實驗室和電子測量專業實驗室合併組建而成。中心總面積300平方米,儀器設備約450多台套,固定資產總值240多萬元。目前該中心下設四個專業實驗室,即:檢測與感測技術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實驗室、過程控制(哈工大—E+H自動化儀表聯合實驗室)實驗室。
中心建立之初主要為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本科生服務,近年來,隨著研究生的招生量的增加,目前中心承擔2門研究實踐課,分別為工業過程檢測與控制實踐課和高速DSP原理、套用及實踐課,另外,中心還承擔了一門國家級精品課(單片機原理及套用)的課程設計任務,以及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系的兩個本科專業學生的生產實習的指導任務。
二、光電信息工程與儀器學科
1.專業介紹
20世紀後期是現代光學和光電技術取得輝煌成就的時代。電子學與光學的結合,產生和建立了光電信息學科,在高新技術領域裡的發展勢頭迅猛,使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20世紀是電子的世紀,21世紀是光子的世紀”;“光電信息是朝陽產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些鼓舞人心的論斷和預言恰當地說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光電信息工程專業的辦學動力和前景。
按著學校服務航天、立足國防、軍民兩用、精英型人才的培養方針,以研究型人才為主,兼顧工程及套用的培養模式,確定了專業培養方向和課程體系。專業以光電信息的產生、感測、採集、傳輸、探測、控制、存儲、處理、顯示和套用為研究對象,使學生既有系統、堅實的光學、電子學與信息處理方面的理論基礎,很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還要有軟硬體設計能力和光機電系統集成能力;畢業後可從事光電感測、測試、成像、存儲與顯示、光電儀器和現代光電信息技術裝備的研究、設計、開發和相關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學生可以選擇以高科技為特點的中外研究部門、中外信息產業公司、通信、製造業、質量控制、儀器儀表、國家安全、科學教育、科技管理部門、體育運動、娛樂……作為自己發揮才能、做出貢獻的舞台。當然更可以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專業的支撐學科和研究生培養機制為此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還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將在航天、航空、國防部門工作,從事光電觀察瞄準、光電監測與預警、光電制導、雷射通信、光電測量、顯示、光電對抗等工作,發揮光電技術在精確打擊中的重要作用,增強我軍的戰鬥力。
追根溯源,本專業的建設具有堅實的根基,同時又緊跟了時代的發展步伐。哈爾濱工業大學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原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成立了精密儀器系,其中計量與檢驗自動化專業以光電機結合為特點,半個世紀以來,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也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優秀的教師隊伍,積累和沉澱了豐富的科研、工程成就和經驗。近年來,以光電信息為特點的企業、公司、研究部門紛紛湧現。國內還建立了多個大規模的光谷。光電信息產業的強勁發展對相應人才的需求猛增,需要大批知識結構新、基礎牢、創新能力強的光電人才,尤其是高層次的科技人才。哈工大順應社會對人才需求和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經教育部批准,較早地設立了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連續幾年新生質量好,入學分數高,學生專業興趣濃,學風好,職業走向好。由於本專業以光電結合、軟體硬體結合、與先進國家同步為特點,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本專業不僅以嚴密而系統的科學理論為基礎,而且具有鮮明的科技前沿性,更有明確的套用背景。在設課上,也充分體現上述三個特點。專業課程設定以信息為主線,光和電為兩大主幹,加上計算機和自動控制等課程,體現了光、電、機、控、計算機相結合的寬基礎、綜合性強的特點。此外還開出雙語課程。學生要學習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接受光電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專業還開闢了校外實習基地:與有實力的公司合作,每年有本科學生到世界一流技術、一流管理的現代化公司上崗實習,將產學研結合、學校與企業界結合,培養出一流的光電信息技術人才。近三年,在國際和全國大學生各類競賽中,獲得國家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省級一等獎2項。
近三年本專業本科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碩士研究生一次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2.師資情況介紹
專業具有一支高水平、優秀的教師隊伍,幾十年來積累和沉澱了豐富的教學、科研、工程方面的成就和經驗。現有教學人員52人,其中教授20人(含博士生導師13人),副教授18人,留學回國人員18人,實驗室教學人員7人。目前,本專業的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和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占45歲以下教師總數的94%,博士率高。既有多位資深的博導,也有中青年主力教師。這支隊伍學術水平高,實力雄厚,作風穩健、基礎紮實、進步快、衝勁大、能創新,能科研、能教學。學科帶頭人是2006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得主;還有多位教授學者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獎勵。
3.教學、科研成就
