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60年代開始致力於“創造學”的研究,為此,涉獵了哲學、邏輯學、腦科學、科學學、人才學、決策學、易經、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協同論、耗散結構理論等20多門學科的有關知識,對幾百名傑出的創造者,幾千例創造活動進行分析、對比、綜合,這樣縱觀創造活動在人類歷史上發展的過程,橫比各階段、各地域、各民族創造活動的特點,把個體與民眾、人與環境、過程與結論、失敗與成功、動力與智力和非智力的關係進行剖析,並聯繫文化背景進行深入思考。
同時,親身參與創造活動(曾獲得專利),這樣逐步領悟創造活動和開發人的創造力的規律,也正是這樣才認識到引進國外的創造學有“就事論事”的弊端,感到不應盲從,必須從更深層次去認識它的玄機。
成就
在領導和同志的鼓勵下,於1993年出版了《創造之秘——創造學新探和套用》一書,立即受到社會的好評。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王淦昌(後來追授“二彈一星功獎章”)、武衡兩位老前輩對其更是寄託厚望,多次接見都圍繞一個中心話題,要求他用《創造之秘》的理論來培養人才,認為這是關係到民族命運的根本大計。他為了不負兩老的期望,從此對教育進行研究,這樣於1996年開始對創造教育進行新的嘗試。
這十幾年來,在大中國小的實驗證明,這一套理論是超前的、有效的、可行的,不少來賓對實驗效果大加稱讚,不少學者認為這種實驗把東方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優勢結合於一體,把素質培養與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可能為高素質教育找到一個突破口。實驗的效果使人們看到錢學森院士在他的“大成智慧學”里提出的新學制,完全有成功希望,而且面向全體學生。
他根據這些理論與實踐出版了《創造教育——將使人類獲得新生》一書,該書出版後為了驗證這些理論,在女兒的支持下不惜承擔巨大風險,借了大額外債創辦創造教育實驗幼稚園。
幾年來,他不僅驗證了理論,建立了全新的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教材、教法、教具,還豐富和發展了理論,支持了中國小深入實驗。儘管心臟、眼睛不好,仍堅持深入課堂,幾十年來沒有周末、節假日。這樣就從人類自覺進化的角度來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去應對現實社會的各種挑戰;去應對智慧型機械快速進化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使學生的人生和未來社會變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