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依據
適應性的原理
體育鍛鍊的運動負荷量與強度過小,引起機體的反應也小,反之運動負荷的量與強度過大,超過了機體適應能力,會對身體健康不利,甚至陷入傷病的危險狀態。身體鍛鍊負荷的確定要從鍛鍊者的身心狀況出發,逐步提高要求。一般來說,由於新參加身體鍛鍊的人起點較低,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獲得的效果比較明顯。長期堅持身體鍛鍊的人,尤其對中老年人來說,要想進一步提高鍛鍊效果就不像開始鍛鍊時那么容易了,而且也要慎重考慮。但保持一定的鍛鍊效果也很好處。
對於青少年兒童來說,大多數人的身體活動能力是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的,所以對他們的身體鍛鍊要求也應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提高。如耐力跑的距離可隨年齡的增長而加長,跑速也相應提高。青少年兒童從事身體鍛鍊的適應能力比成年人強,因此他們身體鍛鍊負荷的提高幅度一般大於成年人。當然,由於青少年兒童正在長身體,身體鍛鍊負荷的提高也應慎重。
人體生理的超量恢復原理
在身體鍛鍊中,有機體在承受了一定的運動負荷後會因能量的消耗而產生疲勞。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和營養的補充,體內的能量物質和身體機能水平才能得以恢復。在反覆的刺激——恢復——刺激下,如果運動負荷恰當,機體不僅能恢復到原有的水平,而且能出現超過運動前的能量儲備和機能能力,這就是生理上的超量恢復。經常地超量恢復併合理地安排運動負荷和休息間隔,體質就能逐步得到提高。
原則要求
1、在安排身體鍛鍊的內容時,要注意循序漸進
它主要體現在運動負荷的掌握與提高上。運動負荷的測定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表面數據,是以身體鍛鍊的成績作為衡量尺度,如跑速、動作重複次數或頻率等。這是人們的習慣測法,但其不能直接反映身體機能的負荷狀態。另一種是內部數據,是直接測定身體鍛鍊時人體的機能狀態,如測定心率按最佳心率要求確定每次鍛鍊的運動負荷,這種方法麻煩些。但心率對速度快、強度大的鍛鍊內容不僅比較靈敏,也易受情緒的影響。也有學者認為:只按心率來確定運動負荷而忽視血壓指數是危險的,因為心率和血壓對運動負荷的反映不完全一致。
我們在身體鍛鍊中將兩種測定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可更客觀些。開始進行身體鍛鍊時,應通過多次測定,確定合理的運動負荷作為起點。並隨著鍛鍊水平的提高(可以2-4周作為一個階段)加大或調整身體鍛鍊計畫和運動負荷。
2、鍛鍊負荷提高的幅度要適當
身體鍛鍊不同於運動訓練,其內容與方法的選擇、運動負荷的安排,靈活性和可選擇性比較大,在系統性的要求上也不必追求達到或接近極限運動負荷,而且現代體育科學研究證明採用有氧代謝進行身體鍛鍊,其健身作用較大。因此在負荷提高的幅度上不要過大,時間上也不要操之過急,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3、對於曾經堅持經常鍛鍊,但因故停了一段時間而又重新開始鍛鍊時,應根據身體的現狀安排鍛鍊
因為由於前段時間未能堅持鍛鍊,可能引起身體機能的消退。在通常情況下,應盡力堅持經常鍛鍊,這既是練身體也是練意志。但當身體健康情況不佳或情緒很低落時,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大大下降,有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有機體內協調關係出現失調現象,就不必勉強堅持身體鍛鍊,即使堅持,也應適當調整鍛鍊內容和運動負荷。
4、堅持實際的原則
在身體鍛鍊中,承擔多大的運動負荷最為理想,提高的幅度多大合適,套用什麼客觀指標測定,這些問題應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確定。即要對每個從事身體鍛鍊的人的自我感覺、身體健康狀況、項目成績和生理指標進行測定,並經常進行綜合分析,以科學的方法確定身體鍛鍊的效果和是否進一步提高要求以及提高的幅度。