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介紹
自金元迄於近現代,吉里迷人的分布地域似未發生重大變動。他們在清代志書中被稱為濟勒彌,“其在混同江口西至黑勒爾,則濟勒彌部居之”。在描寫東西伯利亞的同時代的沙俄或其他國家的探險家著述之中,他們被稱為基里亞克(Gi lyak)人。現代蘇聯學者又稱之尼夫赫(Nivkh)人,這個詞在其本族語言中原意為“人們”。
《元史•兵志》載,中統四年十一月,“女直•水達達及乞列賓(即吉里迷)地合簽鎮守軍,命亦里不花簽三千人,付塔匣來領之”。塔匣來即次年征骨嵬之徵東招討使塔匣刺。據此知管轄吉里迷地之徵東招討司應置於中統四年,後設定於奴兒乾之地。行政管轄上,其地隸於水達達路。元代重犯流放到該地。
元代文獻有關吉里迷人生活和社會狀況的記載,很不詳細。據明《寰宇通志》卷一一六引明東北地誌《開原新志》佚文:“乞列迷有四種,曰曩家兒、富里朞、兀刺、納衣。性柔刻貪狡。居草舍,捕魚為食。不梳刷。以溺盥洗。父子不親,夫婦無別。無知揖拜,不識五穀六畜,惟狗至多。乘則牽拽把犁,食則烹供口食。婚嫁娶其姊,則妹以下皆隨為妾。死者夸腹焚之,以灰骨夾於木末植之。”同書又記載骨嵬島上的吉里迷人說:“男少女多。女始生,先定以狗,十歲即娶。食惟腥鮮。”這些記載中的吉里迷習俗,有相當部分一直保留到近現代。
元代吉里迷人的狀況當亦大略相同。吉里迷人雖然多與水達達等通古斯語族的部眾錯居在黑龍江下游兩岸,但兩者的區別還是十分明顯的。不僅所說的語言不同,而且經濟生活也絕不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