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辦事處出納員、分行辦公室幹部。
1979年10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金融研究室副主任、朝陽區辦事處主任。
1983年9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
1984年5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分行行長、黨組書記。
1986年10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組成員。
1988年入西南財經大學學習。
1993年6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組書記。
1995年6月任國務院副秘書長、機關黨組副書記,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主任。
1997年5月兼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1998年4月至2000年2月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周正慶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人物逝世
2018年7月21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黨委書記周正慶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周正慶同志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慰問。
思考與言論
金融風暴思考
2008年10月29日,2008招商證券論壇在北京召開。原中國證監會主席周正慶在會上發表講話。第一個問題是金融風暴引起的思考。從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不能不引起人們深刻的反思。為什麼經常被人宣揚的美國夢成為美國的惡夢?華爾街頃刻間土崩瓦解,為什麼經常宣揚的最嚴格的監管、最有效的市場手段,出現這樣嚴重的金融災難?在耀眼光環的掩蓋下,竟然是監管失靈、內部時空,爾虞我詐、全部透明。世界知名的五大投行,三個垮台,兩個岌岌可危,被迫轉型為傳統的商業銀行。三大評級機構為賺錢竟然違背職業操守,甚至把靈魂出賣給魔鬼。曾幾何時,全國各國引用權威的經濟評論,都是這些公司的專家意見,世界金融市場的信用評級也都被三大評級機構壟斷,人們才發現,這些專家連自己的病都治不了,講別人卻是口若懸河。美國的一些按市場規則運行,有充分自由度的,而且評級得分很高的金融機構,不是破產倒閉,就是被收購兼併,這應該做何解釋呢?事實勝於雄辯,從美國引發的這場金融災難,標誌著美國制度神話的破滅,說明在全球化時代,曾經是美國形成競爭優勢出現了重大的弊端,這也是對西方制度封為終極模式的教育。面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我作為一個老金融工作者,反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如何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實際出發,建立和發展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如何在我們自己的理論和政策的指引下,有選擇地學習借鑑國外的經驗,趨利避害,推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
特色資本市場
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的、有活力的資本市場?周正慶認為,要研究探索中國特色的、有活力的資本市場,應當努力搞清以下幾個認識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提高一個認識、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係。
第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和發展資本市場?要提高認識,首先從這一方面提高我們的認識。我們為什麼要建立和發展資本市場?在中國建立資本市場的初期,曾經經歷過一場爭論。以後又經歷過推倒重來論的爭論,因此很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搞出我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意義,搞清在我國為什麼要發展資本市場,如何建立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有活力的資本市場。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曾經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總之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鑑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展經濟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從我國建立和發展資本市場的實踐當中,我們認識到,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按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於”的標準,什麼是“三個有利於”的標準呢?判斷姓資姓社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來構建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從中國資本市場幾十年的實踐來看,只要組織運營得當,善於趨利避害,它對經濟改革發展的積極作用,我歸納至少有六個方面,時間的關係,我只點個題目。這六個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有利於持續穩定投入長期資金、支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的宏偉目標。中國建立資本市場以來,境內外籌集資本金的總額,累計近3萬億人民幣。
二有利於推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比如說,2006年四家國有銀行先後進行了股份制改革,迅速剝離了不良資產,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難題,建立了現代銀行制度,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本金,合計達人民幣4311億元,資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一舉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沒有這次重大的改革,很難應付此次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有利於推動社會資金配置,四有利於推動商業保險的發展,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提高保險資金的受益率,有利於擴大國際交流,為我國請進來、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從這次金融危機當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實施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資本市場,絕不可照抄照搬國外的模式,一定要發展中國特色的、有活力的資本市場。
對國外的東西,一定要經過消化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尤其是暴露出的種種弊端,要嚴格防範。堅決制止在中國市場上產生和繁衍,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這場金融危機的考驗,中國一定能夠抓住機遇,趨利避害,推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