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石[人物]

吳山石[人物]
吳山石[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山石(吳濤)男,1963年生於山東夏津,讀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國韻文華書畫院畫家、中國畫院一級畫師、中國老子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大品畫院副院長,山東畫院高級畫師,德州市美協副主席、一級美術師。作品入選中國美協主辦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紀念孔子誕辰全國書畫優秀作品大展、紀念講話60周年全國美展、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全國中國畫展、首屆草原情全國中國畫提名展、齊白石藝術節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紀念黃道周全國中國畫提名展、2007全國中國畫展、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2010故宮金秋招待會中國名家書畫大展、紅色太行全國中國山水畫展、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第六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國中國畫展、中國山水畫學術邀請展暨中國山水高峰論壇、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獲2006李苦禪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2006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走進鄂爾多斯國際美術大展優秀獎、中國永樂宮第四屆國際書畫藝術節書畫百佳獎、大紅鷹杯海內外書畫大獎賽一等獎、石景宜博士杯華夏書畫創作大賽金獎。

基本信息

簡介

吳山石吳山石

吳山石(吳濤),號禪寒、汲萃齋主人、1963年出生於山東夏津,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文化部國韻文華書畫院特聘畫家、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德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吳山石擅長中國畫,得著名畫家李寶林、龍瑞、陳玉圃、王文芳霍春陽、呂雲所、張寶珠等教授指導。 

作品先後入選中國美協主辦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紀念孔子誕辰全國書畫優秀作品大展、紀念講話60周年全國美展、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全國中國畫展、首屆草原情全國中國畫提名展、齊白石藝術節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紀念黃道周全國中國畫提名展、2007全國中國畫展、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2010故宮金秋招待會中國名家書畫大展、紅色太行全國中國山水畫展、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第六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國中國畫展、

獲2006李苦禪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2006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走進鄂爾多斯國際美術大展優秀獎、第二屆東北亞國際書畫攝影展優秀獎、萬家樂杯全國中國畫大獎賽優秀獎、全國扇子藝術大展優秀獎、第六屆當代山水畫展優秀獎、大紅鷹杯海內外書畫大獎賽一等獎、石景宜博士杯華夏書畫創作大賽金獎。中國山水畫學術邀請展暨中國山水高峰論壇、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慶祝建國60周年美術界百名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時代風格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畫家邀請展暨高峰論壇、中國畫名家四條屏作品展。

岀版作品

作品發表於《中國書畫報》、《美術報》、《書畫導報》、《羲之書畫報》、《神州詩書畫報》、《中國書畫家報》、《香港文匯報》、《國畫家》、《中國藝術報導》、《藝術主流》、《畫苑》、《美術界》、《中國畫大觀》、《水墨前沿》、《畫風》、《中國書畫交流》、《藝術投資》、《中國書畫家》、《當代中國畫市場投資指南》、《世界人文畫報》《中國畫名家小品》、《中國山水畫臨摹與創作》、《當代中國山水畫名家專輯》、《當代中國畫家作品集——吳山石》《吳山石畫集》等報刊及60餘部畫集,並多次舉辦個展聯展,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美協、中央黨校及國內外多家美術館、博物館、等單位收藏。

媒體關注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一個成功的畫家,不僅要靠先天的凜賦,更重要的是自己持之以恆的努力。

與山石相識已經有二十餘載,山石為人謙誠,“訥言敏行”,在魯西北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默默耕耘,難得的是他那股為藝術事業鍥而不捨的執著精神。每次見面都是來去匆匆,但從他那求知若渴的言表中可以感覺到他對藝術的不懈追求。

山石深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古訓,他多次到四川、廣西、河南、河北、新疆、山西、陝西等地寫生,尤對祖國的山川情有獨鍾。太行山渾樸恢弘之氣勢,黃土高原蒼涼深沉之情韻、南方山水的秀美婀娜多姿是他意念中的畫境。觀他的作品,無論是田園、村落、茂林、瓦舍時清新流美而多於深沉的話,那么,在他描寫名山大川時則會感到筆墨恣肆、朴茂蒼勁、大氣磅礴,不論丈二巨製還是盈尺小品,群巒疊嶂的展示還是野村茅舍之小景均可體會到他情感的流露。

