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星
1996年3月,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將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觀測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6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周光召星”。這是紫金山天文台用當代知名人 士的名字命名的第10顆小行星。3462號的小行星當時被發現時,距地球約1065億公里,相當於在2000公里外搜尋一個排球大小的物體。該小行星經國際上四個天文台站在五個不同年份多次觀測證實。現該小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為3.68億 公里,以每天165萬公里的速度沿軌道高速運行,繞太陽一周需要3.84年人物簡介
周光召1929年5月出生於長沙。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科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中共中央委員,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粒子物理學家。他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研製的功臣,“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2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院院士。
生平簡介
1946年至51年在清華大學先修班、物理系物理專業學習。1951年畢業後轉入北京大學研究院。1954年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1954年8月參加工作,任北京大學物理系講師。1957年至1960年任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中級研究員。1961年至1964年任核工業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論部副主任,核武器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九局總工程師,第二機械工業部九院研究所所長。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中科院院士)。1982年後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84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87年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1988年任“陳嘉庚基金會”理事長。1991年5月當選為第四屆中國科協副主席。1992年4月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1993年8月任中國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主任並當選為國際純粹與套用物理聯合會副主席。1995年至1999年1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6年5月當選為第五屆中國科協主席。1996年6月在第八次院士大會上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還曾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中方委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太平洋科學協會主席兼理事會主席,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國際粒子和場學會委員,國際物理學聯合會副主席,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協會名譽主席。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001年6月當選為第六屆中國科協主席。2006年5月被授予中國科協名譽主席職務。
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鏇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是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參加領導了爆炸物理、幅射流力學、高溫高壓物理、計算力學等研究工作。在中國第一顆核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中作出貢獻。
榮譽
195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與合作者一起,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994年3月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義大利共和國爵士勳章”,同月被授予蒙古科學院外藉院士稱號和榮譽證書。1994年8月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中國傑出科學家”獎。1994年10月被授予羅馬尼亞科學院外藉院士榮譽稱號。1994年11月被聘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先後被美國科學院、第三世界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保加利亞科學院、歐洲科學院、蒙古科學院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1995年1月11日被香港大學授予科學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10月29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湖南周光召科學技術基金會在長沙成立。1996年3月,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觀測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26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周光召星”。1998年12月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