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介甫明妃曲·漢宮有佳人

《和王介甫明妃曲》共有兩首,是歐陽修和王安石之詩而作的和詩。該詩是其中之一。《和王介甫明妃曲》是歐陽修平生最得意之作。葉夢得《石林詩話》引其子歐陽棐的話說:“先公(歐陽修)平生未嘗誇大所為文,一日被酒,語棐曰:‘吾詩《廬山高》,今人莫能為,惟李太白能之;《明妃曲》後篇,太白不能為,惟杜子美能之;至於前篇,則子美亦不能為,惟吾能之也’……。”說李白、杜甫不能為,語太矜誇,歐陽修應該不會如此說,但其為歐陽修得意之作,則是事實。葉夢得說:“今閱公詩者,蓋未嘗獨異此三篇。”說其妙處在宋代還未被人看出。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和王介甫明妃曲·漢宮有佳人創作年代:宋代作者:歐陽修作品體裁:古體詩

作品原文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漂泊落誰家?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作品賞析

《和王介甫明妃曲》共有兩首,是歐陽修和王安石之詩而作的和詩。該詩是其中之一。《和王介甫明妃曲》是歐陽修平生最得意之作。葉夢得《石林詩話》引其子歐陽棐的話說:“先公(歐陽修)平生未嘗誇大所為文,一日被酒,語棐曰:‘吾詩《廬山高》,今人莫能為,惟李太白能之;《明妃曲》後篇,太白不能為,惟杜子美能之;至於前篇,則子美亦不能為,惟吾能之也’……。”說李白、杜甫不能為,語太矜誇,歐陽修應該不會如此說,但其為歐陽修得意之作,則是事實。葉夢得接著說:“今閱公詩者,蓋未嘗獨異此三篇。”說其妙處在宋代還未被人看出。詩中“漢宮”四句化用西漢李延年詩歌之意,略敘明妃事實,筆力簡勁。“絕色”兩句,緊承前四句,妙在完全用“重色”的君王的口吻說話;“雖能”兩句轉向責備漢元帝,就事論事,語挾風霜。但這只是為下邊兩句作鋪墊。“耳目”兩句,為全篇警策,宋人說它“切中膏肓”(《詩林廣記》引錢晉齋語),得以廣泛傳誦。詩人說,眼前的美醜尚不能辨,萬里之外的“夷狄”情況何以判斷?又何以能制定製服“夷狄”之策呢?這是極深刻的歷史見解,而又以詩語出之,千古罕見。事實卻不是“制夷狄”而是為“夷狄”所“制”。因而自然引出“漢計誠已拙”這一判語。“漢計誠已拙”語簡意深,是全詩主旨所在。漢代的“和親”與宋代的“歲幣”,同是乞求和平,為計之拙,正復相同。詩中表面上是說漢朝,實際上是說宋朝。妙在一經點出,便立即轉入“女色難自誇”,以接回明妃身上,否則就成了《和親論》而不是《明妃曲》。“明妃去時淚”四句,用淚灑花枝,風起花落,渲染悲劇氣氛,形象生動,但主要用以引起“紅顏”兩句。這兩句要明妃“自嗟”“薄命”,怨而不怒。歐陽修對王安石詩中講的“人生失意無南北”、“漢恩自淺胡自深”等語,也像王回等人一樣,有所誤解,故下此兩句,以使之符合於“溫柔敦厚”的“詩教”。歐陽修、王安石的思想境界之差別,亦於此可見。但解釋時也不能太坐實,像錢晉齋說是“末言非元帝之不知幸於明妃,乃明妃之命薄而不見幸於元帝”,則與篇首“天子初未識”,“耳目所及尚如此”相矛盾,有失於詩人“微而婉”之旨。這一首寫和親政策之“計拙”,借漢言宋,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其間敘事、抒情、議論雜出,轉折跌宕,而自然流暢,形象鮮明,雖以文為詩而不失詩味。葉夢得說歐陽修“矯昆體,以氣格為主”(《石林詩話》),這首詩正是以氣格擅美的。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幼貧而好學。1030年(天聖八年)進士。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因議新法與王安石不合,退居穎州。諡文忠。提倡古文,獎掖後進,為北宋古文運動領袖。散文富陰柔之美,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學韓愈、李白,古體高秀,近體妍雅。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