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1915年出生於農民家庭。1930年入中學後即開始學習鋼琴。1936年入日本東京東洋音樂學校學習鋼琴與聲樂。1939年畢業後入東寶劇場任歌劇演員。在日期間,曾加入NHK放送局合唱隊、東寶聲樂隊,活耀於東京樂壇。1942年返台後任職台北放送局(戰後更名台灣廣播電台),致力推動古典音樂與地方音樂,並鼓勵流行歌曲創作者捨棄陰鬱的風格,譜寫光明優美的歌曲,獲得全台的深切迴響。
同年他曾和台灣新劇工作者張文環合作,編寫《閹雞》的配樂,卻被當時日本殖民當局禁演。但他所改編的《六月田水》、《一隻鳥仔哮啾啾》與《丟丟銅仔》三首民謠,引起極大迴響,不但一改觀民眾對“民謠”一詞的鄙俗觀感,也使其音樂造詣廣為人知。
1945年秋任台灣交響樂團及台灣文化協進會合唱團合唱指揮。他編、作、獨唱、合唱曲,從童謠、民謠到藝術歌曲類,總數超過370首,奠定歌謠作曲家的地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期間主編《101世界民歌集》、《新選歌謠》月刊等,引介外國歌曲、鼓勵島內創作,將成果給社會大眾認識。
1957年,與榮星合唱團的創辦人辜偉甫成立榮星合唱團,並擔任團長一職,呂泉生髮揮其長,將合唱團訓練成為國內首支紀律與制度並重的的合唱隊伍,也因此培育了許多音樂家、音樂工作者及愛樂者,貢獻良多。他還先後擔任過靜修女中音樂教師,實踐大學教授、音樂科主任等職,前後歷時三十多年,作育英才無數。
1958年任實踐家政專科學校音樂科主任,長達28年。他為台灣的合唱事業及音樂教育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其創作集在聲樂領域,有《兒童歌曲集》、《兒童合唱歌曲集》、《獨唱曲集》等。《愉快的歌聲》(王毓詞)作於1958年,是作曲者所作的大量少兒合唱曲中受到廣泛歡迎的一首作品。
評價
綜觀呂教授一生,人們尊稱他為“台灣合唱之父”。他的一生是台灣近代音樂史的縮影。人們懷念他、感謝他,他創作這么多的歌曲讓大家吟唱,讓台灣的心聲永傳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