觀山石的作品,其中最可貴的品質是“誠”,誠就是樸素本質的顯露,本色的表達。山石的作品沉穩淳樸,無時下狂怪浮躁之氣,可見他作畫時的平靜心態,這在現在畫家中難能可貴。山石主攻山水畫,他的花鳥畫也很有功力,他筆下的梅花、竹子、葡萄、荷花等均清新典雅。同山水畫一樣,構圖飽滿、氣韻生動,不乏精彩之作。山石的繪畫藝術,以寫實主義為基調,樸實渾厚而又自然清新,於灑脫奔放中表現出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他的創作態度嚴謹,他用雄健的筆力在大開大合中追求一種細膩的傳神化。既有筆墨穩健深沉渾厚的寫意,又有意趣盎然巧妙的意向隱喻,還有大氣磅礴的浪漫主義誇張,從而令作品達到了現實與浪漫的完美結合。

在外師造化的同時,他很注重自身全面修養的提高。先後在天津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進修學習。受到諸多名家的悉心垂教,並對他的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山石在學習傳統上著實下了一番苦功,他大量臨摹了范寬、沈周、龔賢、石濤等古代大師的精品,在筆墨技法上打下堅實的基礎。“古不乖時、今不同弊”,他在汲取眾家之長的同時也在逐步鍛鑄自己的作品面貌。近幾年來山石對家鄉的森林情有獨鍾。茂密的樹林、繁盛的枝葉,創造了一種自己的表現方法。他的樹林題材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面目。以期自己的作品與時代同步。他認為中國山水畫只有從傳統中來到生活中去,才能不斷地創新發展。

“筆耕澤遠,硯田心長”,他的作品已三十餘次入選全國全省美展並十多次獲獎,作品被收入60餘部畫集,出版個人畫集兩部,並有大量的作品在專業報刊發表且流傳至海外。他的繪畫取得今天的成就與他熱愛生活、勤學苦練、廣泛汲取各方面的營養是分不開的。山石經常自費外出寫生在山上風餐露宿,在外地學習僅以泡麵度日。但他甘為攀登藝術高峰,樂而不悔。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苦我快樂,生命有終止,而我的藝術追求永遠是新起點”。(作者∕王征遠

詩意丹青情醉山水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與精神中最為厚重和深沉的積澱,是民族的底蘊、傳統的哲理、自我的構圖、人的性情的最好寫照。也許再沒有哪一個畫科能向山水畫那樣給人們以更多的情感表達和精神流露。欣賞一幅山水畫,就如同走進了令人流連忘返的自然,能感受到自然生機盎然的生命律動;走近一位山水畫家,不僅是走進了繽紛多彩的藝術世界,更是接近了人的最高理想——詩意地棲居。

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山東畫院高級畫師、山東美協會員、德州市美協副主席、夏津美協主席吳山石就是這樣一位山水畫家。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底蘊,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咫尺天涯的藝術魅力,在吳山石筆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天地靈秀藝海潑墨

吳山石,原名吳濤,1963年出生於山東省夏津縣,雖然自幼酷愛繪畫藝術,但上天並未給他太多的機遇,兒童時代的他趕上了混亂的政治年代,沒有受到正規的美術教育。然而,外在的人生遭際扼殺不了一個人的藝術天分,吳山石接觸繪畫還要從當時風靡一時的連環畫說起。少年時代的他最喜歡連環畫,《雞毛信》《白毛女》等一大批各種各樣的連環畫不知道被他翻了多少遍,不知道是怎樣吸引一個少年求知的心。和別人走馬觀花式的瀏覽不同,吳山石看了之後,就開始臨摹連環畫,而其還臨摹得有板有眼。這是吳山石最初的藝術啟迪。

1980年,吳山石參加工作後就踏上了國畫藝術這艱辛而幸福的精神之旅。首先打動他心魄的是中國山水畫,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雲樹石木富有形式美、色彩美、節奏美,飛流直下的流泉飛瀑,如幻的嵐氣雲煙,清澈的泉聲,蔥鬱的樹林,可聞可觀,大自然的呼吸動靜,是如此的和諧、優雅、秀麗,讓人“眷戀廬衡,契闊荊巫”,“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大山聖水賦予人靈氣、智慧和寬廣的胸懷,從此吳山石潛心研究、臨摹山水畫名家,也成了他一生的藝術追求。

