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中科院院士、古鳥類專家、古生物學家]

周忠和[中科院院士、古鳥類專家、古生物學家]

周忠和(1965年-),世界知名古鳥類專家,著名古生物學家,孔子鳥化石的發現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與地層學專業。1999年獲美國堪薩斯大學古鳥類學博士學位。200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並當選國際古鳥類與進化學會理事。現任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遼西熱河生物群課題組”負責人。2010年當選美國外籍院士。2012年成為互動百科科學顧問團名譽顧問。

基本信息

簡介

周忠和周忠和

周忠和,男,世界知名古鳥類專家,古生物學家,孔子鳥化石的發現者之一。現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

周忠和1965年生於江蘇省江都市,1999年獲美國堪薩斯大學古鳥類學博士學位。1999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國家科學院在2010年4月27日上午舉行第147屆年會,宣布周忠和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經歷

早年生活

周忠和周忠和

周忠和是個農村出身的窮孩子,從小就在地里玩兒。

周忠和的祖父就是個老實的農民,父親是大隊會計,為家裡謀的唯一“福利”,就是讓家裡人能看上報紙。周忠和每天都會捧著報紙,仔仔細細地看上面的每一篇文章。周忠和身為家裡的長子,每天放學都要幫家裡乾農活、照顧弟妹。即使上大學之後,回家依舊下地挑糞。

之後進入縣重點中學,第一年他考不過縣城裡的孩子,便拚命用功,第二年考試超過了幾乎所有縣城裡的孩子。周忠和不但自己要強,還鼓勵弟弟妹妹們讀好書,考大學。

高中班主任是學水文地質的,當時訂過一本雜誌叫《化石》 ,他曾看過這本雜誌,從中知道了些有關化石的事兒。

聯考的時候意外失手,進入南大地質系的古生物專業

痴迷化石

1982年,進入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逐漸被這門解讀史前生命的學問迷住了。

1985年,進入中科院研究生院地學部,獲古魚類學專業碩士學位。周忠和的起步是古魚類——北票鱘的系統發育,碩士生導師是蘇德造,他覺得這位老先生給他最大的教益,是平和沖淡的心態,“學者應該與世無爭,老老實實地做學問。”

周忠和祝福互動百科成立9周年周忠和祝福互動百科成立9周年
1990年,正做碩士論文的周忠和去遼西找北票鱘化石。一次,他一錘子下去,竟然在劈開的岩石間發現了一種白鱘科魚化石——現代生活著的長江白鱘最早的祖先。野外工作結束後,周忠和依然惦記著那塊白鱘化石出土的地方。到了9月中旬,天氣稍微涼爽了一些,他就一個人又來到了那塊荒涼的小山溝。沒想到,這次在尋尋覓覓了多日後,他竟然從堅硬的泥灰岩里打出了兩塊保存得相當完整的鳥類化石。

這兩塊化石後來經古鳥類專家侯連海研究員鑑定,認為是兩種不同類型的鳥類。其中的一件標本特別完整,保存了整個的頭骨部分,因而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已知的白堊紀早期地層中最為完整的鳥類化石。這兩個鳥化石的意外發現,改變了周忠和的整個學術生涯。在隨後的兩年里,由周忠和與他的同事、老師們一起組成的發掘隊,又從同一地點採集到將近20件化石,其中至少有5件標本保存了頭骨的成分

1995年,他去美國堪薩斯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從事古鳥類學研究。

1999年,他拿到博士學位,通過中科院“百人計畫”,回國挑起了遼西熱河生物群研究課題組負責人的擔子,回到了這片令他魂牽夢縈的土地。

此後,他領導的課題組逐步聚集起了一群優秀的年輕學者,如被國外媒體譽為“最有前途的新一代古生物學家之一”的徐星,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有關“二連巨盜龍”的系列研究成果被《科學》雜誌評為2007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

2000年當選國際古鳥類與進化學會理事。

2010年8月,周忠和就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

2011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研究

學術

周忠和周忠和

周忠和剛去美國讀書的時候,曾經和美國的導師為一個小的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周忠和早年合作的一些美國同行有些已經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但因為他們關於鳥類起源的看法不同,周忠和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和他們的想法不一致。

同一個課題,拿了兩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十分少見。周忠和第一次拿獎,是因為熱河生物群鳥類化石的發現,而第二次則是因為更多深入擴展的工作。

科普

1998年,在觀察鳥類骨骼標本和有關文獻時,周忠和偶然發現鳥類腳趾的相對長短和鳥類生活的習性很有關係。當時,他靈光一閃,就想把這一現象套用到化石鳥類研究中。這樣,關於始祖鳥和其它早期鳥類生活習性的爭論也許就容易得到解決。

經過和導師及同事們的討論,他寫信給霍普森教授,告知他自己也在做的工作。霍普森教授同樣也大吃一驚,但他鼓勵周忠和繼續準備報告,不要受他的報告影響。事實上,等到他們各自在該年的年會上報告時,他們都發現,這期間又各自有了幾乎相同的新發現。

1999年2月,在美國耶魯大學的一場國際學術會議上,霍普森教授和周忠和分別做了會議特邀報告。更巧合的是,他們在使用的研究方法上,這次又十分的相似。而周忠和的報告在前,霍普森教授的報告在後。

野外考察

周忠和在日本與國際同行一起發掘化石周忠和在日本與國際同行一起發掘化石

做古生物研究經常跑野外,風餐露宿。周忠和和課題組成員們,每周都要打籃球、羽毛球、桌球。他調侃說,做這行研究最大的好處就是,必須時刻提醒自己鍛鍊身體,保持良好的體力和健康。

1990年夏天,周忠和獨自一人來到遼西野外發掘魚類化石,住在一個叫波羅赤的小鎮上。他僱請了鄰居王鳳學協助他在離小鎮約3公里的一個小山溝採集化石。就在那裡,他經歷了一次不同尋常的“死裡逃生”。

個人成就

周忠和恐龍時代新鳥類化石

周忠和主要研究方向為中生代鳥類、相關地層學以及熱河生物群的綜合研究。他曾發現、並命名發表了若干中生代鳥類化石,是最早從事遼寧早期鳥類化石研究的學者之一。

和同事一起提出了一些支持鳥類恐龍起源學說以及鳥類飛行樹棲起源假說的新證據;研究了早期鳥類的系統演化、生態分異、食性分化等理論問題,豐富了人們對早期鳥類的認識;還通過對熱河生物群的綜合研究,提出了熱河生物群是若干生物進化搖籃的假說。

現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和一項科技項目的子項目的負責人。在“Nature”和“Science”等國內外SCI刊物已發表論文28篇。

榮譽

1995年 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二等獎;

2000年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0年 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2年 被中國科學院評為“優秀百人計畫”。

2003年 被中組部等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

2010年 周忠和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