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效果圖](/img/9/69b/nBnauM3X4IjMwYzN4IzM0YzN4ITMzYTO0MDNwADMwAzMxAzLyM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定位
【目標定位】工業重鎮、創意名都、文化新城、京俄通衢、森林家園、愉悅樂園
【產業定位】新材料產業基地、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基地、新型裝備製造基地、醫藥產業基地、食品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空間定位】東北亞物流的公路、信息和空中節點,哈爾濱城市副中心,哈爾濱南部門戶
【功能定位】經濟龍頭、開放先鋒、區域引擎、成功經典
【文脈定位】滿族風情、731遺址、工業文明、動漫影視、現代娛樂4發展戰略空間布局新城規劃空間布局為“一橫兩縱,兩片六帶,四湖四水”。一橫兩縱“一橫”即貫穿新城東西的南沙大街景觀大道;“兩縱”即貫穿新城南北的新疆大街和紅旗大街南延新城內路段兩條景觀大道。兩片六帶“兩片”即楔形綠地和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區,以兩片為主形成兩個區域生態綠地;“六帶”即打造沿馬家溝河、何家溝河、運糧河、人工河四條河岸綠帶和京哈高速、哈職高速兩條沿路綠帶。四湖四水“四湖”即天龍湖、興隆湖、民豐湖、人工湖;“四水”即馬家溝河水系、何家溝河水系、運糧河水系、人工河道水系。
功能
![哈南工業新城](/img/f/edf/nBnauM3X4gjNwQzNzgzM0YzN4ITMzYTO0MDNwADMwAzMxAzL4M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主體功能區劃分南部新城主要劃分為三大主體功能區和五個特色產業園區。三大主體功能區現代工業產業聚集區、現代服務產業聚集區、宜居生態產業聚集區五大特色產業園區阿城工業園區、香坊工業園區、五常工業園區、南崗工業園區、雙城工業園區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發展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新型裝備製造、新材料、食品、醫藥、電子信息、現代服務七大產業。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汽車、軌道交通、工程機械、船舶製造、農機等交通運輸設備,形成整機、發動機、底盤、內外飾、機械加工、電子配套於一體的交通運輸設備產業集群。建設國家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汽車火炬特色產業基地、汽車中小企業創業基地。
【新型裝備製造業】重點發展風電、核電、光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設備,以及自動化生產線、小型燃氣輪機、直線電機、醫用設備等設備。
【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鋁鎂合金、航空複合、電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特種、輕型、醫用等高新材料,建設國家鋁鎂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食品產業】重點發展米業、麥業、肉業等農產品深加工,休閒、方便等食品製造業以及茶飲、可樂等軟料製造業。
【醫藥產業】重點發展生物製藥、化學製藥、中成藥。
【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航空電子、汽車電子、電子元器件製造、機電一體化設備、軟體、服務外包等相關領域,採用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全面推進產業信息化,提高工業自動化、智慧型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
【現代服務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突破口,培育以工業設計、工程設計、產品展示和交流等為內容的工業創意產業,以工程總包、工業總部為主的總部經濟,以工業物流、家電物流等為方向的東北亞現代工業物流基地。重點發展動漫、電視、廣播、網際網路、物聯網、移動通訊、出版等新媒體創意產業。建設國家新媒體特色產業基地、國家動漫出版基地、國家國際青少年動漫培訓基地、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國家外包基地城市核心區、國家4D技術公共服務平台,打造國際知名的數字內容生產加工基地。同時,打造工業遺產博物館、“731”遺址申遺等文化產業載體,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基地
規劃
![規劃會議](/img/d/ba6/nBnauM3X4YjMzUDM0czM0YzN4ITMzYTO0MDNwADMwAzMxAzL3M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二是確保新開工項目100個以上,預計總投資350億元,當年計畫投資100億元以上。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新開工項目有:電子競技城項目(計畫總投資40億元)、平南熱電項目(計畫總投資34億元)等。
三是為明年以後準備新開工項目100個以上,包括航空短艙項目、數據中心服務外包產業示範園項目、韓國工業園項目等。
![項目啟動](/img/3/468/nBnauM3XyIDNwgTO4czM0YzN4ITMzYTO0MDNwADMwAzMxAzL3M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此外,在建設新城的過程中還將推進農村城市化改造工作。通過農村住房改造建設,切實改善農民民眾的居住條件,做到在規劃選址、住房結構、設施配套上體現民意。同步推進村屯社區化建設,實行城鄉一體化管理,完善城市化改造配套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農村戶籍制度改革,組織實施農村人口就業、轉業的職業培訓,開展農民就業服務,確保平房區農民有穩定的生存條件和穩固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