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圖白

伊斯蘭教的宣教儀式。阿拉伯語音譯,意為“宣講”、“演說”。專指發表宣教演說。穆罕默德於622年遷移麥地那後始定製呼圖白於聚禮日。623年又定製呼圖白於開齋節會禮和宰牲節會禮。

概述

呼圖白(a1—Khutbah)

發表呼圖白的程式是:先上講台(al-Minbar,即敏白爾)坐下,由宣禮員朗誦宣禮詞,之後,起立持杖宣教,復坐,靜默片刻,復起宣教。當時宣教內容主要是伊斯蘭教義,其次是針對社會上的某些實際問題發表的演說。早期呼圖白由四大正統哈里發遵循聖行進行宣教。之後,政教合一的哈里發王朝,在聚禮和會禮日的呼圖白由哈里發主持宣講,內容主要是頌主贊聖,告誡 穆斯林忠職守法,履行善事。哈里發下屬的各地埃米爾、總督皆依此例主持,並在呼圖白中向哈里發祝福。後世界各伊斯蘭國家呼圖白則由卡迪(即宗教法官)、穆夫提(即教法解釋官)和宗教學識淵博的學者主持宣講。

儀式過程

呼圖白一般宣講1次,2次宜講屬聖行。宣諭內容:先頌主德,次頌聖功,再頌群賢美行並祝福哈里發,後告誡眾穆斯林,次頌當代長官善政,講解臣吏戒律。聚禮呼圖白為天命,故置於聚禮前進行;會禮呼圖白為聖行,故置於會禮後進行。後來遜尼派教法學家主張呼圖白宣講《古蘭經》的章節和聖訓選段,或改為宣讀相應的禱詞,不斷補充、豐富,經歷代學者不斷地提煉、歸納、篩選,彙編成冊,名《呼圖白集》,供世界各地穆斯林的伊瑪目、毛拉、阿訇朗誦呼圖白時選用,久之,形成例行的儀式。什葉派的呼圖白則由教法學家、傳道師主持宣讀,內容除宗教勸誡外,常涉及政治形勢和教派、學派鬥爭。

發展

呼圖白包括“臥爾茲(即勸導)“。隨著伊斯蘭教傳播發展,非阿拉伯民族的穆斯林聽不懂阿拉伯文的呼圖白內容,就以自己的民族語言用“臥爾茲”形式彌補或作為呼圖白,講經勸導穆斯林。當前世界各國、各地區由於民族語言等情況的不同,各地的毛拉、阿訇使用的呼圖白版本不同,其內容如贊主、贊聖,祈主護佑和饒恕等有共同之處,亦有其不同之處。伊斯蘭國家的呼圖白由卡迪或穆夫提宣讀。非伊斯蘭國家、地區的呼圖白,則由伊瑪目、毛拉或阿訇宣讀。中國穆斯林則由大清真寺的“海推布”(al-Khatib,即宣講者)主持宣讀,一般清真寺由教長或滿拉(即經堂學生)宣讀,有些地方的阿訇在宣讀呼圖白當中,也有的用當地通用的語言加以解說。中國的阿訇為彌補呼圖白,聚禮和會禮前,都要講“臥爾茲”,已形成定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