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
南和古城別稱“嘉禾城”,民間又俗稱“紗帽城”。南和縣自西漢建縣以來,此處一直為縣治。後周時曾是南和郡郡治,唐武德元年還作為和州州治。北魏時期,南和城周七里,有南、西、北三門,城內多空曠之地,兵匪一來,難以防禦,故元至正年間,縣令尹泰改築為小城,城牆周四里,明正統十四年知縣王淵重建四門。成化二十二年重修,創建石橋。弘治三年知縣門寧重修城樓四座,正德年間重修,城高三丈,池深兩丈有餘,添設城樓、角樓各四座。嘉靖二十七年知縣屈作城垛口易以磚。崇禎十一年兵火後,只留城東樓,十二年知縣謝繼遷重砌為磚城。清代仍幾次加以修葺,民國後逐漸頹毀。解放後拆平,改為環城公路
八景之名
南和古城,平畦綠野,土膏禾茂,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和陽八景”旖旎多姿,美不勝收,蜚聲遐邇,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為之駐足留戀,登臨遊覽,留下了吟詠和陽風物美景的傳世佳句名篇。明清南和縣有和陽八景之說,如下:
筆架聳翠、澧水揚清、鳳池春煙、雞台晚照、梅亭綠蔭、荷沼香風、古剎晴虹、仙壇秋月
南和名勝謠
城北五里鐵打路,城南一座筆架山;
廟裡有河河裡廟,城外套城南和縣;
樹粗九摟十八步,佛爺頭長三尺三;
牌坊上邊摞牌坊,河上摞河真稀罕;
見橋不走廟擋道,走橋不見在下面;
大三百(柏)有一孔,鐵樹開花在廟院;
海市蜃樓瓦礫崗,三皇姑出家白雀庵;
南和名勝唱不盡,唐朝號稱小‘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