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材[清代文人]

吳楚材[清代文人]

古文觀止刻本吳楚材(1655~?),名乘權,字子輿,號楚材,浙江清山陰州山(今紹興)人,康熙十七年(1695),與侄吳調侯共同編成《古文觀止》一書,共12卷,收錄上自先秦、下至明末文章222篇,以散文為主,間收駢文。

基本信息

浙江人物

古文觀止 刻本
吳楚材(1655~?),名乘權,字子輿,號楚材,浙江清山陰州山(今紹興)人。幼受家教,勤奮好學。16歲時,患足疾,一病數年,仍手不釋卷。疾愈,學問大進,在家設館授徒。曾多次應考,但屢試不中。
族伯吳興祚時任福建巡撫,楚材24歲時投奔門下,受到器重,除公案書記之外,為其子伴讀。興祚謂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尤好讀經史,於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後興祚為兩廣總督,隨之同往廣州。
康熙十七年(1695),與侄吳調侯共同編成《古文觀止》一書,共12卷,收錄上自先秦、下至明末文章222篇,以散文為主,間收駢文。繁簡適中,體例周密,選材得當,每篇末加簡要評註,為舊時文學啟蒙讀本,流傳甚廣。據為《古文觀止》作序的吳興祚說,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調侯為人“奇偉倜儻,敦尚氣誼”。
除《古文觀止》外,康熙五十年(1711),楚材又編成《綱鑑易知錄》一書,共107卷,族叔存禮為之序,以為“法遵綱目,注集王、劉,煩簡適宜,雅俗共賞”。為舊時初級歷史課本,與《古文觀止》同樣廣泛流行。

江西人物

史料記載

吳楚材,名炎,以字行。德祐元年,建昌降。明年春,楚材還其鄉領邨,與子應登,糾集民兵。時江西制置使黃萬石走邵武,遂繇(通“由”)邵武太守黎靖德請濟師於制置使黃萬石。萬石不許,而授楚材迪功郎、權制置司計議官以安之,且戒勿興兵。楚材不聽,二月已亥,自領邨率眾,晨炊蓐食,將攻城。鉦鼓震動,甫至近郊之龜湖,北兵三道蹴,奪其長梯鐵鉤,因進攻領邨,拒以木柵,不得入。事聞,益王元帥府承制遷楚材宣義郎,帶行太社令、知建昌軍,俾聚兵圖再舉。萬石匿其命。
楚材既失利,且乏援,大元兵誘降,其眾多解去,楚材走光澤,為人所執,及其子應登以獻。郡遣錄事婁南良訊之曰:“汝何為錯舉?”楚材抗聲曰:“不錯,不錯。如府錄所為,大錯爾。府錄受官爵,今為敵用事,還思身上綠袍自何出而得?吾一鄙儒,特為忠義所激,為國出力,事雖不成,正不錯也。”志良愧而語塞。及吳浚為江西制置、招討使,斬楚材父子,傳首諸邑。益王立於福州,聞而哀之,贈官朝奉郎,即邵武境上立廟,賜名忠勇。

