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
病證名。見《竹林女科證治》。婦女經來時,自覺從陰部向上到兩乳如有兩條筋抽疼難忍,身上發熱。治宜理氣止痛,方用川楝湯(川楝子、大茴香、小茴香、豬苓、澤瀉、白朮、烏藥、檳榔、乳香、延胡索、木香、麻黃、生薑)。臨床少見。相關記載
《增廣靈驗驗方新編》上冊:“吊陰痛不可忍,此症兩條筋從陰吊起至乳上疼痛,身上發熱,宜用川楝湯。治療方法
(2)簡便驗方①荔枝核、枳殼、元胡各10克,白芍24克,甘草6克,蜈蚣2條。水煎服(適用於肝氣鬱滯者)。
②淫羊藿、肉桂各10克,川牛膝、川芎各6克,白芍12克,續斷、桑寄生各15克,柴胡8克。水煎服(適用於腎陽不足者)。
③桂枝、艾葉、小茴香各10克,白芍、烏藥各12克,香附15克。水煎服(適用於寒凝肝脈者)。
(3)外治法
①白鬍椒10克,蔥白1根,食鹽200克。炒熱後敷臍部。
②小茴香、川椒各50克,大青鹽200克。炒熱後熨小腹及兩乳房。
③吳茱萸、烏藥等10克,細辛3克。共為細末,醋調敷臍部,外用膠布固定(上方適用於屬寒屬虛性吊陰痛)。
(4)飲食療法
①小茴香15克,乾薑6克,桂枝10克,黃酒300毫升。煮數沸去渣,分2天服完(適用於寒凝肝脈者)。
②肉桂、肉蓯蓉各16克,生雞1隻。煮熟食肉喝湯(適用於腎陽不足者)。
③韭菜子15克,代茶飲(適用於腎陽不足者)。
④荔枝核15克,香附18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黃酒500毫升。同煮數沸去渣,每服30毫升,日服2次(適用於肝氣鬱滯者)。
(5)針灸療法
①體穴:關元、氣海、命門、膻中、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百會。每次取3~4穴針刺,或根據不同病機配用艾灸。
②耳穴:神門、子宮、腎、交感、內分泌。每次取2~3穴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