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水詩

吾水詩

石鼓文最後一石所載詩歌,歌頌始皇帝統一天下,“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至天下太平之事,時間應不早於始皇二十六年兼併六國之時,即公元前221年。 《吾水》石鼓高二尺九寸,圍七尺八寸。實十鼓間最大、最高者。

原詩

吾水詩 吾水詩

《石鼓文》中的第五篇詩,原詩見右圖。

注釋

⑴吾(原字為左“吾”右“午”下加走之底。音wú吾),即“吾”字。

⑵瀞(jìng靜):羅君惕雲:“案《說文》:‘瀞,無垢薉也。從水,靜聲,疾正切。’‘清,澄水之皃,從水,青聲,七情切。’音分平仄而義無區別。”案此篆創製之原意,當為江河奔至河曲,回水無波則靜,垢穢沉積則清,故當從羅說,讀為靜,釋為清。

⑶里:借為“理”。

⑷丙申:郊祭前卜得之吉日。

⑸翌(yù玉):借為“昱”,光明。

⑹薪:燔柴祭天所用的木柴。

⑺□(弊左上換為禿,音bì弊):“弊”之異文,借為“蔽”。

⑻夏:同“廈”。

⑼奕:累重也。

⑽□(愈心換為皿,音yú俞):通“逾”,越過。

⑾騚(qián前):馬跑在前面。此猶阮元所云:“古人造字,字出乎音義,而義出乎音也。”

⑿騃(6i皚):痴愚。

⒀□(馬+匕,音pìn牝):同“牝”。案古文“牝”可從牛,亦可從馬、從犬、從豕。

⒁執:施,行。

⒂□(翰之羽換為飛,音hàn漢):“翰”之繁文,白馬。《禮記·檀弓》:“戎事乘翰。”注:“翰,白色馬也。”

⒃霾(mái埋):通“埋”。《楚辭·九歌·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

⒄施:謂施予恩惠。

⒅公:指秦文公。

⒆大(tài太):通“泰”。《荀子·富國》:“天下大而富。”

⒇害(hé何):即“盍”,何。

(21)友:有。《荀子·大略》:“友者,所以相有也。”《白虎通義·三綱六紀》:“友者,有也。”

譯文

我們營區內的流水很清,

我們的道路也修得很平。

我們營造城池不再遊牧,

美好的樹木已經紮根成林,

恭祝周天子永遠安寧。

丙申是郊祭前占卜的吉日良辰,

柴火熊熊一片光明它壯我遠征。

我們道路的兩旁,

我們的騎兵整裝待發排列成陣。

營房寬敞前面是康莊大道,

滿載兵器的馬車越過薪火走向征程。

左邊的駿馬輕捷馳騁,

右邊的馬匹卻如此愚鈍。

原來是母馬拉的重武器步步艱辛,

莫不換下它積德多關心。

旌旗下白馬賓士揚起了陣陣灰塵,

跑遍四處把恩澤施予士兵和百姓。

秦公說如今國泰民安定多喜慶,

黃金不斷地充實國庫,

何不將多餘的賞賜將士激勵軍心。

賞析

《石鼓文》中的第五篇詩是吾水詩。《史記·秦本紀》云:“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詩的開頭是說伐戎為了救周,使“天子永寧”,就顯得師出有名。接下來是說文公按《周禮》的要求在出兵前先進行效祭,占卜的結果很吉祥,因而烈烈焚薪以壯行色。“吾其旁道,吾馬既陣”,意思是擺好陣勢以待敵軍。全詩敘事完整,脈絡分明,結構勻稱,反映了當時詩歌藝術的最高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