外出寫生是山水畫家必經的藝術歷程。對吳山石而言,每一次下太行、登黃山都是一次艱辛而幸福的過程,在山水雲霧、花草樹叢之間,感受自然的無限魅力和生命律動,並忘情其中,在那裡一坐就是多半天。為了進一步提高技藝,吳山石在拜訪了周圍藝術前輩之後,先後去天津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研究院進修學習,受到了著名畫家李寶林、龍瑞、王文芳、霍春陽等教授的悉心指導,並成為著名畫家張寶珠先生的入室弟子。系統的理論學習使得吳山石有了豁然開朗的藝術頓悟,造詣迅速提升。

付出總是和收穫成正比。吳山石的作品先後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中國畫展”、“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全國首屆草原情中國畫作品提名展”並獲“李苦禪藝術館開館暨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2006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等,並多次在由中國文化部等部門舉辦的畫展上獲得大獎,在省級美展中多次獲一、二等獎;曾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收藏,並經常在國家、省級報刊登載。其作品被收於《中國美術家年鑑》、《中央黨校國畫收藏作品集》、《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作品集》、《當代山水畫名家專輯》等畫集。

天人合一詩意棲息

作為“以形媚道”的藝術,中國山水畫講究寫意,講究氣韻、意境、氣勢,講究天人合一、和諧共處;在中國的山水畫裡,東方文化的體現優為深刻,有崇山峻岭的陽剛之美,也有高山流水的韻律之美,更充實著華夏人的樸實無華、勤勞勇敢、追求和諧的大度之美,儒釋道等中國傳統哲學在山水畫裡都有著最直接的體現。

在吳山石看來,山水畫是畫家精神的訴求與流露、人生態度的表達和人生追求的體現,道家的自然無為、天人合一無疑是山水畫最高的命題,它講究“含道應物、澄懷味象”,“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齊一”。但另一方面,山水畫又潛隱著儒家藉天地精神表社會良心,寓德行準則于山水形質,以“仁智之樂”的“比德”方式塑造入世進取、兼濟天下的社會人格。因而從哲學內涵上講,“山水精神”是彼此矛盾的有機統一體,這也讓歷代的文人志士都能在山水畫中找到精神的棲息之地。

吳山石說,一幅優秀的山水畫應該包含豐富的哲學思想底蘊,它應通過獨特的藝術語言,擁有儘可能大的審美空間,能讓人沉思、留戀,讓人解讀出人與自然的無限和諧,進而感受自然的無盡生命力,和畫家豐富的情感和精神表達。而最高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物我互化,這也是人類的最高理想——詩意地生存在大地上。

吳山石在作品中追求一種清新、純淨、空靈的意境,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尋覓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契合點。每每要創作一幅作品,吳山石都要從山前看到山後,從山下看到山上,從房內看到房外,從雲端看到草地,從樹林看到枝椏,“細細看,面面觀,看地透,窺其穿”,“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以達到“飽覽臥遊”、“官天地,府萬物”的效果。然後,把“物象”形成“心象”,通過章法和墨色的運用,畫在宣紙上。

觀吳山石的畫作,給人一種詩意的藝術享受。《溪山清幽》、《密林情深》、《棗鄉八月》等一幅幅佳作把舒捲的流雲、巍峨的大山、清澈的小溪、幽靜的山莊,在“似與不似之間”,變得詩意盎然,回味久遠,尤其是“密不透風,疏能跑馬”的樹林,在吳山石的畫筆下別有一番情味。在吳山石眼裡,樹就是一個可以與之交流的生命體,能帶給人無盡的藝術思考。字如其人,畫見其心,吳山石的畫作彰顯了一個山水畫家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一切生命的人文關懷。 

水墨心境山水人生

生活中的吳山石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交際,更不圖名利,保持著一顆山水之心。除了山水畫,他還兼攻花鳥畫。尤為珍貴的是他從來沒有停止積極進取、勇於探索的藝術之心,“我的藝術道路,充滿著‘否定之否定’。”他說。總是在自己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否定自己,然後再探索新的藝術方式,然後再否定自己,循環往復,永不停止。最重要的是,吳山石從未停止自己思考的步伐,人在思考中前行,藝術才會臻於完美,即使永遠無法達到所謂的完美,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作品的藝術含量,提高藝術造詣。

