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個人信息
吳統順,1930年8月1日生於河北省定縣(今定州市)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詳細介紹
由於日本侵華戰爭的影響,他16歲時才去北京讀中學。初、高中先後就讀於北京市立二中和北京河北高中。1952年參加全國統一高考,以優異成績進入東北工學院(今東北大學)採礦系學習。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期間,他先後擔任學生會生活部長和班團支部書記。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長沙礦山研究院(簡稱礦山院)工作。礦山院是按前蘇聯專家的建議於1956年成立的。當時我國的採礦技術落後,設備簡陋,大部分作業都是手工勞動。採礦科研如何進行,也只能靠大家探索。那時的科研方針是科研為生產服務。一批從學校分來的學生和從其他單位調來的技術人員,都被派往全國各個礦山,尋找服務項目。少數人留在長沙籌建辦公樓和試驗室。這期間他在礦山曾為制定鑿岩爆破勞動定額,提高井巷掘進效率,從事過岩石分級、炮孔排列和裝藥方法的試驗研究。
1958年末,去北京外國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俄語,1960年至1963年被派往民主德國福萊堡礦冶學院進修岩石力學和採礦方法。
成就
為開發金川鎳基地做出了重要貢獻
1963年,吳統順學成回國,次年初去金川鎳基地參加礦山的開發建設。當時,礦山的巷道已由一般的木支護,改為壁厚為30~50厘米的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支護,但仍未解決巷道塌方、變形和返工問題。巷道月進尺不足10米,嚴重影響了礦山的建設。吳統順帶領專題組進礦後,通過調查研究,分析得出礦山岩層破碎、地應力大、巷道開挖後很快出現變形是造成塌方、返工的主要原因。根據現場觀察到的資料和他在國外學到的知識,與專題組同志們分析研究後,提出了短段掘砌、控制爆破和用混凝土預製塊砌築馬蹄形拱的施工方案。由於試驗方案科學可靠,加上井巷公司的施工人員通過學習培訓,增強了方案成功的信心,生產試驗進展較為順利。施工中他和專題組科研人員分三班指導施工,跟班勞動。通過一個多月的生產實踐,使月成巷速度提高到60多米,並且消除了塌方、返工現象。經統計,較原施工方法節約了90%以上的鋼筋和木材,巷道成本顯著下降。這種施工方法試驗成功後,很快在全礦推廣套用,加快了礦山的建設。該專題組在支護施工試驗的同時,還埋設了大量儀器探頭,對巷道支護的承載和變形情況進行觀測分析。此外,對該礦區的工程地質進行了巨觀調研。根據觀測資料,通過分析整理,在總結報告中就礦區的工程地質特點提出了該礦區龍首山脈處於隆起活動期,岩層破碎,地應力側壓大,巷道開挖後來壓快等結論,這一結論不但對金川礦區生產建設的施工具有實用價值,同時在工程地質研究中也有重要意義。以上試驗研究成果於1966年通過了原冶金工業部(簡稱冶金部)組織的技術鑑定。
20世紀60年代末期,金川銅鎳公司正式投產。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到70年代,其金屬鎳年產量始終在1萬噸左右徘徊。當時主要靠露天礦提供貧礦,隨著其開採難度的加大,礦石產量急劇下降,這樣,礦石供應就成為提高產量的瓶頸,必須提高地下開採的產量來彌補礦石供應的不足。地下開採的難題,首先是採礦方法的選擇。在金川礦區曾試驗過分層崩落法、分段崩落法、上向分層充填法等多種採礦方法。由於礦石損失貧化大、安全條件差和不能穩產等原因,難以推廣套用。
為了提高金川鎳基地銅鎳產量和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和冶金部從1979年起,組織全國采、選、冶等方面的科技力量,針對鎳基地生產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聯合攻關。採礦部分主要由礦山院負責。吳統順於1980年主持了金川下向分層膠結充填採礦方法的技術攻關,通過深入現場調查研究,他制定了高進路、間隔回採、進路充填的試驗研究方案,同時對采場頂板和間柱的承壓變形顯現規律進行監測分析。在礦山的配合下,通過專題組共同努力,歷時兩年多生產試驗,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由於簡化了生產工序,加大了採礦進路的斷面,使采場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而且為以後的機械化開採創造了條件。通過地壓觀測分析,掌握了采場壓力和變形的顯現規律,為改進和確定采場的結構參數,提供了可行的依據。這種採礦方法,於1985年通過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簡稱有色總公司)組織的技術鑑定,之後,在金川礦區全面推廣套用。該項試驗研究成果“金川龍首礦下向高進路膠結充填採礦方法”於1988年獲有色總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世紀80年代,在金川鎳基地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攻關中,吳統順不但承擔了試驗研究課題,取得了多項成果,而且還作為聯合攻關領導小組的成員之一,長年在現場負責全礦區採礦科研項目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由於他的突出貢獻,1986年得到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簡稱國家科委)和有色總公司的嘉獎,並被授予榮譽證書。金川資源綜合利用科研成果於1987年和1989年分別獲得有色總公司和國家科委科技進步特等獎。
工作經歷
1956~1958年 任長沙礦山研究院技術員。
1958~1960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
1960~1963年 在民主德國福萊堡礦冶學院進修。
1964~1975年 任長沙礦山研究院專題組長、工程師、室主任、副處長。
1975~1980年 在冶金工業部科技司、有色司負責科研管理、技術引進工作。
1980~1992年 任長沙礦山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92年 退休。
主要論著
1 吳統順.西德鉛鋅礦山開採技術的發展.長沙礦山研究院院刊,1981,1(2):41~54
2 吳統順,葉粵文,等.龍首礦下向高進路采場膠結充填體作用機理的研究.長沙礦山研究院院刊.1982,2(1):10~19
3 吳統順.散裝炸藥在地下金屬礦山的套用.長沙礦山研究院院刊.1983,3(3):12~21
4 吳統順,周晉華.我國金屬礦山採礦科技三十年來的發展.有色金屬(有色金屬創刊35周年論文集),1984,41~47
5 洪戈,吳統順.第十三屆世界採礦大會論文集·中國有色金屬地下礦山採礦技術的進步,提高了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Sweden:第十三屆世界採礦大會瑞典組委會,1987
6 丁向陽,吳統順.膠結充填體動力強度的微觀分析.礦業研究與開發,1993,13(2):8~13
7 吳統順,等.採礦手冊.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1
8 吳統順,等.中國冶金百科全書·採礦卷.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