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冢
人們一提到歟城鄉的呂冢,就有人會說:“呂冢是呂蒙的墳。”其實,呂冢與呂蒙根本是兩回事。據地方志書記載,呂冢是東漢呂榮的墓,而呂蒙是三國人,兩人相差有三十多年之久。
歷史
東漢後期,統治集團趨於極端腐朽,豪強勢力日益擴張,宦官外戚專權,殘酷壓榨農民,加上水、旱、蝗、風、雹等自然災害連年不斷襲擊,農村經濟破產,農民處境日益晉化,各地農民被迫紛紛起義。到公元184年,在繼綠林、赤眉、銅馬起義後,又出現了一次規模更大的黃巾起義,影響之大,不下陳勝、吳廣,甚至遍及江南。當時吳郡有一名叫許升的人,他的妻子呂榮在戰亂中被起義軍殺死。在封建社會裡,統治階級把農民起義看成是造反,是大逆不道,把起義軍稱為“匪”或“寇”。所以象呂榮這樣不屈辱於起義軍的人就稱為“義婦”。呂榮死後,由吳郡太守收集銀錢為她安葬,名為呂榮冢。後來人稱呂冢。由於呂榮、呂蒙僅一字之差,且音亦相近,傳到後代,就誤為呂蒙冢了。
按三國東吳大將呂蒙,轉戰在湖北荊州、襄陽一帶,怎會葬到海鹽?據吳地誌記載:呂蒙死於湖北公安縣。荊州志也有記載:湖北蒲圻縣有呂蒙冢。由此可見呂蒙是死在湖北葬在湖北的。歟城之冢,實系呂榮,後人以訛傳訛,特為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