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吉鴻昌(1895-1934),原名恆立,別號世五,1895年10月18日生於河南省扶溝縣,幼年因家貧失學。從14歲開始,他先後在銀匠鋪和雜貨行當學徒。經歷
1913年8月,吉鴻昌投馮玉祥麾下,他為人憨直,作戰勇敢,綽號“吉大膽”,很受馮玉祥賞識。吉鴻昌屢立戰功,從普通士兵逐漸升為連、營、團、旅長。1926年,他奉命赴甘肅,平定了直系軍閥吳佩孚部下的叛亂,又東進西安,擊退直系軍閥劉振華部,翌年,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19師師長,率部參加北伐。
1928年5月,濟南慘案後,因對蔣介石的對日政策不滿,他一度離隊返鄉,後重新歸隊,先後任第30師師長、第10軍軍長、寧夏省主席等職。
1930年,蔣、馮、閻大戰爆發,馮玉祥兵敗下野。吉鴻昌所部被改編為第22路軍,屯駐河南省潢川一帶,他為官清廉,除舊布新,常與西北軍中的一些共產黨員接觸。有一次,他還化裝潛入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參觀,受到深刻的教育。
1931年5月,蔣介石電令吉鴻昌率部“進剿”紅軍。他憤然撕碎電稿,堅定地說:“我決不打紅軍,犧牲自己的弟兄,替蔣介石賣命。”後來,蔣介石派重兵進逼潢川,迫令吉鴻昌交出兵權。吉鴻昌深感情況危急,決心舉行潢川起義,將軍隊直接拉到革命根據地,改編為紅軍,由於遭到張國燾右傾關門主義的拒絕而未能實現。
1931年8月,吉鴻昌因拒絕蔣介石的“剿共”命令,被勒令卸職出國“考察實業”。正當他準備從上海啟程之際,“九·一八”事件爆發。他聞訊“發指眥裂,一向出國豪興, 遽行由沸點降至冰點以下。”他決心留在國內,與日本帝國主義決一死戰。但是,蔣介石根本不理睬他的愛國要求,反而對他軟硬兼施,逼他立即動身。出國前,他含淚在旅館牆上寫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抒發了內心的憤懣,表明了抗日的決心。在旅居國外的日子裡,吉鴻昌時刻心繫祖國。
1932年,“一·二八”事件的訊息傳到海外時,他馬上收拾行裝,踏上歸途。回到上海後,蔣介石網羅一批政客“規勸”他辦實業、開工廠。吉鴻昌堅定地說:“我是軍人出身,軍人的天職是衛國殺敵,不是發財。”他在上海積極參加東北抗日救國後援會工作,並與中共地下黨取得聯繫。8月,吉鴻昌潛回湖北宋埠策動舊部起義,因遭到蔣介石的追殲而失敗,吉鴻昌率10餘人奮力突圍,進入蘇區,後經上海回到天津,在天津地區開展抗日活動。
1933年春,山海關、熱河相繼淪陷,日軍繼而向察哈爾進犯。3月,吉鴻昌接受黨的指示,由天津赴張家口,與馮玉祥共同籌建“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他主動變賣家產,全數獻出,以充軍費。5月,同盟軍成立,吉鴻昌任第二軍軍長、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張家口警備司令。他想方設法,招收愛國學生、工農民眾、地方武裝和從關外退到察綏的義勇軍散部,很快就組織起一支抗日武裝。
1933年6月,他與方鎮武等率同盟軍主動出擊日偽軍,先後克復康寶、寶昌、沽源、多倫等地,不到一個月就把日偽軍驅逐出察哈爾全境。多倫大捷後,迫於蔣介石的壓力,抗日同盟軍大部被宋哲元改編。唯獨吉鴻昌、方鎮武部拒絕收編,並發表“外抗暴力,內除國賊”的聲明,同時,將抗日同盟軍改稱為“抗日討敵軍”,轉戰到京東地區,繼續抗日。後來,“抗日討敵軍”受到日偽軍和國民黨中央軍的夾擊,部隊傷亡慘重。失敗後,吉鴻昌潛往北京、天津,繼續進行抗日反蔣活動。
1934年1月,吉鴻昌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返回天津,積極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吉鴻昌潛回天津後,根據黨的指示,繼續秘密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建立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在法租界的寓所--紅樓,成立了黨的地下組織聯絡站,並在樓上一角設了一個小小的秘密印刷所,印製《民族戰旗》等刊物和宣傳品。他還以惠中飯店為掩護,交接各方來客,傳遞情報。他的活動終於被租界當局偵知,日、蔣勢力便與法租界相勾結,加緊對他進行跟蹤、監視和暗害活動。他們在吉鴻昌寓所門口設立了一個崗哨,日夜監視他的活動,又在惠中飯店設了暗哨,隨時盯梢。吉鴻昌便將活動地點秘密轉移至“國民飯店”38號房間。正當吉鴻昌滿懷信心在新的革命征途上熱情工作之時.
1934年11月9日,國民學特務勾結帝國主義分子,在天津法租界國民飯店將他刺傷逮捕。14日,被引渡給國民黨政府。22日,又由天津被押解到北平。1934年11月24日,蔣介石密電何應欽將吉鴻昌“就地槍決”。馳騁長城內外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吉鴻昌在北平陸軍監獄英勇就義,時年39歲。 人們從吉鴻昌的死,更看清了蔣介石集團投降賣國鎮壓愛國志士的反動本質,更廣泛地推動了愛國運動,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吉鴻昌將軍渾身是膽,一身正氣的革命精神永遠激勵著人們去戰鬥。
吉鴻昌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偉大的愛國者,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一生追求進步,探索真理,終於從一個徹底的民主主義者,成長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為國為民,百折不撓,奮鬥終生;他為抗日救國,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威武不屈,視死如歸,用自己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