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吳雪穎,德文名ecke(意思是角落)。同濟大學建築系畢業,之後留學於德國愷撒斯勞滕大學。2006年6月底畢業回國。2003年開始音樂創作,喜歡smashing,pumpkins,radiohead,木馬等另類低調樂隊。曾在留學期間在大學裡開過一個小型個人演唱會。
認識ecke是在09年maximilian音樂會上她做援場嘉賓。扣人心弦的吉他聲配上她那優柔的聲線正如豆瓣里的樂評:“那種瀰漫動感的節奏使人進入一種似夢非夢的幻覺中,她讓人沉浸在仰臥大地上俯視天空的感覺。” 之後的一曲卡夫卡帶給人的感覺仿佛是一場浩劫過後的安慰。曲調憂傷,激昂,暗潮般的華麗。 只想聽著她這首後搖佳作一直在她的角落裡感動下去 · · · · · ·
以發作品
流 派:民謠/Folk風 格:低調民謠Post-FolkDream-PopSlowcore
《ecke的角落》
曲目 · · · · · ·
01,ecke
02,dandelion
03,最後
04, my way
05,sunlight
06,dream
07,遊戲
08,let me down
09,sweet night
10,just like an angel
11,最後的遊戲
個人專訪

【專訪】ecke的角落——吳雪穎ecke
吳雪穎,德文名ecke,在德語裡是“角落”的意思。
ecke直接用中文諧音讀是“愛可”。愛可,可愛。
ecke的角落,就像是一朵隱匿在縫隙里的病態的花。
呼吸著世間的氣息,卻枕著醉人的夢,遁入角落的幽暗。
同濟大學建築系畢業,之後留學於德國愷撒斯勞滕大學。
2006年06月底畢業回國。2003年開始音樂創作。
曾在留學期間在大學裡開過一個小型個人演唱會。
現積極籌備第二張個人專輯。首張個人專輯《ecke的角落》。
於2009年10月01日由“聲演坊·口袋唱片”推出發行。
影像、視覺、文字愛好者。退役建築師。低調民謠歌手。
寤寐初凡:愛可,首先,我想問的是,一個歌手是以什麼樣的原則來選擇自己的歌曲風格的?比如你的是低調民謠。那么,民謠是如何來低調的呢?
吳雪穎ecke:不是我來選擇音樂風格的,是這樣的風格選擇了我。創作的時候不會去刻意想要做成什麼樣的音樂,而是自然而然地受到一些喜歡音樂的影響,比如mazzy star,low。其實“低調民謠”是一種音樂風格,民謠的一種,類似Sadcore&Slowcore,像Red house painters,Elliott Smith,Bedhead都屬於低調民謠。但我和他們的風格也有一些差別,我的音樂還有Dreampop,Postrock的元素,所以聽上去更夢幻。低調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音樂態度,但也並不等同於流行的對立面,音樂是否流行是由市場決定的。
寤寐初凡:創作者對周圍的事情尤其敏感,假如有一天你迷路了,你到了一片灰暗的森林,你會如何用創作者的感觸去描繪你的遭遇?
吳雪穎ecke:我並不覺得這是遭遇,待在森林裡很開心,可以遠離人群,在人群中我會恐慌。灰暗的森林會讓我平靜,我會像《瓦爾登湖》所描述的那樣生活,自己蓋房子,自己種菜,遠離現代文明。
寤寐初凡:《ecke的角落》的外文歌曲比例比較大,是否外文的歌曲能夠表達出來的意境比中文深厚?還是你自己創作的需要呢?
吳雪穎ecke:中文是單音節的,而除了中文以外的其他語言幾乎都是多音節的,這在音樂表達上有很大的限制。但中文也並沒有完全不適合唱歌,只是適合某種類型的歌,比如中國傳統五聲音階,這樣的歌只有用中文唱才好聽,但用中文唱其他風格的歌就很差強人意,特別是像我這樣的風格,單音節很難唱出飄逸的感覺,除非把中文的咬字弱化了(我那兩首《最後》和《遊戲》就是這樣處理的),但不看歌詞的話幾乎聽不懂在唱什麼。所以為了讓音樂更完美,我還是選擇寫英文歌。
寤寐初凡:特別喜歡“dandelion”這首歌,閉上眼,感受歌曲的節奏,看到很多蒲公英從自己的眼前飄過。現在我很想知道,作曲是否比作詞難?還是正相反呢?
