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故事
初聽我聲音的人都說很成熟,而初見我的人卻又驚嘆我的年輕, 初聽我節目的人都說非常不錯,可我覺得還遠遠不夠,如果有一天也有這樣一個人在你身邊拐著彎的夸自己,那么那個人就是我---吉雅,一個熱情,豪爽的蒙古族小伙。
早年經歷
男,蒙古族,1962年5月生,中共黨員,籍貫遼寧北票。1984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獲學士學位。同年任教於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法律系),主要從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及比較法的教學與研究。2004年10月—2005年1月在中國人民大學做訪問學者。1995年晉升副教授,2001年評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2年晉升教授。2001年至2003年曾擔任內蒙古大學法學院副院長,2007年5月擔任內蒙古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理事會理事。
社會活動
《愛意思音樂專線》的主持人
主要成就
1、《附歀行政行為略論》載《行政法學研究》2003年第4期;
2、《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質量標準初探》載《內蒙古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
3、《新時期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的研究狀況與發展》載《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4、《自治條例立法制度的缺失與對策》載《內蒙古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5、《民族區域自治法配套立法略論》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6、《新時期自治縣(旗)單行條例的發展與完善》載《內蒙古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7、與他人合著《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法律問題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8、個人專著《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自治立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出版。
參與完成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西部民族關係與宗教問題研究》子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民族關係與宗教問題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蒙授法學雙語本科教育研究》、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研究項目《民族區域自治法與民族地方立法研究》的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研究》的研究工作,參與內蒙古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自治法配套立法研究》的研究工作。
社會兼職:擔任中國行政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會預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內蒙古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內蒙古政府法制工作諮詢員。
2004年、2006年兩次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曾被評為內蒙古大學優秀教師,兩次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法律工作者。《蒙漢法學雙語本科教育研究》2005年獲得自治區政府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地方綜合大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2009年獲得自治區政府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民族區域自治法配套立法略論》2008年獲得自治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創新民族預科教育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2011年獲得全區第五屆民族教育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010年被評為內蒙古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個人生活
記得在2000年當我來到呼和浩特這個美麗的城市開始我的大學生活時,偶然在收音機里聽到的一首《母親》讓我第一次 體會到了想家的心情, 從此聽《愛藝思音樂專線》成為了我大學生活的一部分。沒有想到當再次回想起那一刻,寫下這行字時我竟與《愛藝思音樂專線》共同走過了四年多的時光。
“2003年5月28日”這是我第一次做《愛藝思音樂專線》的日子, 雖然之前做了充足的準備,但當面對話筒時,還是有些緊張,偶爾腦子裡一片空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下了節目對自己的表現極為懊惱,失望時同事及朋友們的鼓勵又讓我擁有了信心。從此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了解蒙古族音樂,關注蒙古族歌手,樂隊的動態,積極的與他們聯繫。在不斷的努力中我終於融入到了這個大家庭中,得到了聽眾的認可,《愛藝思音樂專線》再次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了與我名字緊密相連的代名詞。
從做《愛藝思》節目的那一刻起我就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平台讓聽眾了解到更深層,更前衛的蒙古族音樂,但我也知道一檔音樂節目就如同一個樂隊一樣,在不斷的創新中才能飛的更高,走的更遠。所以依託《愛藝思》節目原有的音樂資源2005我第一次嘗試把節目帶出直播間,舉辦了《愛藝思音樂專線》走進校園系列演唱會。沒有想到這樣的一次嘗試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愛藝思音樂專線》不但擁有了更多的關注及社會影響,同時也成功的推向了市場。從走進校園演唱會,眾多蒙古族樂隊演唱會,到2007年在內蒙古體育館舉辦的“愛藝思音樂專線”大型演唱會等等,我們慢慢的把節目從直播間推向更大的舞台,使《愛藝思音樂專線》真正的成為了傳播蒙古族音樂文化的代名詞。
坐在話筒前我選擇用音樂和大家交流,而且是草原音樂,這一點讓我感到自豪,因為我在為您介紹著我們民族的音樂。我愛它們,而且愛到不忍私藏,想與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記得每晚20;00-22:00期望您來這裡與吉雅共同分享蒙古族音樂,共同走進我們嚮往以久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