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令

吳令 清 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工花卉、禽鳥,山水絕似元人。崇禎十二年(1639)作捕魚圖扇,康熙十年(1671)作秋江獨釣圖,現存故宮博物院。《明畫錄、畫史會要、吳門畫史》。

聊齋志異

作品名稱:吳令
作者:蒲松齡
出自:聊齋志異

作品原文

吳令某公,忘其姓字。剛介有聲。
吳俗最重城隍之神,木肖之,被錦藏機如生。值神壽節,則居民斂貲為會,輦游通衢;建諸旗幢雜鹵簿,森森部列,鼓吹行且作,闐闐咽咽然,一道相屬也。習以為俗,歲無敢懈。
公出,適相值,止而問之。居民以告。又詰知所費頗奢。公怒,指神而責之曰:“城隍實主一邑。如冥頑無靈,則淫昏之鬼,無足奉事;其有靈,則物力宜惜,何得以無益之費,耗民脂膏?”言已,曳神於地,笞之二十。從此習俗頓革。公清正無私,惟少年好戲。
居年余,偶於廨中梯檐探雀鷇,失足而墮,折股,尋卒。人聞城隍祠中,公大聲喧怒,似與神爭,數日不止。吳人不忘公德,集群祝而解之,別建一祠祠公,聲乃息。祠亦以城隍名,春秋祀之,較故神尤著。吳至今有二城隍雲。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

,世稱“聊齋先生”,山東省淄博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盤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 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6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1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蒐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經人蒐集編定為《蒲松齡集》。他的書中常常出現“故家子”、“故大家子”(均指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等,是作者本人的真實寫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