專業建設始終瞄準高科技前沿和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密切結合航天和國防前沿技術的需求,開展科學研究與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形成了以航天光電信息獲取與實驗技術、精密和超精密測量技術與儀器、光電感測與測量技術為主要特色的科研方向。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近年來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儀器設備開發專項”、“973”、“863”、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00餘項。近5年科研經費超過4億元。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各1項,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21項;申請國際發明專利5項,中國發明專利100餘項,已獲授權75項;SCI、EI、ISTP檢索文章300餘篇。
4.實踐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
專業設有光電信息工程實驗中心,主要開設光電技術類課程實驗。該實驗中心有4個組成部分,基礎光學實驗室、光電信息專業實驗室、研究生實驗平台、三個國際聯合實驗室:包括光學設計實驗室、顯示技術實驗室、微機光電技術實驗室。近三年,實驗中心投入約300萬元的儀器設備用於本專業的教學。實驗中心都對本科生開放。
本科學生經申請可以儘早進入實驗室及科研組,接受電路、光學設計、軟體設計的培訓,參與創新活動,或承擔部分科研任務,這裡是學生理想的課外創新基地。
本專業的科研歷史悠久,有四個研究所,他們都承擔著國家、國防重要的科研課題,水平高,科研經費充足,研究環境好。專業提倡並安排本科學生儘早進入實驗室及科研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儘快培養創新能力、獨立工作和研究能力。
依託這樣的強勢學科與研究所,由於許多研究處於科學技術的前沿,運用了大量的新知識,新技術,科研帶動了專業建設。藉助科研設備、成果、教師的科研思想和創造力、科研成果向教學的轉化,開出了一批內容新的專業課程,不少專業實驗的內容和設備也是科研的結晶,這都使得學生的成長非常受益。
由於科研和工程項目數量大,水平高,為畢業設計提供了題目的來源。本科生畢業設計題目都用“真”題目,在真刀真槍的設計中提高了知識運用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得學生畢業後很快地適應工作環境。
5.校企合作及聯合實驗室
本系不僅建有校內實踐基地,同時與國內外多個知名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及海外實踐基地,為本系兩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本系目前已經建立的聯合實驗室及國家級工程教育中心有:
1).2006年成立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HIT-INSA中法生物醫學圖像聯合研究中心;
2).2007年教育部批准建設“自動測試及儀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2007年“重大儀器技術創新引智基地”入選國家第三批“111計畫”建設;
4).譚久彬教授等與英國牛津大學建立海外學術基地,長期互派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合作;
5).譚久彬教授等與德國PTB(德國聯邦物理研究院)建立海外學術基地,長期互派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合作,並與10餘個世界一流大學與研究機構建立起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係;
6).劉宛予教授等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建立海外學術基地,並且已建立了首個HIT與INSA的生物醫學圖像聯合研究中心,並申請成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海外實驗室(LIA);
7).2010年,分別與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部及航天科技集團衛星總體所建立了“測控技術聯合實驗室”和“衛星測試技術聯合實驗室”;
8).與自動化儀表領域國際著名公司——德國Endress+Hauser公司合作,建立了國際聯合實驗室,目前該公司已通過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審批;2011年,與美國NI公司合作成立了“虛擬儀器聯合實驗室”;
9).2011年,與廣州市風標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共建PROTEUS仿真實驗室和認證培訓中心;
10).與法國南錫第一大學(UniversiteHenriPoincare)、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等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都建立了良好和緊密合作關係。
上述學術研究平台、聯合實驗室、海外學術基地的建設與持續發展,將為本本系兩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更高、更好的條件。
教育教學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學方面秉承本專業俞大光院士提出的“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校訓,堅持教書育人、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明確 “研究型、個性化、精英式、具有國際競爭力和領導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實施“名師、名課、名教材、名實驗”的建設方案,成為國家高水平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現有國家教學團隊1個,國家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精品課4門,省精品課程2門;2006年以來出版教材34本,其中“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3本,國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本。秦曾煌教授主編的《電工學》至今已7次再版發行,累計發行1000餘萬冊,創國內外電氣工程類教材的發行量之最;建成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國家教學成果獎6項,省教學成果獎29項。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20年來培養了大批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學子,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工業信息化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國際合作交流
