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上古封建社會時代,通常是滅其國而不絕其封,故往往在軍事勝利後並不斷絕該國的繼嗣,而是另立新君或者遷望它地,而使其祖宗得以血食祭祀。
秦始皇統一後,停止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後雖然對古代朝代設定祭祀,但並沒有封地建立宗廟。到了漢武帝時代,因為獨尊儒術,儒家思想的“興滅國繼絕世”得以有限推行,於是在元鼎四年(前113年)封周朝之後姬嘉為周子南君,以祭祀周朝先君。《史記·孝武本紀》載:“禮畢,天子遂至滎陽而還。過雒陽,下詔曰:‘三代邈絕,遠矣難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
這種制度在後來通稱封“二王三恪”之後。
姓氏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子南君為衛國國君之後,為子南氏。祖先是衛靈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後來賴魏國之力篡奪國君之位。雖然另有學者不同意姬嘉為衛國之後,但從他的封號以及東漢時的冊封看來,姬嘉為衛國之後是很明顯的。當時冊封姬武為衛公,而冊封孔子之後孔安為宋公,孔子是出自宋國的子姓。
衛國到衛君角時,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被滅為家人,世系遂斷絕,子孫後代已不清楚先秦時代姓與氏的區別,而以為女性取名的“姓”當作男性使用的“氏”,姓姬氏。故如果依照先秦制度,周子南君的國姓當為姬姓子南氏,而依照秦漢以后姓氏合流之後的習慣,姓氏則為姬姓,姬氏後來的姓與氏是同義詞,可以互通,而先秦則很嚴格。
沿革
周子南君:元鼎四年(前113年)十一月丁卯,姬嘉以周后被封為周子南君,三千戶,地在潁川郡周承休縣,三十里,地位相當於列侯。《史記·周本紀》:“漢興九十有餘載,天子將封泰山,東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後嘉三十里地,號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其孫姬當於地節三年(前67年),因指使家奴殺家丞,被棄市,封國被撤消。
周承休侯:元康元年(前65年)三月丙戌,姬當的弟弟姬延年封為周子南君,初元五年(前44年)正月,改封號為周承休侯,位在諸侯王之下,並受賜諡號。
周承休公:姬延年的曾孫姬黨為周承休侯時,綏和元年爵位升格為周承休公,封地滿百里,
鄭公:元始四年,改為鄭公
章牟公:王莽篡位後,改為章牟公(《外戚恩澤侯表》作章牟公,《王莽傳》作 章平公)
周承休公:建武二年(26年),東漢王朝建立後,又被改為周承休公。
衛公:建武十三年(37年),改為衛公,位在宋公下,褒聖侯上。
衛侯:西晉泰始三年,降爵為侯
之後一直延續到魏晉,大約在永嘉之亂後被滅國,東晉成帝曾經詔求衛公之後續封,但是詳情已經不得而知。
封地
《漢書外戚恩澤侯表》說,周子南君的封地在長社,當時屬於潁川郡(今臨汝縣東北)
漢光武帝時改封為衛公,封地改在衛國故地的東郡觀縣(今河南省濮陽清豐縣附近)
先世
為王者
周太王
周王季
周文王
為封君者
衛康叔,姬封
衛康伯,又稱衛牟伯
衛考伯
衛嗣伯
衛疌伯,《世本》作衛摯伯
衛靖伯
衛貞伯,《系本》作衛箕伯
衛頃侯
衛厘侯
衛武公,姬和
衛莊公,姬揚
衛宣公,姬晉
衛昭伯,姬頑
衛文公,姬毀
衛成公,姬鄭
衛穆公,姬遫
衛定公,姬臧
衛獻公,姬衎
衛襄公,姬惡
衛靈公
為卿士者
公子郢,字子南
子南彌牟
子南固
為國君者
子南勁,衛平侯,前343年魏惠王強行廢除衛成侯改立子南勁為衛國君主
衛嗣君
衛懷君
衛元君,衛懷君之弟
衛君角
姬嘉為衛君角孫輩或曾孫輩
世系
爵位 | 諡號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周子南君 | 姬嘉 | 前113年-前107年 | |
周子南君 | 姬置 | 前107年-前87年 | |
周子南君 | 姬當 | 前83年-前67年 | |
周子南君 | 姬延年 | 前65年-前44年 | |
周承休侯 | 考侯 | 姬延年 | 前44年-前36年 |
周承休侯 | 質侯 | 姬安 | 前36年-前23年 |
周承休侯 | 厘侯 | 姬世 | 前23年-前15年 |
周承休侯 | 姬黨 | 前15年-前8年 | |
周承休公 | 姬黨 | 前8年-4年 | |
鄭公 | 姬黨 | 4年-8年 | |
章牟 公 | 姬黨 | 8年-14年 | |
章牟公 | 姬常 | 14年-26年 | |
周承休公 | 姬常 | 26年-29年 | |
周承休公 | 姬武 | 29年-37年 | |
衛公 | 姬武 | 37年-?年 | |
衛公 | 姬署 | ?年—267年 | |
衛侯 | 姬署 | 267年—271年 | |
衛侯 | ?—永嘉之亂後 | ||
衛公 | 晉成帝時 | ||
其後世系不詳。司馬氏篡奪曹氏建立晉朝後,尚有衛公姬署,薨於泰始七年。東晉曾經詔求衛公、宋公之後。
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