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資料
姓名:周以栗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湖南長沙
出生年月:1897年
犧牲日期:1934年
人物簡介
周以栗,我黨早期革命活動家之一 。革命烈士。“五卅”運動發生後,周以栗領導了長沙市的罷工、罷市、罷課和示威遊行。參與組織領導了轟轟烈烈的湖南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後,周以栗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1928年4月15日,周以栗在開封被捕,經黨組織營救,周以栗獲釋出獄。出獄後,周以栗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事部長,1930年9月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同年10月任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二次反“圍剿”鬥爭。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周以栗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並擔任臨時中央政府內務人民委員。同時,他還兼任紅軍總前委組織部長,紅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主筆等職。
人物歷程
周以栗出生於一個修鞋工人之家。幼年勤奮好學。後得老師資助,考入長沙縣立師範學校。畢業後,先後到長沙縣立第一一高小、長沙市周南女校任教。著有《國語拼音》一書。曾在周南女校等當教師。期間,周以栗認識了徐特立、何叔衡等,並通過他們認識了毛澤東,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期間,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活動。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春,調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中共黨團書記,負責統戰工作。還被推選為青滬慘案湖南雪恥會領導成員,與田波揚等發動罷課、罷工、罷市和對英、日帝國主義實行經濟絕交的鬥爭。
1926年3月,參與組建湖南人民臨時委員會,從事推翻軍閥趙恆惕政權的鬥爭。曾作為湖南代表,出席國民黨中央與各省代表聯席會議。同年8月,在國民黨湖南省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黨部執行委員和青年部長。12月,在湖南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上,被推舉為大會顧問,並當選為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
1927年春,赴武昌籌辦湘鄂贛三省農運講習所。三省農運講習所擴大為中央農運講習所後,擔任教務主任。大革命失敗後,調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隨即奔赴豫南,指導特委,發動民眾,恢復農民協會,實行土地改革和開展武裝鬥爭。1928年春,與省委其他負責同志一起被捕,被關押於省軍法處開封第一監獄。在獄中團結難友,開展絕食鬥爭。1929年11月6日,經黨組織多方營救,獲釋出獄。
1931年2月,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代理主任。4月,被增補為蘇區中央局委員,並被任命為中共閩贛邊區工作委員會書記。同年夏,調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先後參與指揮中央蘇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鬥。11月,在全國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中華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和內務人民委員。12月,任中華蘇維埃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主筆。中國共產黨六屆四中全會後,同王明為首的“左”傾錯誤領導者所鼓吹的“山溝里沒有馬克思主義”的謬論進行過多次針鋒相對的鬥爭,雖屢遭打擊,卻從未屈服。1932年初,因肺病復發大量咯血,到福建汀洲醫院治療。
人物貢獻
1931年11月7日,紅中社(新華社的前身)成立時,毛澤東指名要他負責紅中社的工作。紅中社是我黨在根據地創建的第一個通訊社。最初的工作一是播發新聞,二是蒐集信息編印參考刊物,就是《參考訊息》的前身。不久,又創辦了《紅色中華》報。他被任命為《紅色中華》報第一任主筆。那時,紅中社和《紅色中華》報對內是一個機構,對外是兩塊牌子。周以栗作為紅中社的第一任負責人,對紅中社事業和《紅色中華》報的創刊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當時紅中社發出的新聞,國內許多地方都能收到。在當時敵人嚴密封鎖之下,紅中社的新聞有如黑暗中的一道閃電,有力地傳播了中國革命的訊息,擴大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影響。《紅色中華》報的頭幾期,有社論、要聞、時評、紅區建設、黨的生活等,欄目多彩、內容生動活潑,積極宣傳了我黨我軍的正確主張,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陰謀,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積極打內戰,不抵抗的投降路線,起到了黨和人民喉舌的作用。所有這些,都成為我們黨的新聞事業史上的寶貴遺產。
工作作風
1930年上半年,“左”的錯誤在中央占據領導地位,一些領導錯誤要求紅軍不惜代價攻打中心城市,以實現“打下長沙,奪取南昌”,“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目標。9月,時任中央長江局軍事部長的周以栗奉命以中央代表身份前往紅一方面軍總部,傳達再度攻打長沙的命令。 此前,紅三軍團雖曾在7月27日利用敵人守備空虛的時機以突然行動占領長沙,但在敵人優勢兵力的反撲下,很快就被迫撤出星城。8月27日,紅一、紅三軍團會師瀏陽,組建紅一方面軍,以朱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委,並成立以毛澤東為書記的總前委。紅一方面軍組建後,在要求再度攻打長沙的指示下,卻圍城16天而不克,傷亡巨大。無情的現實證實“左”傾主張的錯誤,於是,總前委果斷下達撤退命令。
周以栗到達紅一方面軍總部後,帶來了《中央給長江局並轉湘省委、鄂贛前委及行委的信》,強令紅一方面軍再打長沙。中央指示信說:“我們預料你們既然取得聯絡,必然有過會議,討論再度占領長沙問題……這一戰略無疑是正確的,望你們堅決照此戰略執行。” 周以栗根據中央指示精神,在會議上堅持要紅一方面軍返湘,並和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產生爭論,氣氛一度很緊張。會後,毛澤東與周以栗促膝談心,擺事實,講道理,直至深夜。在談話中,周以栗深感毛澤東對敵我形勢分析得更透徹,不打長沙的理由更充分,於是放棄執行中央下令再打長沙的錯誤主張。並把具體情況寫信匯報給中央,並主動配合毛澤東作仍有不同看法的同志的工作,確保紅一方面軍的內部團結。
十月,蔣馮閻中原大戰結束,蔣介石調集十萬大軍發動對紅軍的第一次“圍剿”。總前委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決定移師贛江東岸,向井岡山根據地中心退卻,以“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粉碎敵人的“圍剿”。周以栗、彭德懷等贊同這一方針。但紅三軍團第五軍和第十六軍中部分同志卻不願遠離家鄉,以種種理由反對過江,主張紅一、紅三軍團分開行動。這不僅使紅軍無法集中兵力打擊敵人,更有可能導致紅一方面軍的分裂。總前委委託周以栗以中央代表的名義,前往紅三軍團傳達指示並做好工作。周以栗堅決執行總前委的意見,在彭德懷配合下,通過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說服了那些堅持錯誤意見的同志,保證全軍的統一行動,確保第一次反“圍剿”取得勝利。
壯烈犧牲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周以栗因病不能隨大部隊行動,黨組織決定安排他去上海治病。11月,在轉移途中被國民黨軍包圍,突圍時壯烈犧牲,年僅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