吳山石說,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早了千餘年,從遠古到現代,歷經數代人的發展、演繹,綿延至今,即使在城市化如此發達的今天,“山水精神”依然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因此可以說山水畫所呈現的圖義,實際上是一部中國思想史,是用畫筆寫就的精神。山水畫的這種“傳承性”也使得其自身形成了獨特的美學體系,更為後人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資源,沒有哪一個人能在不繼承傳統精華的基礎上創作出不愧於時代的作品,就說明了這一問題。 

儘管現代的山水多了“水泥森林”的成分,很大程度上改了傳統的自然景觀,尤其是能給人提供“天人合一”的感受的自然越來越少,但吳山石認為現代山水的哲學底蘊和境界追求仍然和自然默契吻合。無論城市如何發展,人們對田園、山林的嚮往不會消淡,或許,山水意識會在現代都市更為強化,因為“山水精神”的背後是源遠流長的傳統精神文化的深沉積澱。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解讀自然的方式會變,山水畫的技法、風格會變,但人們對山水的追求不會改變,山水的終極的哲學底蘊一直都是歷代畫家竭其一生的藝術追求。這無疑讓人體味了中國最為古遠的一個命題:天人合一。

近幾年,吳山石對夏津縣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情有獨鍾,公園裡茂密的樹林、繁盛的枝葉、清新的草地,對他而言,是一種極大的藝術誘惑,身處那種原生態的自然,吳山石能邂逅一種久違的詩意,創造的衝動就再難遏制。這是一種對家鄉的熱愛,也是一種執著的藝術追求,更是一種水墨心境、山水人生。

名家評價

吳山石筆下的山水之妙之美 觀吳山石先生的畫,首先被作品清純,高雅的格調所吸引,仔細品味,如飲甘泉,清涼爽人;如飲美酒,使人心醉。因其筆恭意縱,純清境美,吳山石先生的山水能把讀者引領到畫中,觀後使人如獨臨深山,獨飲清泉,給人一種心靈上的慰藉。畫面上有大山而無大水,有些畫面上的小溪清泉都在不經意的寥寥數筆中一帶而過。畫家著意於表現一種人跡罕至的靜中之美,表現天地、宇宙和諧而統一的靜美境界。這種美感只能意會,難以言傳,須在認真的觀賞中細細品味。我國古代畫論中把作品格調分為“逸、神、妙、能”四格,也把平庸的作品歸納為“甜、熟、俗、膩”四病,為許多畫家終生的不治之症。聽來似乎玄而又玄,神乎其神,仔細想來也不無道理。作品格調確有高雅和平庸之別。“靜美”被列為高格,潘天壽認為“靜美高於動美”,靜美更適合於表達一種高層次的審美境界。他說“靜美的境界,只有具備相當文化修養的人才可能領會”,須“靜觀”,“妙悟”方能體察。

吳山石先生的畫著意表達一種靜美境界,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他的作品格調清純、高雅,給人以一種高層次的藝術享受。

吳山石先生中國山水畫的特點之一就是對筆墨美的表現在前人的基礎上的創新,使兩者完美結合形成自己的“吳氏山水畫”風格。表達一種意境,必須有一套與之相應的表現手法——即筆墨技巧。吳山石先生的作品用筆靈動,看似鬆散,漫不經心,信筆點來,實則井然有序,處處醒透,也恰恰出自畫家獨具的匠心。

筆墨是中國畫獨特的造型語言,也是中國畫的根,筆情墨趣是筆墨的意境和神韻,它是中國畫的神采。筆墨之根深藏數千年華夏大地之中,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滋養著它,並使之不斷豐富、發展。石濤說:“太古無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於何立,立於一畫”。石濤的“一畫論”說明了中國畫筆墨是在老莊“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之中建立起來的,筆墨諸法的造就,是歷代先賢和當代大師們窮天地之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不斷用自然萬物之精華中和、同化,驅散胸中的“太朴”,去其混沌與蒙昧,尋找筆墨與自然萬物之間的契合點,醞釀與天地同一的筆墨之法。基於此,吳山石先生搜盡奇峰,潛心探索筆墨的奧妙與精微,追尋筆情墨趣與可臥可游之靈境,漸悟得筆墨之道。

