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新生兒肺透明膜病(HMD)機械通氣治療中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菌和相應敏感藥物。方法對本院過去3年46例確診為HMD行機械通氣的患兒下呼吸道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用細菌生化編碼微量管法鑑定細菌,紙片擴散法做藥敏試驗。結果46例機械通氣患兒,培養陽性率60.9%(28/46)。機械通氣3天以上培養陽性率100%(18/18)。常見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假單胞菌,它們對常用抗生素耐藥。
相關幫助
呼吸道分泌物產生後,應及時消除。正常情況下,機體的自淨系統可完成上述過程。疾病狀態下,由於分泌量多,性質較粘稠,機體自淨系統無法將其順利排出。呼吸道的通氣阻力會因之增加,可減少肺通氣量,加重呼吸困難,進而出現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在分泌量多,阻塞氣道的情況下,給予患者的一些治療措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患者器官機能會因缺氧而迅速衰退,呼吸道不通暢,即使吸氧也不會解決缺氧問題。此時,如用中樞呼吸興奮劑或其他提高心肺功能的藥物,會使機體興奮性增加,加重缺氧;若患者因煩躁等缺氧症狀需用鎮靜劑,在此情況下,貿然使用也會更加抑制呼吸而造成患者死亡。
因小兒氣管、支氣管平滑肌薄而少,缺少彈力組織支持,軟骨柔弱,細支氣管無軟骨,呼氣時易被壓;同時,因炎症引起的黏膜腫脹和分泌物增加,更加重了氣道阻塞。所以,一定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氣道通暢。
機械通氣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機械通氣患者呼吸道的濕化:
1、蒸氣加濕:
Star2000呼吸機上電熱恆溫蒸氣發生器,定時加入蒸餾水,調節近端氣道溫度32℃~35℃,使吸入氣體濕度達到60%~70%以維持纖毛活動的生理要求。
2、霧化加濕:
呼吸機霧化器中加入生理鹽水20ml+慶大黴素注射液8萬U+糜蛋白酶注射液5mg(視病情而定),利用射流原理形成2~10μm直徑的霧滴隨呼吸進入小氣道,起到稀化痰液、消炎解痙等目的,一般病人每日2次,每次30min。
3、氣管內直接滴註:
我們給每個機械通氣病人每日配製生理鹽水250ml+慶大黴素16萬U+糜蛋白10mg,痰液粘稠患者每30~60min間斷注入2~3ml,一般24h總量不超過250ml。
機械通氣患者適時吸痰的觀察:
神志清醒病人自訴有痰或在床旁聽到痰鳴音,提示大量痰液淤積在上氣道,需立即吸痰。護士每1~2h聽診呼吸音,如聽到痰鳴音或呼吸機氣道峰壓升高,監護儀spo2下降也需要吸痰、霧化吸入、更換體位、翻身,CPT後更應及時吸痰。
機械通氣患者的排痰方法:
1、協助排痰
⑴機械通氣患者每1~2h翻身1次,側臥90度有困難者,可以從仰臥―→左側臥45度―→仰臥―→右側臥45度―→交替翻身,用軟墊維持體位,同時用手掌面呈杯狀叩拍患者兩肺,自下而上,自邊緣到中央,利用手腕的力量,使痰液鬆動,容易排出。
⑵氣管切開咳嗽反射強烈的患者,在翻身叩背後脫開呼吸機,注入2~3ml霧化液,可自行咳出痰液;神志清醒且有咳嗽能力的患者,讓病人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分2~3次即可將痰液排盡。
2 電動吸痰
⑴選擇多側孔可控式透明矽膠吸痰管,內徑約0.3~0.5cm,長度30cm以上。
⑵單人操作吸痰前吸純氧1~2min,雙人操作用簡易呼吸囊在6~8L/min氧流量下膨肺1~2min。
⑶操作者戴無菌手套,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和吸痰用生理鹽水1次1換。
⑷置入吸痰管至最深處,上提1cm再開負壓邊旋轉邊吸引邊退出,吸痰動作宜輕柔,吸引負壓不超過0.01MPa,吸引時間不超過15s。
⑸吸痰間隔予以純氧吸入或呼吸囊膨肺,痰液粘稠者注入2~3ml霧化液再行吸出,欲清除左支氣管內的痰液,可將患者頭儘量左轉,便於吸痰管插入,連續吸痰不超過4次。
⑹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套管採用高容低壓氣囊套管,每24h放氣囊1次,放氣囊前先行氣管內吸引,再行口咽部吸引,放氣囊後換1根吸痰管再吸引氣管內分泌物。
⑺每次吸痰均要先吸氣管內分泌物,再吸口腔及鼻腔分泌物。
⑻吸痰期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有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明顯改變,均要立即停止吸痰。
⑼置入吸痰管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是否順利,避免痰痂形成或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