現代延讀

吳楚材,名炎,以字稱其名。南宋德祐元年(1275),建昌軍投降元軍。第二年春天,吳楚材回到了他的故鄉嶺村,與他的兒子應登匯聚了當地民眾組成民軍抗擊元兵。時值江西制置使黃萬石前往邵武,於是由邵武太守黎靖德懇求黃給吳楚材撥援兵,黃萬石不肯,只是給吳楚材封了個迪功郎、權置司計議官的空頭官來安撫他,並且警誡他不要輕舉妄動,發兵抵抗元軍。楚材不聽他這一套,二月已亥這天,他從嶺村率領民軍,清晨吃飽飯,準備攻打建昌軍(今南城縣城)。戰鼓震天動地,剛剛行軍到城近郊的龜湖邊,元軍分三路趕到這裡,包圍他們,奪取他們攻城的長梯鐵鉤,反將他們擊敗,使他們只得退回嶺村,關閉木柵圍欄阻擋,元軍暫時攻不進來。這事傳出後,南宋朝廷益王元帥府提升 吳楚材為宣義郎、帶行太社令,主持建昌軍(軍,南宋的行政區劃名稱,相當於府、州)政務,以此期望吳楚材招攏更多兵馬準備更大的抗擊元軍的行動。心懷鬼胎的黃萬石卻偷偷地將朝廷這個命令隱瞞下來。
吳楚材處於軍事失利,又缺乏援兵的險境,元軍就誘降他,他的內部也出現分裂,多數人紛紛逃散離開。元軍趁機攻入嶺村,吳楚材突圍逃到光澤,被人俘獲,連同他的兒子吳應登一併獻到敵軍處,原先已投降元軍的郡遣錄事婁南良審訊吳楚材時說:“你這樣做不認為是錯的嗎?”吳楚材大聲說:”不錯,不錯!我有何錯呢?象府錄你這樣做,才真的是大錯呢。府錄你享受宋朝的官爵俸祿,今天卻為敵人辦事效勞,你應當想想你這身上穿的綠袍是從哪裡來的?我一個小小的山野布衣書生,也知道為忠義所發,為國盡忠出力,事雖然沒有成功,可我何錯之有?!”吳楚材一席話落地有聲,慷慨激昂,婁南良聽了羞愧難當,窘得說不出話來。到了吳浚任江西制置和招討使時,就將吳楚材父子斬首。並將二人首級傳送到各個縣示眾。南宋益王在福州立為皇帝,聽說此事哀痛不已,下旨追封吳為朝奉郎,並在邵武境內建立祠廟,賜諡號“忠勇”。
查閱新編《南城縣誌》,該志沒有收錄吳楚材的傳,唯見其大事記上有載:宋德祐二年(1276),吳楚材被元軍殺害。2002年出版的囊括撫州地域古今人傑的《撫州人物》一書也未見收錄吳的傳記資料。我們考證吳楚材確屬資溪人,是查閱了我縣烏石鎮橫山、茂林村等一帶民間的《吳氏宗譜》,“嶺邨”二字分別為古文通假字和異體字,領通嶺,邨即村。《鶴城濟美魏氏宗譜》也有旁證:“領邨”即嶺村,就在今烏石橫山、草坪、茂林一帶,依傍梨樹嶺、長興嶺、大旭嶺三大山嶺環抱而得名,當年或為鄉級建置。
吳楚材生年不詳,有必要在此將他英勇就義前後的歷史背景作些補充簡述。
自公元960年正月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到1127年趙構在臨安建立南宋,1274年再傳到第16個皇帝恭帝位上時,已是大廈將傾,氣數瀕盡。此時國家的大權被奸臣、賣國賊賈似道獨攬。德祐元年(1275),也就是吳楚材起兵抗元的頭一年,賈似道迫於朝野輿論壓力,硬著頭皮率兵13萬在長江與元軍交戰。一上陣他就被敵軍來勢之猛嚇破了膽,未曾迎戰就令鳴鑼收兵,宋軍從此潰不成軍,一敗再敗。次年,元軍攻入南宋京城臨安,俘虜恭帝及太后、宗室官吏等人而去,宰相陳宜中亂中幸運逃出,遂與陸秀夫等臣僚攜益王趙昰逃至福州,立昰為端宗。1279年元軍追至,端宗逃往海中,死於硇州。此時吳楚材3年前已為國捐軀。其間文天祥與陸秀夫力挽狂瀾於既倒,他們立趙昺為帝,後征戰江西、廣東等地,1279年文於潮陽戰敗被俘,解至元大都(北京),勸誘不從,終遭殺害。就義前文天祥寫下那首著名的《正氣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是年,宋軍大敗,陸秀夫背負著宋朝的8歲末代幼帝趙昺投海自盡,大宋王朝319年的歷史至此終結。元朝史官編纂的《宋史》(“二十四史”之一)中,收錄了文天祥、陸秀夫、吳楚材等一大批忠臣義士的評傳,比較公正、客觀地記述和評價了他們忠心衛國抗擊外侮的史跡。吳楚材傳錄《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一卷忠義七編中,原文只比縣誌上收錄的多了“建昌南城人”5個字。又讓南城撿了我們資溪的一份光榮,皆因宋朝至元朝的那時資溪尚未建縣。
元朝詩人劉麟瑞曾賦詩一首讚頌吳楚材的忠勇氣節:
詠太社令吳公楚材
誰道盱江一布衣,英風直壓月輪低。
義旗莫笑張螳臂,寶劍徒勞逐馬蹄。
敗矣南寇羞百面,傷哉碧血化青泥。
至今凜凜餘生氣,詎向泉台悔噬臍。

湖南人物

吳楚材,男,湖南寧遠人,1955年畢業於長沙林校,現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森林旅遊研究中心顧問、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湖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農林推廣者。是森林旅遊學科奠基人和創始人之一。長期從事森林旅遊、旅遊規劃設計的研究。
2004年被聘為貴州大學客座教授,2006年被聘為北京老教授協會特聘教授、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國風景資源和森林公園建設評價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旅遊協會副會長、中國旅遊協會諮詢專家。先後主持過30多項科研課題和100多項規劃設計項目。1980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83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84年獲全國農林推廣先進工作者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86-1994年連續5次獲四川省、湖南省科技進步獎,1993年獲湖南省教育改革一等獎,1995年獲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年獲湖南省首屆社會科學三等獎,2004年獲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6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獲得大氣離子測量儀、空氣清潔機等3項發明專利。指導和培養博士研究生22名,碩士研究生34名。出版專著10本,發表論文100餘篇,譯文20餘篇,外出講學及做學術報告200餘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