吳山石先生山水畫的另一特點是對畫面意境美的追求。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美”是個老話題,也是中國人審美思想中難以割捨的情結。它是基於東方人的哲學思維架構之中的審美情趣。意境,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早已有之,但把它作為藝術美的審美標準之一,還是在唐代才得以形成(一般認為六朝人詩歌中所表現的意境是不自覺的),是以王維、孟浩然等描繪自然風韻的詩歌創作為標誌。從“詩境”到“畫境”的創作,它們是互相交流,互相滲透,這對唐以後中國人的審美觀念及藝術風格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大詩人,也是大畫家的王維,他躬親于山水畫的實踐之中,並把禪宗的思想導入中國畫的創作之中,即“禪境”的思維方式,並取得山水畫創作的重大突破。

縱觀吳山石先生的山水畫作品,我們可以用顧愷之的話作一總結:“千岩竟秀,萬壑爭流,草木朦朧其上,若雲興霞蔚”。美學大家宗白華先生認為顧言是對五代北宋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等山水畫境界的絕妙寫照。並認為對山水畫意境的描繪,在晉人已開始自覺而真正地發現了“自然美”。筆者認為吳山石的山水畫,其內在藝術精神是對“平常”的身邊生活通過藝術的提升,怎樣在畫面中產生美感,給人以澄澈突靈的美的享受。

在吳山石先生看來,筆精墨妙,是來自中國歷代優秀畫家之精神,是對自然物象的熟悉而激發的情感之再現,或工或寫,隨心所欲。這在當今許多“新潮”畫家看來是不可理喻的。面對筆墨之爭,吳山石沒有被焦慮的畫壇擾亂方寸,他認為筆精墨妙是中國畫在長期的發展演進中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是向著審美完美發展的特殊表現形式之一。是筆墨由原始的單純性,逐步轉化為由外在形式,變為內在有內涵意義的、審美主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畫藝術發展中逐步發展為具有純粹審美意義的,由具象到意象的轉變。

也正是在筆精墨妙精神中體現出了吳山石山水畫的“意境之美”。吳山石在山水畫創作中所表現的是情與景的相互融溶,他傾注的“情”是感悟生活後的最深的至情,這情是通過最幽深的景發掘的,這情是由具象的景凸現的,它為人們審美情趣增加了豐富的內涵。

吳山石先生通過“意境美”的創造,把當代人的精神風貌充分地展示在山水藝術之中。石濤說:“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藝術家以自己的生命感悟代山川立言。吳山石是通過情與景的交融在為時代“立言”,在向人們展現藝術美的時代性和通過畫面的架構反映出的——意境美。在藝術實踐中,吳山石真正做到了“游心之所在”。這就是他獨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所深藏的“靈境”。讀他的畫總會被他精深的筆墨所描繪的“物象”所激動,在審美經驗中產生美的意境。難怪有人說:“藝術的境界,可以使心靈和宇宙淨化”。藝術的境界在於深,畫家的人品在於高。

吳山石先生先後求學深造於天津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得到諸多名師指點,畫技也日臻成熟,縷縷在各種大展中獲獎,作品逐步得到社會、市場認可。在榮譽和誘惑面前,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為名利所動。吳山石先生其人,如他的名字一樣,如山般厚重,如石般穩健。他對人對事總是謙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為人含蓄,從不鋒芒畢露,盡心盡力,矻矻終日於藝事。他始終在內心深處保持著自我平衡,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因此,在他的藝術風格上表現了一種清純、平淡、天真、不迷的本性。從他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藝術的高深修養和獨到見地。而這些都是以他的高尚人格為基奠的。他的作品不僅在學術上具有文人畫的修養、功力和書卷氣,而且不失現代感。嫻熟的筆墨技巧,使他的作品瀟灑自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寓高雅於平淡之中,無論做人做事都不易做到。

在讀畫時,被作品的清純、高雅的格調深深打動,同時也感覺有些作品的衝擊力還不夠,在追求靜美境界的同時,還要讓人感到強烈震憾。作為尚欠之點提出,也勉為其難。

吳山石先生正值盛年,相信他在未來的日子裡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精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