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周長祥,字子傑,1935年生於江蘇省銅山縣賈汪鎮,現改隸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七歲入私塾,九歲入國小。1948年因家鄉局勢不穩,於是跟隨山東省嶧縣中學南遷,開始流亡生涯,由徐州至瓜州,後南遷到湖南郴縣,1949年從湖南走廣州輾轉來到台灣。1955年在員林實驗中學畢業後,考入當時台灣唯一設有紡織科系的台北工業專科學校。在學期間,學雜費及生活費都由他本人兼任家庭教師及其它兼差的收入開支。1958年結業,第二年台灣高等紡織科考試及格。
1960年服完“預備軍官役”後,進入中本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從練習生做起,學習毛紡織專業技術,從此與紡織業結下不解之緣。1968年同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被聘為總工程師兼副廠長。此時人造纖維加工絲為熱門行業,該公司是從事耐綸絲假捻加工、經緯編針織及針織成衣製造的全程工廠。從建築廠房、安裝機器直到開工生產,全由周長祥負責。後再應友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力邀擔任廠長,從事緯編織及成衣製作的工作。那時正是台灣紡織業高速發展的時期,大小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相繼設立,並常有趕貨通宵加班的情形,周長祥的精神及體力負荷甚重。
1970年,台灣“經濟部工業局”成立。局內設立紡織專業組,周長祥因具有高等考試及格資歷,遂被延攬至該組工作,擔任技士。1983年“工業局”改組,“紡織專業組”改為“民生工業組紡織科”。周長祥升任“科長”,管理眾多家的紡織企業。
科學成就
促進台灣紡織業升級
台灣紡織業自1965年由毛衣編織業開拓外銷,所用原料多為聚丙烯腈紗,部分使用羊毛。開始時聚丙烯腈紗多從日本進口,後來台灣的台塑、新燕廠也能夠生產聚丙烯腈紗了。接著,台灣的針織成衣及梭織成衣業的出口外銷蓬勃發展,所使用原料多為耐綸及聚酯纖維。由於下游紡織產業外銷興旺,所需大量原料仰賴進口緩不濟急,台灣的化纖工業才逐步發展起來。1963年開始生產耐綸絲,次年開始生產聚酯棉,1967年又有聚丙烯腈棉及聚酯棉的大量生產。化學纖維工業的發展,也為紡織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1966年台灣剛成立“紡織工業發展小組”時,棉紡僅有70餘萬錠;至1976年擴充至300餘萬錠,1987年更達420萬錠以上。在這期間,周長祥先在“經濟部工業局”的紡織專業組工作,後又升任“民生工業組紡織科科長”,長期主持台灣紡織工業的管理工作,可以說是竭盡一生的心力貢獻於台灣紡織工業的發展。在這期間,台灣的紡織工業一直是主要創匯工業,化學纖維製造業也在世界占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尤以聚酯纖維最為突出。周長祥功不可沒。
力戰配額設限國
台灣紡織品出口的迅猛發展,也引來了有關國家的“設限”風潮。1961年簽訂國際棉製品短期協定(STA),次年又簽訂國際棉製品長期協定(LTA),周長祥多次赴美國等地參加配額談判。1970年是台灣紡織業發展的關鍵期,周長祥主持台灣紡織業的行業管理,該年開始美國對台灣地區全面實施紡織品配額管制,化纖、棉、麻、絲全都包括在內;其後,歐洲各國相繼跟進,日本也對台灣地區的絲產品設限。這些都對台灣紡織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小的震撼。台灣當局為因應這一形勢,成立了“紡織業外銷拓展委員會(簡稱紡拓會)”,全面掌控紡織品配額,作有效的分配與管理。周長祥積極參與這項工作,努力使紡織產業平順地由下而上發展。正是這些努力,為台灣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賺進了大量外匯。紡織工業成為台灣最主要的創匯產業,維持十餘年不衰。1985年外銷金額為15億美元,1996年增至62 億美元。至今創匯貢獻仍名列前茅。而後紡織品配額卻成為紡織業的保障,這是始料未及的。
此外,周長祥還曾參與國際棉業諮詢委員會(ICAC)的活動,討論國際棉業發展的有關問題。
加強紡織工業研究開發工作
1990年,周長祥從“公務機關”退休,轉入台灣紡織工業研究中心(現改名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任職。剛去時,該中心雖名為紡織研究中心,與紡織相關的機械儀器設備極少,從事研究工作範圍狹窄,加上場地不足,研究開發工作受到限制。周長祥到任後,極力向台灣“經濟部”爭取科技研究項目,取得了足夠經費,在該中心台北縣土城市舊址興建紡織研究大樓,增添紡織業的全程機器設備及檢驗儀器,包括化纖加工機以及紡紗、織布及染整全套設備。從1990年起連續三年爭取到經費達新台幣10億餘元,連同中心的配套投資,總投資20餘億元,還爭取到了場地和建築執照。經過三年努力,先後建成廠房、兩棟七層辦公樓及一棟五層庫房樓。購置機器設備均由周長祥主導,於1994年完成啟用。至此,該中心才成為名副其實的研究發展單位。
激勵後進教誨不倦
周長祥任職“工業局”及紡織中心期間,經常利用閒暇時間到台灣各校紡織科系任教,包括坐落在南台灣的私立崑山工業專科學校,台北縣內的明志工業專科學校、亞東工業專科學校、新埔工業專科學校及台北市的母校——台北工業專科學校(該校現已改制為台北科技大學),任教期間長達20餘年,可謂桃李滿天下,部分學生現已成為企業主或教授。在此期間,還同時出任“標準局”紡織類起草及“審查委員”、“智慧財產局”的科專審查委員、台灣編譯館教科書審查委員等職。
周長祥現已退休多年,但不時仍為紡織界服務及擔任紡織業輔導委員,把畢生精力貢獻給台灣的紡織業。他對台灣紡織業的興衰史了如指掌,不愧為台灣紡織業的一部活字典。
簡歷
1935年2月3日 出生於江蘇省銅山縣
1956年7月 台北工業專科學校(現改為台北科技大學)紡織科畢業
1959年 台灣高等考試紡織工程科及格
1960-1968年 中本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練習生、技助、技佐、副組長
1968-1970年 同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副廠長
1970-1971年 友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廠長、經理
1970年 崑山工業專科學校兼任副教授
1972-1987年 亞東工業專科學校兼任副教授
1980年 明志工業專科學校兼任副教授
1971-1990年 台灣“經濟部工業局”紡織科技士、技正、科長
1990-1996年 台灣紡織工業研究中心經理、總經理特別助理
1977年— 台灣“標準檢驗局”紡織標準起草、審查委員
1989年— 台灣“智慧財產專利局”紡織專利審查委員
1994-1997年 台灣編譯館教科書編審委員
主要論著
1.周長祥.台灣紡織工業年鑑—紡織工業總論.台灣經濟研究所,1986
2.周長祥.台灣紡織工業年鑑—紡織工業總論.台灣經濟研究所,1987
3.周長祥.台灣紡織工業年鑑—紡織工業總論.台灣經濟研究所,1988
4.周長祥.台灣紡織工業年鑑—紡織工業總論.台灣經濟研究所,1989
5.周長祥.重修台灣省通史—紡織工業.台灣,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