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
姓姬名昌。黃帝第18代孫,季歷之子。商朝末年為周族首領,商紂王時封為西伯侯,是西周的奠基者。為周族首領50年後病死,終年97歲。
文王少年時參加農業勞動,能關心民間疾苦。任首領後,禮賢下士,寬厚待人,積極發展生產,實行獎罰分明和裕民政策,多方諮詢,廣求賢才,許多有才能的人都投奔於他。商紂王見他的勢力強大,就藉口將他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湯陰縣)。這期間,他潛心研究八卦,演化成64卦,每卦6爻,共384爻。窮探天下之理,成就天下第一部經書《周易》。又發明七弦琴,創作了一首名為《拘幽操》的琴曲。他的臣下用美女、珍寶進獻紂王,使他獲釋。文王見紂王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心討伐商朝,剷除紂王。但他缺少一個統籌全面和文武兼備的人,便著意尋訪。
有—天,他在渭水岸邊,看見—個老人在釣魚。老人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魚鉤離水面有三尺,而老者嘴裡不斷地叨念:“願者上鉤!”他很納悶,在與老人攀談時,方知老人叫姜子牙,又稱姜尚,後人稱姜太公。他竟明天文、知地理,通曉天下形勢,是位難得的文武全才。文王非常高興,就請他乘車一起回都,任為國相。
姜子牙協助文王發展生產,訓練兵馬,使周族勢力更加強大。然後,征討犬戎、密須、黎,最後攻滅崇國(今河南嵩縣北),在西安灃水西岸建都,都名豐邑。文王晚年,已控制了三分之二的國土,為滅商奠定了基礎。此時,文王得了重病,他把兒子姬發叫來,囑咐他三句話:“看見好事,趕緊去做;看見壞事,趕緊避開;時機來了,趕緊抓住。”
文王病故,武王繼承文王事業,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京(今西安西南灃水東岸)。
周朝分西周、東周兩個時期。西周從公元前11世紀至前771年,歷時300餘年,傳1l代,12王。
周文王陵
位於鹹陽市北5公里的周陵鄉崔家村南。陵前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手書“周文王陵”石碑一塊。近年來,一些學者認為周陵應在周原遺址或戶縣附近。
傳說中的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墓在現在陝西省鹹陽市的原坂上。
周文王姬昌,曾被紂王封為西伯侯,在位期間,圖志改革,國勢強盛。周武王姬發是 文王之子,繼承父王滅商的事業,建立了西周王朝。
相傳為周文王周武王的二陵相毗鄰,形狀類似山丘。陵上草木叢生,陵園周圍綠野烘托。陵的前面有一通石碑,是清朝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立的。祭殿里保存著歷代碑石,大多為祭告之文。
歷來人們都把奮發圖強、開基立國的周文王周武王的業績和鹹陽原上那高高聳立的陵冢聯繫在一起,不乏祭奠和瞻仰,並且留下了種種神話般的傳說。
兩周時期的墓室保持了商代以來的形制。戰國時期的陵墓多在墓內填充沙、石、木炭以利防濕,保護墓室。
西周已經存在夫妻合葬。陝西寶雞西周中期的魚伯墓和河南濬縣西周晚期的衛侯墓,都發現了夫妻"異穴合葬"的現象,即夫妻分別葬在兩個相互緊靠的墓穴中。春秋戰國時代,這種異穴合葬的制度更趨普遍。
由於中國古代統治者盛行厚葬,因而大量的勞動人民創造的財富作為隨葬品被埋進了墳墓。兩周時期諸侯王墓的隨葬品仍然延續商代,以各種青銅器為主,包括酒器、樂器、飲食器、兵器、車馬器、工具等,配備成套種類齊全。其中鼎和簋最為重要,其數量、組合是當時貴族身份的標誌。戰國時期隨葬品中漆器等生活用品的比重顯著增加。
人牲和人殉在西周仍然很普遍,西周中期以後殺殉逐漸減少,但直到戰國初期的一些貴族的大墓中仍然大量存在。戰國中期以後這種殘酷的殺殉遭到了人們的反對,殉人減少,並出現了用木俑和陶俑來替代人殉隨葬。秦國在獻公時廢除了人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