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先後獲西安交大學士和碩士學位、中科院電漿物理所博士學位;先後在西安交大能源系、中科院電漿物理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先後於德國FZK研究中心、日本NIFS國家聚變研究所、比利時SCK核研究中心從事訪問學者研究工作。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導;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兼職博導。
現任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國科技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
學術兼職
國際:
國際原子能機構顧問專家、國際聚變核技術執行委員會委員、國際先進核能系統大會技術委員會委員、國際輻射禁止大會技術委員會委員、國際聚變堆材料顧問委員會委員、ITER安全與許可證設計評估專家組成員、ITER實驗包層計畫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開羅能源與環境國際大會顧問委員會委員、核裂變與核聚變未來材料挑戰國際大會顧問委員會委員、美國核學會計算醫學物理工作組成員。
國內:
中國核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反應堆物理與核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會理事/計算機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核安全與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核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核學會理事/編委會委員、中國核能動力學會反應堆熱工流體專委會委員、中國計算物理學會理事/反應堆數值計算與粒子輸運專委會委員、中國磁約束聚變技術套用專家組及熱核工程專家組成員、安徽省核學會副理事長。《Plasma Sci. & Techn.》、《核科學與工程》、《中華醫學影像》等學術刊物編委。
科研方向
主要從事:
核能科學與工程、輻射醫學物理及套用、計算機仿真與軟體工程 等多學科交叉研究。
主持負責:
包括IAEA及ITER國際合作、國家“973”/“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科院重大項目等在內的科研項目20餘項。
科研論文
在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累計發表研究論文200餘篇;先後參加國際會議50餘次,包括大型國際會議邀請報告10餘篇次,口頭報告30餘次;組織或作為組委會成員組織國際會議10餘次,作為主席主持國際會議10餘次;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獲得包括三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在內的各類獎勵10餘項。
人才培養
被評為“中科院優秀教師”,已培養出和正指導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70餘名。他們中已有30餘人博士畢業,30餘人次獲得包括中科院院長獎學金在內的各種獎勵、10餘人晉升為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室主任/副院長、6人次獲省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人次在大型國際學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
所獲榮譽
2018年11月,獲美國核學會聚變核能傑出成就獎。
2018年9月,獲歐洲聚變核能創新獎(SOFT Innovation Prize)。
201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0年,獲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其他級。
2009年,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省級。
2008年,獲中國核學會優秀學會工作者,一等獎,其他級。
2006年,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省級。
2001年,獲第四屆“江淮十大傑出青年”,一等獎,省級。
1993年,獲國家科委“八六三”計畫先進工作者,二等獎,部委級。
1992年,獲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部委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