作為與世界溝通的視窗,學院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為師生構建高水平的教學與研究交流平台,發掘合作機會,拓展國際化培養渠道,實施提升學院國際影響力的活動。目前,學院已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愛爾蘭、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和日本等國家的二十餘所知名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渠道,並在持續推進與英國牛津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英國華威大學和女王大學、法國特魯瓦工程技術大學的國際教育合作。多年來,在不斷加強與國際一流大學相互理解和互信的同時,促進了彼此在多層次和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在學院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外國專家和外籍教師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院採用多種形式,邀請或聘請外國著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同時,圍繞高水平人才培養的需求,學院與30家國際知名企業(如:羅克韋爾、伊頓、西門子、安捷倫、國家儀器和松下等)建立了國際聯合實驗室,聘請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近24人,每年來訪的長短期外國專家50餘人次,通過聘請國際知名學者、暑期外教課程、共建高水平英文課程、重點引智項目、國際科研合作項目等持續不斷的建設,逐步形成了一個重點突出、注重實效、點面結合的外專聘請支持體系,大大增強了我院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實質性合作,對我校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國際學術會議是我院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的一個重要渠道。近年來,我院通過主辦、承辦和參加高水平的國際及雙邊學術會議,使我校師生迅速了解國際前沿學術信息和最新學術成果,促進了學科建設和發展,積極推進高層次學術研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近三年,年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交流人數達百餘人次,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全院共有60多名師生赴海外進行半年以上的留學深造、進修和合作研究,其中一半是青年骨幹教師。
國際教育合作方面,學院通過與海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簽署學生交流和交換協定,與著名企業建立合作與交流關係,以及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學生培養項目、學校及院系的交流合作項目組織學生到海外進行學位教育、聯合培養、交換學習、合作研究、短期交流、暑期實踐、企業實習和參加國際會議等。赴海外交流項目中的一些學生被派往耶魯、斯坦福、牛津、喬治亞理工、麥吉爾和悉尼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為進一步拓寬學生海外教育交流項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學院還接受了大量國際留學生,目前在讀國際留學生人數超過20人,為提升學院的國際影響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科研成果
•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超高解析度反射式立體層析共焦顯微鏡研製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大深徑比微/小孔徑超精密測量技術與裝置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基於定轉子齒槽效應轉矩機理的電動機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多餘物自動檢測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超精密特種形狀測量技術與裝置
•
學院地址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分管工作 |
院長 | 彭喜元 | 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 |
書記兼副院長 | 姜華 | 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負責安全保密工作 |
副院長 | 王立欣 | 分管本科生教學工作 |
副院長 | 劉國棟 | 分管科研工作 |
副院長 | 彭宇 | 分管研究生教學工作,統籌負責國際交流合作工作 |
副院長 | 劉儉 | 分管科研、宣傳、高端人才引進工作 |
副書記 | 李岩松 | 分管學生、工會工作 |
院長助理 | 張千帆 | 分管信息化建設工作 |
院長助理 | 霍炬 | 協助分管本科生教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