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吳老的行書、草書、篆書等多項作品參展上報,並以“黑海遨遊苦作舟”杓題文字及書法作品,陶瓷作品整版刊登在珠山怡苑報上。1997年,慶賀香港回歸時,吳老的600件滕王閣序、蘭亭序、乾壽、乾福等箭筒,3尺6瓷板一一獲得陶瓷書法創作獎。
並被香港、台灣知名人士和日本、泰國、新加坡、台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客商收藏,他的作品可謂獨樹一幟。
媒體報導
《中國陶瓷》記者 吳國濤
記江西省陶瓷書法大師吳成圻的陶瓷藝術
提起吳成圻,知曉他的人無不對其交口稱頌,誇他是個“大器晚成”是瓷壇、書壇、畫壇高手,1934年生於景德鎮陶瓷世家的陶瓷老藝人吳成圻,長年從事雕塑陶瓷繪畫設計藝術,曾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專業學習二年,書法功底尤為深厚,草、行、楷、篆樣樣精通,獨具特色。他系景德鎮市雕塑廠文化藝術協會會長,市雕塑怡苑陶瓷書畫雕刻研究所所長,市書法家學會會員,高級陶瓷書畫雕刻工藝師。其陶瓷雕刻作品將書法和繪畫完美結合,自行特色,廣受好評,多次被選送到國內外參展,很多被國內外博物館、展覽廳、,名勝古蹟樓閣以及個人收藏,並被眾多媒體爭相報導。
苦練書法,從業餘到專業
吳成圻在書法上的成就,始於他對書法的興趣和熱愛,源於他多年的苦練和勤奮。最初,吳成圻只是受家人的影響和從小的耳熏目染,對書法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他常常在在閒暇時,在不經意間練習書法,挖掘自己的書寫特色,也借著練習書法達到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目的,而真正在書法道路上達到質的飛躍,是從他“五十知天命”那年主動報名上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開始,從那時起,他開始系統的接受書法理論教育,重新由基礎書法起筆苦練,以前,他雖然常練書法,只憑興趣愛好,時斷時續,不得要領,在進入函大後,在專業老師的精心教誨下,吳成圻對書法有著更系統的認識,開始懂得書法是一種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線條造型為表現手段是藝術,學習期間,無論颳風下雨,寒來暑往,他始終堅持每周星期三晚上去函大分校聽課,每天臨一個小時字帖,熱戰三伏,冷迎四九,待三年畢業後,他榮獲優秀學員的證書,書法功力更上一個台階,真正達成了從業餘到專業的飛躍,吳成圻指知道書法更多的長年累月刻苦勤奮的練習,因此自畢業後他仍然勤奮練習,養成自覺堅持練字的好習慣。
現今,吳成圻的書法已經非常成熟老道,尤其是將書法雕刻刀陶瓷上,渾然天成,雄厚有力,力度適當,他通曉各種字型的書法,無論是楷、草、篆、行樣樣精通,他的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下筆有神,收筆有度,筆畫生動而有情致,行氣自然貫串,筆勢連綿迴繞,字型變化繁多,氣勢飄逸,韻秀婉轉,灑脫自如,自行特色,而篆體是吳成圻最為喜歡的也是較為擅長的字型,其陶瓷雕刻作品尤為篆體居多,吳成圻認為,篆體古樸典雅,如花是字,古雅長存,很適合表現在陶瓷上,會更顯其古雅,他的一幅作品《百家姓》就是嘗試用各種篆體雕刻,通篇古韻十足,形態多樣,線條筆畫圓潤流暢,十分有收藏價值。
書法與陶瓷繪畫完美融合
其實,書法的成就關鍵在於苦練,主要刻苦終會有所成就,而陶瓷繪畫,更不缺乏大師,然而吳成圻的成功,則在於他不僅僅習得一手好書法,畫的一手好畫,還把書法和繪畫運用到陶瓷裝飾上,通過手工雕刻,使其字更形象具體,他以特有的陶瓷顏料和色釉,在陶瓷坯體上書寫,雕刻並配以圖案和繪畫,經高溫煅燒後成為一件件精美的陶瓷作品,給人以美的享受,由於他富有五十多年的陶瓷彩繪經驗,加之他對陶瓷書法執著的專研精神,各種字型掌握自如,故將書法和繪畫運用在陶瓷作品上更顯得天獨厚。他在陶瓷上書、雕的各種字型,不僅惟妙惟肖,而且有所創造,同時以圖案和繪畫相襯,更顯得眾美皆備、相得益彰了。他的陶瓷書法作品,大到以人高的花瓶,箭筒,小到直徑30厘米的平盤,器皿。不僅分別裝飾釉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還有長篇大論的《滕王閣序》《千字文》,有不同寫法的百壽字圖,千福字圖,也有佛學中的大悲咒等等。吳成圻將漢字書法裝飾在永不變質的陶瓷上,具有十分廣泛的深遠的意義,他帶動了部分陶瓷市場,拓廣了景瓷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