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吳延玫,(筆名司馬中原)1933年出生於淮陰區漁溝鎮。原籍江蘇省南京市。1948年參加國民黨軍隊,歷任教官、訓練官、參謀、新聞官,1962年以上尉軍銜退役。1949年去台灣。
寫作經歷
去台後,他的第一篇小說《小疤》被“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採用,但未發表。早期作品多發表於《半月文藝》。曾任文協南部分會常務理事、作協常務理事及總幹事。1974年任華欣文藝工作聯誼會總幹事。他的作品曾多次獲台灣各種文藝獎,有第一屆青年文藝獎,1967年度教育部文學獎、1971年度十大傑出青年金手獎、第二屆聯合報小說獎的特別貢獻獎等。著有:短篇小說集《春雷》、《靈語》、《加拉猛之墓》、《石鼓莊》、《十音鑼》、《迷離瑪利》,中篇集《山靈》、《雷神》、《路客與刀客》、《紅絲鳳》、《天網》、《十八里旱湖》、《餓狼》、《遇邪集》、《霜天》、《復仇》,長篇小說《荒原》、《魔夜》、《狂風沙》、《驟雨》、《巨漩》、《煙雲》、《刀兵冢》、《綠楊村》、《啼明鳥》、《荒野異聞》、《狼煙》、《凌煙閣外》、《流星雨》、《割緣》,散文集《鄉思集》,傳記小說《青春行》等。
作品分析
這些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以《荒原》和《狼煙》為代表的歪曲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反共文學;
第二類的“純抒情”式的作品,多半是自傳式的,寫他個人的經歷,如《青春行》和收在《靈語》中的某些短篇;
第三類作品數量最大,在台灣也比較受讀者歡迎,長篇有《狂風沙》、《刀兵冢》,主要是收在五本集子裡的二十六篇“鄉野異聞”,其中有三篇是藝術品逸話,如《紅絲鳳》,七篇地方色彩的悲歡離合等主題的故事,其餘的都是些古老的、陰森的、奇奇怪怪的傳說。
長篇小說
《狂風沙》、《荒原》、《魔夜》、《驟雨》等,中篇有《山靈》、《雷神》、《霸頭》多以其出生地江淮平原為背景
轉型
八十年代轉向鬼怪故事的創作,“嘗試從鬼的典型里尋找人的感情”,有“講鬼名嘴”和“鬼學大師”的諧稱。散文則多思鄉和懷念故國之作,有專集《鄉思井》。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名字被收入牛津版《世界名人錄》。除文學創作外,司馬中原更以振興中華文化為志,多年來在台灣文壇擔負組織領導工作,他的足跡遍及台灣大中院校,通過演講和文藝營等宣傳組織活動,教育和培訓了大批文學青年。他還經常率團出訪,到世界各地進行思想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