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閒話

周作人閒話

《周作人閒話》是2010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周作人閒話周作人閒話
今年冬天特別的多雨,因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傾盆的下,只是蜘蛛絲似的一縷縷的灑下來。雨雖然細得望去都看不見,天色卻非常陰沉,使人十分氣悶。在這樣的時候,常引起一種空想,覺得如在江村小屋裡,靠玻璃窗,烘著白炭火缽,喝清茶,同友人談閒話,那是頗愉快的事。

目錄

雨天的書
自序
苦雨
鳥聲
日記與尺牘
若子的病
唁辭
懷舊
懷舊之二
學校生活的一葉
初戀
娛園
故鄉的野菜
北京的茶食
喝茶
蒼蠅
生活之藝術
我們的敵人
十字街頭的塔
上下身
藹理斯的話
笠翁與兼好法師
狗抓地毯
與友人論性道德書
與友人論懷鄉書
無謂之感慨
日本的人情美
我的復古的經驗
元旦試筆
沉默
山中雜信
濟南道中
濟南道中之二
濟南道中之三
文法之趣味
科學小說
苦茶隨筆
關於苦茶
古董小記
東京散策記
科學小品
《現代散文選》序
廠甸
志摩紀念
半農紀念
關於命運
關於寫文章
苦竹雜記
冬天的蠅
談金聖歎
讀禁書
笠翁與隨園
情書寫法
談油炸鬼
畏天憫人
人廁讀書
日本的衣食住
常識
責任
談文
北平的春天
買墨小記
自己的文章
自己的園地
自己的園地
國粹與歐化
詩的效用
論小詩
文藝上的異物
情詩
神話與傳說
阿麗思漫遊奇境記
沉淪
法勃耳昆蟲記
兒童劇
……

序言

今年冬天特別的多雨,因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傾盆的下,只是蜘蛛絲似的一縷縷的灑下來。雨雖然細得望去都看不見,天色卻非常陰沉,使人十分氣悶。在這樣的時候,常引起一種空想,覺得如在江村小屋裡,靠玻璃窗,烘著白炭火缽,喝清茶,同友人談閒話,那是頗愉快的事。不過這些空想當然沒有實現的希望,再看天色,也就愈覺得陰沉。想要做點正經的工作,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氣的燒酒,一點味道都沒有,只好隨便寫一兩行,並無別的意思,聊以對付這雨天的氣悶光陰罷了。
冬雨是不常有的,日後不晴也將變成雪霰了。但是在晴雪明朗的時候,人們的心裡也會有雨天,而且陰沉的期間或者更長久些,因此我這雨天的隨筆也就常有續寫的機會了。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五日,在北京。

文摘

木屐也是我所喜歡著的,我覺得比廣東用皮條絡住腳背的還要好,因為這似乎更著力可以走路。黃君說必兩指間夾持用力乃能行,這大約是沒有穿慣,或者因中國男子多裹腳,腳指互疊不能銜梁,,銜亦無力,所以覺得不容易,其實是套著自然著力,用不著什麼夾持的。去年夏間我往東京去,特地到大震災時沒有毀壞的本鄉去寄寓,晚上穿了和服木屐,曳杖,往帝國大學前面一帶去散步,看看舊書店和地攤,很是自在,若是穿著洋服就覺得拘束,特別是那么大熱天。不過我們所能穿的也只是普通的“下馱”,即所謂反凹字形狀的一種,此外名稱“日和下馱”底作丌字形而不很高者從前學生時代也曾穿過,至於那兩齒甚高的“足馱”那就不敢請教了。在民國以前,東京的道路不很好,也頗有雨天變醬缸之概,足馱是雨具中的要品,現代卻可以不需,不穿皮鞋的人只要有日和下馱就可應付,而且在實際上連這也少見了。《雜事詩》注關於食物說的最少,其一云:“多食生冷,喜食魚,聶而切之,便下箸矣,火熟之物亦喜寒食。尋常茶飯,蘿蔔竹筍而外,無長物也。近仿歐羅巴食法,或用牛羊。”又云:“白天武四年因浮屠教禁食獸肉,非餌病不許食。賣獸肉者隱其名曰藥食,復曰山鯨。所懸望子,畫牡丹者豕肉也,畫丹楓落葉者鹿肉也。”講到日本的食物,第一感到驚奇的事的確是獸肉的稀少。二十多年前我還在三田地方看見過山鯨(這是野豬的別號)的招牌,畫牡丹楓葉的卻已不見。雖然近時仿歐羅巴法,但肉食不能說很盛,不過已不如從前以獸肉為穢物禁而不食,肉店也在“江都八百八街”到處開著罷了。平常鳥獸的肉只是豬牛與雞,羊肉簡直沒處買,鵝鴨也極不常見。平民的下飯的菜到現在仍舊還是蔬菜以及魚介。中國學生初到日本,吃到日本飯菜那么清淡,枯槁,沒有油水,一定大驚大恨,特別是在下宿或分租房間的地方。這是大可原諒的,但是我自己卻不以為苦,還覺得這有別一種風趣。吾鄉窮苦,人民努力日吃三頓飯,唯以醃菜臭豆腐螺螄為菜,故不怕鹹與臭,亦不嗜油若命,到日本去吃無論什麼都不大成問題。有些東西可以與故鄉的什麼相比,有些又即是中國某處的什麼,這樣一想就很有意思。如味噌汁與乾菜湯,金山寺味噌與豆板醬,福神漬與醬咯噠,牛蒡獨活與蘆筍,鹽鮭與勒鯗,皆相似的食物也。又如大德寺納豆即鹹豆豉,澤庵漬即福建的黃土蘿蔔,蒟蒻即四川的黑豆腐,刺身即廣東的魚生,壽司(《雜事詩》作壽志)即古昔的魚蚱,其製法見於《齊民要術》,此其間又含有文化交通的歷史,不但可吃,也更可思索。家庭宴集自較豐盛,但其清淡則如故,亦仍以菜蔬魚介為主,雞豚在所不廢,唯多用其瘦者,故亦不油膩也。近時社會上亦流行中國及西洋菜,試食之則並不佳,即有名大店亦如此,蓋以日東手法調理西餐(日本昔時亦稱中國為西方)難得恰好,唯在赤坂一家雲“茜”者吃中餐極佳,其廚師乃來自北平雲。日本食物之又一特色為冷,確如《雜事詩》注所言。下宿供膳尚用熱飯,人家則大抵只煮早飯,家人之為官吏教員公司職員工匠學生者皆裹飯而出,名曰“便當”,匣中盛飯,別一格盛菜,上者有魚,否則梅乾一二而已。傍晚歸來,再煮晚飯,但中人以下之家便吃早晨所余,冬夜苦寒,乃以熱苦茶淘之。中國人慣食火熱的東西,有海軍同學昔日為京官,吃飯恨不熱,取飯鍋置坐右,由鍋到碗,由碗到口,迅疾如暴風雨,乃始快意,此固是極端,卻亦是一好例。總之對於食物中國大概喜熱惡冷,所以留學生看了“便當”恐怕無不頭痛的。不過我覺得這也很好,不但是故鄉有吃“冷飯頭”的習慣,說得迂腐一點,也是人生的一點小訓練。希望人人都有“吐斯”當晚點心,人人都有小汽車坐,固然是久遠的理想,但在目前似乎刻苦的訓練也是必要。日本因其工商業之發展,都會文化漸以增進,享受方面也自然提高。不過這只是表面的一部分,普通的生活還是很刻苦,此不必一定是吃冷飯,然亦不妨說是其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