吳雪穎ecke:謝謝。這也是我在《ecke的角落》里最喜歡的一首歌。作曲和作詞都不是最難的,難的是編曲、混音。但如果交給別人編曲的話又很難達到我對音樂的要求,所以最終還是決定自己編曲。當時做這張專輯的時候碰到很多困難,錄音、樂理、混音都要從頭學起,雖然有很多瑕疵,但整體還是基本達到了我想要表達的效果。
寤寐初凡:夢象音樂節想表達的是什麼呢?“聲演坊·口袋唱片”這家公司給你的感覺是什麼?獨立音樂要用什麼方式來堅持繼續下去的路?
吳雪穎ecke:關於聲演坊大家可以看下這篇文章,地址(參看擴展閱讀,A)。我覺得這是對聲演坊比較客觀的評價吧。身處這樣一個時代,做音樂的不容易,做音樂推廣的更不容易,他們必須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包括政府,音樂人以及廣大歌迷,這是一個最吃力不討好的行業。我覺得聲演坊對推動中國獨立音樂還是作出不少貢獻的。正如只有挑剔的食客才能成就一個好廚師,音樂也一樣,音樂環境和歌迷的素質很重要。聲演坊將大批國外優秀音樂人引進中國,這對提高國內整個音樂環境是很有幫助的。
寤寐初凡:很多歌手都會選擇在酒吧駐唱,在第一次駐唱的時候,你的內心是否有恐慌?還是閉上眼不去看台下的觀眾,自個兒投入在音樂中呢?
吳雪穎ecke:首先糾正一下關於“駐唱”的感念。駐唱屬於商演,一般客人愛聽什麼歌手就得唱什麼,基本都是那些口水歌,很沒意思,我平時的那些演出都不是駐唱,演出的酒吧性質也完全不一樣。第一次演出的時候肯定會緊張的,現在還會緊張,我一般低頭唱歌,或者看左手按的和弦,偶爾看看觀眾,我比較盯鞋。
寤寐初凡:周雲蓬的“九月”這首歌是你推薦給我聽的,我知道你自己應該也很喜歡。周雲蓬選擇海子的詩來配樂歌唱,你覺得是否跟自己的境遇有關?
吳雪穎ecke:開始喜歡這首歌是因為喜歡這首詩。後來看了周雲蓬的那本《春天,責備》才知道這首歌的曲不是他寫的,而是他的一個已故的朋友寫的。這首歌的詞和曲配合得很好,好的中文歌就應該是這樣的,但不是我要走的方向。
寤寐初凡:你生活在上海,在如此浮躁華麗的城市裡,你是如何去尋找靈感的?還是你自己把步伐邁向別處,在別處尋找靈感呢?
吳雪穎ecke:靈感存在於我內心,而不是向外界索取,外部環境對我的影響並不大。只要有錄音設備我在哪裡都能進行創作。關於創作我只有一個要求,周圍必須安靜。正如卡夫卡所說的,“給我一扇窗就足夠了,通過這扇窗就能看到整個世界”。
寤寐初凡:你的先生宋先生在平時會如何來支持你的創作?在他的身上,你能夠學習和借鑑到什麼?他有曾給你的創作帶來過靈感嗎?
吳雪穎ecke:支持的。我可以不用上班,做自由職業者,這樣能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來做音樂。
寤寐初凡:建築和音樂。建築上的學識,我想你應該懂的比較多。把你的音樂氣質帶入到建築上,你理想中的“夢想之屋”是什麼樣子的呢?
吳雪穎ecke:它隱藏在山洞裡,和周圍環境融於一體,很難被發現。房間四面牆都漆成黑色,而頂棚是藍色,白色家具。
寤寐初凡:豆瓣上和你的生活中的周圍一定有很多有特點的音樂人,你能簡單介紹幾個你喜歡的音樂人以及他們所持有的特點嗎?
吳雪穎ecke:和我合作過的音樂人都不錯的,羊秘密、劉輝,還有我身邊的朋友蘑菇紅、吳極。豆瓣里音樂人臥虎藏龍的很多,但大多很少受到關注。因為豆瓣上註冊的音樂人實在是海量,兩萬多個,再加上豆瓣首頁推薦的大多都是靠炒作走紅,所以真正有實力的音樂人很難被人發現,在這方面我還算是幸運的。下面列舉的幾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吧,那些已經出名的我就不列舉了。(參看擴展閱讀,BCDEF)
寤寐初凡:最後,我想問,除了你豆瓣小站介紹和發表的那些歌曲,你最近有什麼新的創作嗎?新的專輯將在什麼時候發出來?新專輯希望表達出什麼嗎?
吳雪穎ecke:有一些新的創作,等整理成熟後會發在豆瓣上。新專輯預計明年年初出吧,想做得精緻一點,第一張專輯還是有不少遺憾。很難說新專輯想表達什麼,因為每首歌所表達的都不一樣,總體還是沿襲上一張專輯的氛圍,但編曲會更豐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