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民政局

建成自治區級社區示範點3個,創建“四星級社區”10個,申報全區“五星級社區”5個。 60歲以上老年人10.8萬,納入五保供養1528人,農村敬老院20所,集中供養411人。 投資200萬元,改擴建中心敬老院兩所,新增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增加床位180張,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45%。

機構介紹

吳忠市民政局現有幹部職工72人,下設7個行政科室(辦公室、救災救濟科、城市低保科、社會事務管理科、雙擁優撫安置科、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科、民間組織管理科),下設9個事業單位(老齡辦、軍乾所、福利院、殯葬所、婚姻登記辦、低保中心、救災辦、地名辦、烈士陵園管理所)。市區合併後成立了民政局黨總支,下設局機關、老齡辦、軍乾所三個黨支部,有黨員81名,其中在職黨員37名,離退休黨員44名。
近年來,我局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建一流民政隊伍、樹一流民政形象、乾一流民政業績”為目標,按照“建強班子抓廉政,帶好隊伍促作風,建章立制抓落實”的工作思路,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意識,始終堅持“三個文明同步抓,三項成果一起要”的方針,抓創建樹新風,抓載體創佳績,深入廣泛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活動,三大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連續5年榮獲自治區民政工作一等獎,連續兩年在全區創新經濟發展環境公開評議活動中名列榜首。二00五年被市市直機關工委授予“文明機關”稱號,二00六年被市愛委會授予“衛生達標先進單位”。

工作成績

我局以抓政風、行風建設帶動文明單位、文明機關創建,帶動了民政事業的全面發展。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完善,保障覆 蓋面不斷擴大,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全市的城鄉社會救助工作有了長足發展。

救助體系

截止2006年年底,全市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對象為35492人,占城市人口的8.1%;全市農村有49861人享受農村低保和制度性救助,占農村人口的5.9%。改造危窯危房和新農村規劃區連片建房5360間,安置災民和特困戶1230戶;儲備救災物資29類3.5萬件,價值達350萬元。制定出台了《關於建立城市醫療救助體系的實施細則》,籌集資金182萬元,建立了城市特困戶大病醫療救助基金。
爭取陳逢乾教育基金和外省慈善機構資助及社會各界助學項目70個,接收捐助款236.5萬元,使818名學生得到教育救助。駐有14個團以上部隊,有2.3萬名優撫對象,建立雙擁領導小組和服務機構1120個,命名掛牌雙擁共建點53個,安置退伍士兵405人。

雙擁成果

不斷鞏固和提高,2007年吳忠市被評為全區“雙擁模範城”,並推薦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制定完善了《吳忠市擁軍優屬、擁政愛民若干規定》等9部雙擁優撫政策檔案,建立了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自然增長機制,有效解決了重點優撫對象的“三難”問題。

社區創建

深入開展示範社區和星級社區創建活動, 建成自治區級社區示範點3個,創建“四星級社區”10個,申報全區“五星級社區”5個。確立農村社區試點村24個,其中,自治區級試點2個,市級4個。
60歲以上老年人10.8萬,納入五保供養1528人,農村敬老院20所,集中供養411人。投資200萬元,改擴建中心敬老院兩所,新增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增加床位180張,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45%。
17家福利企業產值9697.3萬元,安置殘疾職工就業223人。救助管理工作與全國2000多個救助站(點)對接交流、協查接送,2006年救助流浪乞討人員560多人次。
民間組織管理、殯葬管理、區劃地名、社會福利等社會事務管理工作依法進行,社會福利和老齡事業蓬勃發展,充分發揮了民政工作在推動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穩定器、減壓器、助推器作用。

地理位置

地址:明珠西路與靜寧巷交叉口附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