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烈

周克烈 男,壯族,1933年11月,筆名周伯武,廣西隆安人。中共黨員。1966年畢業於廣西師範大學中文專業。曾任中學語文教師,教育局教學研究室中學組語文教研員及教研組組長,教師進修學校教導主任,高級講師。併兼任縣教師函授部語文教師、縣職工業餘學校文化教員、北京師範大學《學作文報》特約通訊員,重慶《學語文》雜誌社宣傳部《經紀人》。

基本信息

第一階段

在中學任語文教師期間,積極探索和推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練為主線的“三主”教學法,先後為全縣語文教師上公開課、示範課、對比課30多次,對全縣中國小語文教學改革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使全縣語文教學質量有顯著的提高,合格率由原來的25%提高到85%。

第二階段

在教師進修學校任職期間,主講教育學、心理學、師德課,積極提倡愛生教育活動,認為愛生是提高學生認識眾多因素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教師的愛影響學生對某學科的學習態度,教師的愛影響教學效果,教師的愛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發展,強調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揚教學民主,因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全縣的人學率、鞏固率及合格率,並撰寫《愛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的論文供縣教育行政部門參考研究決策,該論文獲地市級教師進修學校管理論文比賽優秀獎。

第三階段

在主管國小教師學歷補償培訓工作期間,積極推行遠距離教育,也就是遙空教育、遙授教育運用現代化教學,通過各種教育媒體,把教學材料輸送到學習者手中,它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深受時間和空間局限的弊病,從而成為全縣性的“空中教育”、“永久性教育”,實現了隨機性與延長性的教育,學員可以在工作單位、家庭或者工地上接受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教學內容播出之後無法及時收聽的,也可以通過錄音,錄像,文字材料等加以補習,“教時”並非是“學時”,“學時”並非是“教時”,從而加速了全縣教師培訓工作,使全縣提前13年完成國小教師學歷補償培訓。並撰寫《淺談全縣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的發展趨勢》的論文供縣領導參考決策,該論文獲地市級教師進修學校管理論文比賽優秀獎,

作品榮譽

參加工作以來,先後撰寫論文和調查報告有:《隆安縣中學生政治思想工作調查報告》、《關於農村中小校教育體制改革問題的調查報告》經教育廳審閱認為有研究價值報送中央教委。《因地制宜、植樹造林、以林促教》被《當代教育》廣西卷錄用;《隆安縣國小考試改革試嘗》被廣西教育刊錄,先後撰寫論文和調查報告30多篇,1956年榮獲廣西區評為廣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參加工作以來,獲縣、地、省(區)以上授予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模範教師榮譽者17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