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吉萬山,生於1903年7月4日,河北省獻縣西高坦村人,家人以務農為生。他6歲跟父親吉占魁學習少林武功,他天資聰慧,是個練武的好苗子,幾年後就學會了家傳的少林大紅拳、埋伏拳。父親送把去拜本村有名的拳師“鐵塔王”王汝生為師,王汝生以“短拳”、“綿拳”和“形意拳”著稱,吉萬山在王拳師的教導下苦練六七年,功底紮實深厚。1918年,家裡遭災,顆粒無收。吉萬山隻身一人闖關東謀生,來到哈爾濱。當時他才只有15歲,只好給白俄人放牛,後經同鄉——當時在俄僑家當廚師的杜洪熬師傅的介紹,去俄僑熟毛皮工廠當學徒,作工人。當時哈爾濱俄僑聚集,拳擊風行一時,而且該廠的廠主也非常喜歡這項運動。吉萬山做工之餘,也開始學習並練習拳擊、舉重等項目。從此,他的拳法中也有了中西合璧的特點。
吉萬山有個絕活,就是雙腿劈叉舉起240斤重的槓鈴,這個絕活在哈爾濱市體育比賽中屢屢獲獎,比如銀質地球模型、盾牌獎章和小墨盒等。
6月初,一個法國雜技團由歐洲去日本,在上海、天津、瀋陽表演之後到達哈爾濱演出。雜技團里有一位高大的大力士演員,名為傑力柴夫。他身高一米八,體重二百多斤,並且擅長摔跤。雜技團表演時,他用一根鐵槓肩挑十個人,還能輕易折彎拇指粗的鋼筋纏在胳膊上,甚至可以擋住小轎車使其無法前行,號稱“走遍歐亞無敵手”。
他聽說哈爾濱有位武術高手吉萬山,便想邀他比試,但吉萬山考慮哈爾濱當時社會很亂,就拒絕比武。有一天,傑力柴夫竟自己找上門來,在吉萬山家裡轉了一圈,看到他得的獎品,不屑地說“哎!你得的這些東西沒什麼了不起的,我有的是!”俄國人的漢語顯得特別生硬,“你們東亞病夫之國,我在幾個城市設擂台,都無人敢來較量,你有膽量跟我比試么?”
吉萬山也是一位見過大場面的人,且正值三十多歲血氣方剛之時,既然大力士跟咱中國人叫板,應了他便是。
經過幾天的籌備,二人在南崗亞細亞大舞台(現亞細亞電影院)設擂台比武,當時的哈爾濱《小午報》刊登了如下聲明:文的是先生,武的是老師,現有俄國大力士傑力柴夫屢屢挑戰,我本人無能,懇請各界捧場,幫我即幫我國。
比武那天的票價是一塊現大洋,亞細亞大舞台劇院被人群圍的水泄不通,中國人和外國人都想親眼看一看大力士之間的精彩對決,舞台坐滿了人,連走廊過道全都是人。
吉萬山練摔跤六點半比賽開始,兩人身穿短褲膠鞋,登台亮相。雖然傑力柴夫進行了一通“肌肉秀”,但絲毫嚇不住吉萬山這位“技術流”。還沒等裁判下口令,傑力柴夫就猛地撲過來,吉萬山虛晃一招,對方撲了個空。傑力柴夫調整了一下方向,雙方兜了幾個圈子,試探有無。傑力柴夫看好時機,又一次用力撲來,吉萬山身體一閃,用了一招“順手牽羊”,抓住對方雙臂,向自己跟前一拽,趁對方還沒站穩就一腳插入對方兩腿之間,用了一招“鬼推磨”,全力一靠。撲通一聲,將俄國大力士摔了個四腳朝天,全長掌聲雷動。傑力柴夫惱羞成怒,想挽回敗局,但自亂陣腳,掄起巴掌向吉萬山劈來。吉萬山左手一架,進步出了一招“虎抱頭”(綿掌中的招式),右掌正打在傑力柴夫肋上。這一章力道夠勁,只聽得俄國大力士“哎呀”一聲,蹬蹬蹬後退幾步倒在地上站不起來了。全場觀眾頓時沸騰,高呼“中國人勝利了!”要知道當時哈爾濱在日本人的奴役之下,吉萬山的勝利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的確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亞細亞電影院吉萬山勝利之後,在幾個武術愛好者的護送下迅速離開亞細亞大舞台。第二天,訊息傳遍全城,中國人無不高興。而傑力柴夫跟他的雜技團也動身離開了哈爾濱。六七天后,傑力柴夫發電報給吉萬山,邀他在上海再較量一次。吉萬山怕到上海人生地不熟遭人暗算,就未應戰。而傑力柴夫,由於被吉萬山打的那一掌傷勢過重,三個月後竟吐血身亡。
1936年下半年,吉萬山開辦了“吉萬山武術館”,利用業餘時間傳授武藝。1946年前後,培養的弟子5000餘人。
解放後,吉萬山在哈爾濱開館收徒,建立了“第十武術館”。1953年冬,哈爾濱成立“哈爾濱市武術館聯合會”,吉萬山被選為武術館聯合會主任、黑龍江省第2至第4屆政協委員。1978年被選為哈爾濱市武術運動協會委員,哈爾濱市道里區武術協會顧問。1979年4月因心臟病去世,終年76歲。
本文/大話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